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花朵》

2023-10-17 15:23敖凤霞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米粒儿小黄花量词

九歌的《花朵》是一篇清新隽永的短小美文。花朵的绚丽色彩熏染着徜徉于花朵中的作者和我。

作品开篇给人一种喜出望外之感。“悄悄”一词抓住了我,表声却不着音,隐隐透出写作者不忍打扰到花的细腻心思,传达了作者对花的呵护、怜爱。有了这份怜惜,作者的思绪逐渐荡开,我也循声望去。远处山的“先锋”蒲公英,以及战士“出征”的壮观场面,转而再到田里的庄稼开花,结尾回到开得晚的山花,兜兜转转,文字浑然一体。笔下三十余种花,作者还不过瘾,将“闪了一闪”的“苍耳”端出来,执意将我们带入“夜色”,意味深长。

从九歌其他作品看,以为瓜果蔬菜是作者的最爱,殊不知连庄稼花也悄悄扎根他的心底。作品语言流淌着乡土田园的味道,个性鲜明,笔法独具一格。

作者笔下的花朵名头颇多,杂而不乱,各种花依次在九歌筆下“悄悄”绽放。

作品的表现手法多样灵活,比喻、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描写了花朵的可人、可爱的情态,花的姿态、颜色、香味。文笔连工带写,呼之欲出,如“黄米粒儿”“小黄花”“金黄的朱红的嫩粉的雪白的小花”“玉米花先粉后紫”等等,表色词语的运用,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

“夏末秋初,大田之上的庄稼放花的时候,那是作物孕育果实的端始,犹如动物的精卵游弋在生命的血河里,开始了一场短暂而又奇特的旅行。”此句比喻,将庄稼放花比作动物的精卵游弋在生命的血河里,外在的花跌进生命的血河,开掘花朵的内在特质。其实花朵没有凋零,而是深藏于生命里。这一深度的挖掘,是作者客观观察和向内思考的结果。

通篇用词凝练流畅,口语贴近生活,意蕴深远;句式长短结合,参差交替,富于变化;动词和量词的运用,表现力极强。“谷子们也约好了似的,同时放下竖举的枪,枪筒子里弹出绿茸茸的,一团一团的白花。”这里动词“举”字和“弹”字微妙,一束束动态的花呈现眼前,与现实的文静的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觉让人心中一颤,眼前一亮,凸显了花的动态美。

“脑瓜顶儿顶着一盏小黄花”和“一朵一朵的一轮儿一轮儿的赶趟似的往外跑”中的量词“一盏”和“一轮儿”兼具某些词的意思,“一盏”有高度坚挺的意味,“一轮儿”表次数,在这里,含有动作的意思在里面。

还有名词的连用,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出现,不拖沓,清楚明了,如“角瓜、倭瓜、冬瓜、西瓜、香瓜花躲在肥大的瓜叶下面仰头吹喇叭”“马莲垛、火柴头、黄米粒儿花殿后”等等。

作品并没有只停留在物的描写上,由花及人,花的生长其实是人的劳动精神的写照,对劳动者的语言描写蜻蜓点水,恰到好处。

“他六婶子,黄瓜下来没?”

“快了,开花四五天了。”

王大娘和母亲隔堵矮墙,一边莳弄园子,一边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

九歌注重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在语言的打磨精到之处,而且也看到了在作者内心深处表现出的对乡土对农民的赞美与讴歌,寓情于景,情真意切。

这是九歌作品接地气的真实面相,更是九歌多年驰骋文坛的根基所在。

作者简介:敖凤霞,系兴安盟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内蒙古日报》《黑龙江日报》《内蒙古晨报》《兴安文学》《兴安日报》等报刊。

猜你喜欢
米粒儿小黄花量词
板凳狗和他的一朵小黄花
迎春花开
米粒儿的花园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山西大同邀客共赏“小黄花大产业”
池塘边上的小黄花
量词大集合
马为什么要站着睡觉
菜谱中的黑米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