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创新

2023-10-17 06:35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韩 丽

(平凉市灵台县东关小学 甘肃 平凉 744400)

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等,使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获得有效落实。这一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有教学创新的意识,将信息技术等新型教学手段合理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兴趣,增加有效的课堂互动;二是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拓展课堂容量,让课堂时间活动充分利用;四是可以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五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良好条件。要想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各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更多智慧,使信息技术真正“为我所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1.巧用信息技术,强化阅读教学

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训练,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持续提升。信息技术对于落实以上阅读教学目标具有明显作用,本文总结了如下几种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1.1 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提升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的自律性相对差一些,在上课铃响之后无法马上集中精神,导致课堂宝贵的时间不能被充分利用起来,影响整体教学效率。要想让学生从课程伊始就保持这较高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导入新课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音像结合,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好奇心,激活学生思维。在导入环节,教师既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播放音乐、图片、视频等,营造意境,让学生保持情绪舒畅,产生学习欲望;又可以用信息技术设置疑问,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全身心参与课堂学习。

如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小故事。若缺少有效的引导,很多学生仅将其当做一个普通的故事去看待。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此阅读本篇课文的兴趣较高,但是要想让学生从中学习曹冲的聪明才智,增长学生的智慧,还需要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多动脑思考。为了提升本节课教学效果,课程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动画片段,在播放到曹操问大家有没有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时候,教师暂停视频,并提出问题:同学们有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帮助曹操称一称大象的重量吗?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一点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出的办法。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导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大臣们和曹操的孩子曹冲想出了几种测量大象重量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想出的办法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导入,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称象”的办法。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听课会更加认真,思路也会变得更为活跃,因此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思维能力也会获得相应的发展。

1.2 信息技术拓展资源,提升教学实效性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一个明显优势是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对教学有帮助的材料,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还可以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课堂容量更大,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积累更多文化知识,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审美等。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资源的补充时,教师要精心筛选,确保其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1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形象资源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在阅读学习中,常会遇到比较抽象的内容,这会让患者产生思维障碍,导致他们不能透彻的理解相关内容。为了让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更加顺利,将抽象的内容转变为直观、形象的形式十分必要。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拓展视听资源,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使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并潜移默化中发展抽象思维。这类资源还通常具有生活性特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让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对于提升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和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如教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其中描写了大自然中的多种事物以及以声音特点。如“风”,作者将其称作“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强弱程度下,会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但是文字理解能力、想象力是比较有限的,因此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字描写的内容对应起来。教师这时便可以用信息技术营造直观情境,播放与风声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在感官刺激下,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另外,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事物与声音描写,还可以拓展更多拟声词,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除了带领学生认识更多拟声词之外,还可以将这些拟声词所表达的现实内容剪辑在一起,通过播放声音,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种事物发出的声音,应当用哪一个拟声词来表示。这样的阅读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收获满满。

1.2.2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外文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传统阅读教学以单篇阅读教学为主,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精细剖析。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导致他们对阅读知识、方法的掌握效果不甚理想,自主阅读能力不能获得很好的培养,且由于阅读文本较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能获得较好的满足。当前,群文阅读模式逐渐兴起,强调将存在某些关联、具有对比价值的文本放在一起,开展系统化阅读。群文阅读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连续阅读中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在自主分析文本、实施文本纵向和横向对比的过程中实现阅读知识、经验的迁移运用,持续提升阅读能力,为开展课外阅读打好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确定群文阅读议题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课外文本作为教材内容的必要补充,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们共同阅读。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可以更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能力,丰富学生的认知和审美体验。

如教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师可以“古人留下的遗产”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在教材内容基础上,拓展两篇课外阅读文本,包括《雄关赋》、《夜色中的布达拉宫》,还引入了关于苏州园林、都江堰等文化遗产的简介。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出话题,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通过独立思考、共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相应的阅读学习任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同类主题的文本开展课外阅读,进一步增加阅读量。这样的阅读教学内容饱满,能够让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较好的满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和阅读经验。

1.2.3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背景知识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会涉及较多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使用信息技术拓展这方面资源,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了解相关信息,节省教师的讲解时间;一方面可以让阅读课堂更具内涵,使学生的文化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当学生掌握了更多与文本、作者相关的背景知识后,可以为其今后的自主阅读打下良好基础。如阅读同一作者的文章时,由于对作者的生平、写作风格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以在剖析文本的思想情感时更加深入,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阅读效果。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梁晓声,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影视编剧,近两年很火的一部电视剧《人世间》便是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变。通过对他作品的风格进行分析,以反映现实为主,有平民化风格、语言化风格、英雄化风格。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适当拓展一些与作者梁晓声有关的背景资料,以此吸引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更能够理解文章思想情感,同时也为学生今后阅读梁晓声的作品打好基础。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学素养。

1.2.4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视野

传统教学方法下,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容量少,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既难以在课堂上融入更多有价值的资源,使学生的视野、思维更加局限,又不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课堂互动机会,因此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新时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拓展更多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和事物,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灵活的思维,形成较好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不但能够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径,接触更多优质学习资源。

如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这篇课文的写作角度主要集中在“观”、“潮”两大方面,主要描写了观潮现场的“人”和“景”。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燃气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但是课文中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并没有进行具体描述,由于小学生缺少问题意识,若教师不进行有效引导,很多学生不会深入去思考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引入关于钱塘江大潮成因的文字、视频等形式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为什么这一自然奇观会名闻天下。如给学生介绍“潮汐现象”,给学生讲解这一现象的产生原理,单纯的语言文字介绍既浪费时间,又抽象枯燥,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播放“潮汐现象”的视频动画,使学生轻松掌握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钱塘江河口特定的地理形势和气象水文条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可以让语文课堂容量更大,内容更丰富多彩,使学生顺利完成课文阅读学习的同时,还能吸收更多知识,有效拓展视野,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会产生积极且重要的影响。

2.巧用信息技术,强化写作教学

写作一直是小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对写作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将写作任务看成是一种负担。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积累的生活素材、语言知识过少,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习惯,想象力不足等。为了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写出质量更高的作品,教师要充分将现有资源利用起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1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观察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便是写作中的“米”,写作需要有丰富的素材做保障,而“观察”是积累生活化素材的重要途径。综合来看,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惯普遍不足,这也是学生在写作中感到无物可写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积累更多观察方法和经验,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如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这两篇都是观察类文章。单纯进行文字的阅读学习,学生对文本的印象通常不深刻,其中一些描写内容也难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对应的表象。为了突破学生的阅读障碍,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场景再现,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文本阅读,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顺序、关注的细节以及对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描写方法。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想,大胆说,有意识地建构语言,并将想到的内容条理清晰、通顺流利地表达出来,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在学生掌握了课文中对事物的描写方法之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类似的画面,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仿照课文片段进行练笔。这样的科课堂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观察的乐趣,积累丰富的观察经验,还可以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持续提升写作水平。

2.2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想象能力

写作是对所积累的各类素材的艺术加工,让其以更具趣味、美感、新意、吸引力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大家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获取更多信息和阅读的乐趣。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想象力,能够在积累的生活经验、既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多进行思考、想象,产生更多有创意的想法,迸发更多写作灵感,让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有可读性。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启发学生想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文章中描写了几个著名的黄山奇石,包括“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这些奇石的照片,引导学生将这些石头与名称联系起来,根据课文的描写,将其抽象成对应的事物,以此丰富学生的想象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文末的描写“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没有名字的黄山奇石,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想象,给这些石头起一个比较形象的名字,并仿照课文描写石头的形象。这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参与到给石头取名字的活动之中。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会在这类活动中获得较好的锻炼,进而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有充分认识,避免不用、滥用信息技术等情况的出现,确保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恰到好处。本文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都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到达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作用,让学科素养发展目标深入落实。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