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

2023-10-18 09:17曹凤娟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摘 要:江阴市城南中心小学着眼于学生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做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在课程理念、师资建设与硬件设施上坚持顶层架构,系统开发课程内容;依托社团活动和校外实践进行课程实施;对于课程做到多元主体,多维评价。

关键词: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顶层架构;多维评价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呼唤科技创新人才,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工作”[1]。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是一项极为迫切且重要的工作。江苏省江阴市城南中心小学着眼于学生发展,依托科学和信息科技这两门国家课程,在注重科技教育与各学科融合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相关资源,做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索建构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方法。

一、 顶层架构,系统开发

(一) 课程的顶层架构

学校在科技教育“232梦工厂”(前一个“2”指的是由科普長廊和创客空间组成的两大体验和展示平台;“3”是指由3D打印工坊、技能锤炼工坊、编程操控工坊组成的三大工坊;后一个“2”指的是由种子生长站、少年气象站组成的两大探究基站)建设的加持下,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养为重点,全面布局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课程理念上,我们主张将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通过轻松有趣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形成科技创新意识,让学生爱上科学,愿意用智慧点亮科技,用双手改善生活。

师资建设上,我们将两名科学教师、两名信息科技教师、一名美术教师、一名劳动教师和一名体育教师吸收进学校科技辅导员队伍,并特聘校外科技公司的一名博士和中专院校的三位科技教师为校外辅导员。此外,我们还依托学校科技名师工作室,对学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相关培训,实现了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师资的扩容与提质。

硬件设施上,我们将两个劳动教室、两个科学教室、两个信息科技教室、两个长廊、一个室内体育馆作为专门的实践场所;除了原有的学科教学资源外,另外配备了50套3D打印笔、18台小型无人机、11台3D打印机、8台笔记本电脑、8台桌面切割打磨机、6台科普体验箱、1台激光切割机和1台三维扫描仪,再加上制造工厂赠送的一批旧机床。这些为课程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二) 课程的系统开发

为了培养一批拥有良好科技素养的小小工程师,我们系统整合科学、信息科技、劳动、美术、数学等学科的科技知识,形成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共分为“小小机械师”“小小建筑师”“小小设计师”“小小电气师”“小小装配师”“小小能源师”“小小飞行员”和“小小IT师”八大板块。其中,“小小机械师”“小小电气师”和“小小能源师”几个板块的内容,均基于科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小小IT师”板块和“小小设计师”板块中的《走进3D世界》内容,基于信息科技和美术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而“小小建筑师”“小小装配师”和“小小飞行员”板块以及“小小设计师”板块中的《激光切割制造》和《3D设计与工程制图》内容,则是在劳动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基于社团活动进行体系化构建。

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性,意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创造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科技创新意识。

二、 全员参与,多向实施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面向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每个年级安排3-4门课程供学生选择,每学期共计40个课时。其中,社团活动为18次课,共计36个课时;校外实践活动一次,计4个课时。课程主要依托社团活动和校外实践实施。

(一) 依托社团活动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以课后服务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学校每学年提供10个左右科技类社团供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包括“3D打印”“激光切割”“电子百拼”“无人机操控”“创意编程”“能源科学”等(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科技辅导教师充分利用每周2课时的社团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达成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一至六年级学生依照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开阔视野,丰厚素养。

根据课程实践性强、科技特色突出的特点,我们主要借助项目式的实践活动推进课程实施。比如,“3D打印”课程是从生活中口腔健康的小常识出发,提出设计牙刷架的任务,激发学生“造物”的欲望,使学生充分理解创意设计就是将需求用数字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牙刷架模型进行分解,根据牙刷头的尺寸设计创作,制作出具有实用性的3D模型。在项目活动中,学生接触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工程问题,丰富对现实世界真实工程问题的理解与体验。

对于一些在社团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们还开设了八个“小小工程师”兴趣小组,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与教师预约,在开放的科创学习场所,或自主学习,或结伴共学,或请教问题,实现学习的再进阶。

(二) 依托校外实践

学校还充分利用相关的校外资源,拓展校外科技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的机会,为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持续动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本地企业,参观机械加工车间,认识各种机床和金属加工工艺;参观大型广告工厂,体验激光切割亚克力板的过程;参观“智能家居”体验馆,感受新型的家庭人工智能化控制系统。每学期,我们还会带领学生走进江阴博物馆,感受人类文明发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鉴往知来;参观上海科技馆,领略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走进中信泰富兴澄特钢,感受大型央企的魅力,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参观澄西船厂,近距离观察智能爬壁机器人自动化除锈、喷漆作业……

三、 多元主体,多维评价

每学期结束,任课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

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成效进行具体评价,为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进行指导,添加动力。

学生需要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从喜欢程度、认真情况、合作意识、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此外,我们还会邀请家长对该课程的具体设计、开设条件、师资配备、课程内容等进行了解并作出评价。多元的评价主体,使科技教育校本实践不断完善,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对于学生个人的评价,我们首先关注学生实践的过程性。例如,每位学生每学期完成一册科创成长记录簿(智慧成长手册),详细记录自己参与科学创造活动的历程、成长轨迹和感悟以及灵感闪现的科创点子。除了终结性评价,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展示性评价。学校每年5月份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校园科技节”活动,其间,参与作品采用路演的方式,由创作者进行公开展示,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打分或投票,同时结合专业评委的点评,根据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技术水平等方面给出评分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对于在学校科技节及各类科创活动、竞赛中有创造性表现,能提出个性化的方案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我们会评选“校园十大科技之星”,颁发科创奖章予以激励,助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除了学生个人成长,我们也关注集体的进步,如社团中的结伴共进和班级的整体进阶。对于学生社团,我们采用每周交流的方式,组织开展社团成员之间的生生互评,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每月还会进行“最佳合伙人”的评选。对于在科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体,每学年进行“优秀科创团队”的评选。

在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有明确的集体奋斗目标,有对科学知识持久的热情,有一致的努力方向和动力,能创造出富有班级特色的物化成果,装点教室、美化生活,真正实现了让科学实践渗透在学习生活中,立足核心素养,走向完整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2).

(曹凤娟,江苏省江阴市城南中心小学副校长。无锡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手。)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