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涯适应力理论的“3+6”职业规划课程实证研究

2023-10-18 06:29周子乔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7期
关键词:适应力职业规划生涯

周子乔

(广州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形成完整的职业规划教学体系,但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脱节[1]。生涯适应力是指个体对所参与的各种生涯角色进行整合,以应对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或生涯变化的能力和准备程度[2],体现了个体在生涯过程中面对外部挑战所具备的核心能力[3],对个体职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4-5]。生涯适应力包括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生涯控制、生涯人际、生涯调适6 个维度。[6]因此,本文旨在以生涯适应力六维模型为教学内容,从环境营造、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大教学途径着手,构建“3+6”职业规划课程,并探讨其在培养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方面的教学成效。

1 研究设计

本文以广州大学2021 级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追踪调查对该年级学生实施“3+6”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体系的全过程,在实施课程教学前和教学后,分别对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进行综合测量,通过比较学生生涯适应力在前测和后测中的得分,获得该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影响的量化评估。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课题追踪班级共有87 人,由于在两次测量中有个别学生请假,无法构成完整的配对样本,因此删除6 个样本,实际获得有效样本的人数为81 人,其中男生35 人,占43.2%;女生46 人,占56.8%。

1.2 测量工具

赵小云结合我国学生的特点,开发了《中国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6]。本研究对该量表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包括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生涯调适和生涯人际6 个维度35 个条目。量表采取5 级计分,得分越高,显示生涯适应力越强。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效度为0.68,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实验实施

环境营造: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能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生涯关注和生涯好奇[7-8]。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生涯人物、塑造生涯榜样、营造全校规划和全员规划的浓厚氛围,激发新生对自我生涯发展的关注;通过职场走访、职业角色模拟拍摄等,让学生置身于职场环境,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对于职业生涯的好奇心。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生涯适应力培养的重要场所,职业规划课堂教学应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因此,教师通过混合教学方式,如安排学生线上学习生涯规划理论,利用线下课堂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分享等,加强学生对于自身学习进度的控制;通过布置“专业—行业—职业”小组调研作业,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就业方向、专业薪资水平以及专业晋升方向等,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的认同感,加强生涯自信[9]。

生涯实践:生涯规划不可只停留在职业规划书上,应通过课外生涯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10]。如通过合作学习、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对待他人观点,提升沟通能力[11];通过组织生涯规划大赛和行业分析大赛,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调整学习计划[12];通过建立咨询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

1.4 研究结果

在前测统计结果中,大一新生的生涯适应力总体均值为3.23,其中各项二级指标得分均值排序依次为生涯关注(3.69)、生涯好奇(3.27)、生涯调适(3.22)、生涯人际(3.16)、生涯控制(3.00)和生涯自信(2.99)。可见,在课程教学前,大一新生的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生涯关注得分最高,其他指标得分不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后,教师再次对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进行测量,前后测量配对T 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课程前后研究对象生涯适应力配对T 检验

(1)生涯适应力总体有所提升。

在后测中,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均值提升到3.49,提升程度显著(sig.=0.00),但总体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见,生涯适应力是一个复杂的能力构成,其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生涯关注维持较高水平,生涯好奇明显增强。

生涯关注水平略有下降(n=3.57),但前后无显著差异(sig.=0.07 >0.05),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表明学生对生涯规划一直非常重视,具备未雨绸缪的规划意识。而生涯好奇则由开课前的3.27 提升到3.50,且呈现显著变化(sig.=0.00),可见环境营造在激发生涯好奇方面卓有成效,职业初体验、行业调研等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打造职业环境,让学生置身职场氛围,达到隐性教学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生涯自信明显提升,生涯控制无明显变化。

学生的生涯自信从课程开始前的2.99 提升到3.51,并且呈现显著变化(sig.=0.00)。这充分表明生涯自信建立在专业认知的基础之上,学生结合专业特性,提升专业认知和专业了解,能够认识到专业和职业的联结,从而增强生涯自信。而生涯控制则无明显变化,结课后的生涯控制水平为3.09,较课程开始前并无明显提升(sig.=0.195 >0.05),表明该课程体系并未能提升学生的生涯控制。生涯控制指个体能够为未来生涯发展做决定并且承担责任,生涯控制可能与学生的决策能力有关[13]。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方向、升学选择等往往由家长做决定,这往往削弱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以及承担后果的能力[14];另一方面,处在大一阶段的学生职业目标尚未明确,当面对选择时,往往缺乏相应的社会阅历帮助做出选择。

(4)生涯人际和生涯调适均有大幅提升。

生涯人际提升至3.61,生涯调适提升至3.57,两者均呈现显著差异(sig.=0.00)。这表明课程的实践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生涯人际和生涯调适是赵小云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而增加的生涯适应力维度,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实验表明,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比赛竞技能帮助学生提升竞争意识,生涯咨询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生涯调适能力。

2 结论

2.1 注重实践培养,提升适应能力

生涯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方式,能提升学生的生涯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涯调适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应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提升生涯适应力为基础,通过职业—行业小组调研、生涯人物访谈、职业体验VCR 拍摄、职业规划大赛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提升职业能力。

2.2 增强自我管理,加强生涯控制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理性决策,教会学生决策工具和决策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权衡不同选项之间的利弊,同时也要使学生加强对于行业和职业的了解。其次,唤醒学生自我负责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决策伴随着风险,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加强生涯控制。

2.3 营造职业环境,保持生涯关注

隐性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为学生营造职业氛围,进行职业规划隐性教学,必须持之以恒。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企业走访活动以及就业宣讲会、招聘会等,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便了解招聘信息,增强危机感,保持高度的生涯关注,为职业发展做准备。

猜你喜欢
适应力职业规划生涯
Moderate stress is actually good for you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吐槽退役生涯
综议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