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以土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为例

2023-10-18 06:29许哲东徐达奇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7期
关键词:讲授案例教学法

许哲东,徐达奇

(安徽工程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随着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学者逐渐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听课效率较差、参与性弱等[1]。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众多学者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工具进行了探索和完善[2-6],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设计了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并在土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分析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课程实训完成质量以及综合成绩,通过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其他管理类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1 基本理论

1.1 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也称PAD 课堂 )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所提出的[7],它的核心理念是将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知识点,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等。对分课堂将教学活动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讲授阶段(Presentation)、内化吸收阶段(Assimilation)和讨论阶段(Discussion)[8],因此,对分课堂也简称PAD 课堂。

讲授阶段主要由教师介绍概括性内容和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引导方式带领学生整体学习。内化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讲授阶段的重难点以及教师没有讲授到的基础细节知识点。讨论阶段是在当次课堂教学后的下次课堂进行,这也是对分课堂的一个创新,将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这样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自主学习和内化吸收[9]。讨论阶段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该阶段,学生一方面可以就不懂的知识点向教师提问,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知识点进行案例分析讨论,通过讨论环节弥补遗漏知识点,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10]。

1.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 教授提出的[11],该教学方法通过现实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课程教学。通过案例的引入,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懂得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12]。该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个人熟悉案例和案例分析前的准备工作、小组的预备讨论、全班的课堂讨论以及案例分析总结[13]。该方法的优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完后了解对应知识点的实际用处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2 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对于管理类课程,若仅仅是教师讲解理论或法律法规等知识点,学生课堂听课状态会明显不佳,因此,为了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设计了一种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模式

2.1 讲授阶段

张学新教授提出在讲授阶段教师主要讲解重点内容,不提问,只作引导性、框架性的讲授。但是对于管理类课程如土木工程合同管理,有些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是需要在讲解重难点内容前引入介绍。因此,为了活跃课堂讲授阶段教学的氛围和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师在讲授阶段通过点名方式让学生进行基础内容的回答陈述,这样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学生认真听课的意识。

2.2 内化阶段

在内化阶段,学生课下首先按照书本内容系统性学习,然后再复习讲授阶段教师发布的PPT 课件内容,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讨论阶段进行解决。教师借助学习通平台发布相应的课程作业[14],学生在对教材和PPT 课件内容学习完成之后,通过作业再次对知识点进行强化学习。

2.3 讨论阶段

讨论阶段主要包括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检查、疑难问题的解答、案例分析讨论以及最后教师进行陈述总结。

在检查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疑难问题解答环节,教师根据内化阶段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重点提问作业分数低于80 分的学生。同时也设置了学生可以抢答的题目,并设置相应的分值奖励。

在案例分组讨论环节中,组内人数控制在5 人左右,人数不宜过多,每组根据所选出的案例进行讨论,在规定时间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在每组选择一名学生作为小组代表进行陈述,最后教师针对该案例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总结。

3 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土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

土木工程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工程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土木工程合同策划和管理的能力。由于课程涉及很多合同条款,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教师对课程教学非常熟练,授课非常认真,学生的听课效率和课堂参与程度也不一定理想。因此,将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此课程中进行实践应用,以探究其教学效果。

3.1 开展实践应用的过程

在讲授阶段,教师在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进行考勤,课中首先通过课件PPT 向学生介绍课程主要授课内容框架,然后按照框架再细化到具体内容。对于如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概念以及招标投标活动的原则等基础知识,是学生在预习阶段应该了解的内容,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随机点名让学生来讲解。对于重难点内容,教师则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对一些容易混淆的专业名词进行区别分析和对容易理解错的内容进行解读分析。

在内化阶段,学生课下按照PPT 课件中的内容框架系统性再次学习和内化吸收课程知识,教师根据具体讲授的知识点自主出题,知识点涵盖基本知识和重难点知识。题目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学生可以直接在学习通平台作答并完成提交,也可以在作业本上完成后拍照上传。在下次上课前,教师提前在学习通平台完成所有作业的批改,给出具体分值。

在讨论阶段,教师首先以简答题的形式检测学生知识点内化吸收情况,并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全程观察学生的表现,全部讨论结束后,收回所有小组的讨论结果。从每组中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脱稿陈述本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针对题目本身以及整体讨论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3.2 教学有效性分析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等工具记录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模式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包括课程作业、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和课程实训,基于这些方面综合分析在该模式下的教学情况。

在课程作业完成方面,每次内化阶段发布的作业,学生都能够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提交作业,且几次作业平均分在80 至100 分的学生占比达到81.33%,每次作业低于80 分的学生便是下一次课程讨论阶段重点提问的对象。

在课堂出勤方面,每次上课之前均是采用学习通平台进行签到,请假的学生则需要向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进行请假。学习通平台统计的签到数据表明,该课程的出勤率较高。

学生课堂表现方面,根据学生课堂综合表现最终得分,有7 位学生课堂表现分数能拿到满分。一方面是他们在案例讨论环节能够积极组织小组讨论,具有带动性,可以结合专业知识解决实际案例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在教师检测内化知识点中设置的问题抢答环节表现特别踊跃,回答准确。75 位学生整体的课堂表现较好,在讨论环节,基本都能参与其中并积极思考。

在实训环节,学生通过专业软件编制招投标文件,让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在一周的课程实训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懂的操作环节便积极向教师请教,最终学生所提交的招标投标文件在格式和内容上能够达到要求。实训环节成绩在80 分左右的人数占比最多,有几位学生实训环节成绩超过90 分。

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分值,最终期末综合成绩小于60 分的学生只有1 人,该学生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上课也没有参加考试。对于参加考试的学生,最终综合成绩超过90 分的学生有1 人,85 分到89.9 分的学生有1 人,综合得分在75 以上的学生占比50.66%,所有学生均顺利通过考试。相比往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整体成绩,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综合表现更优,与此同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打分也非常高。因此,可以肯定,管理类课程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针对管理类课程教学,探究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将该教学模式在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中进行教学应用,通过学习通平台等教学工具对学生在课程作业、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和课程实训等方面进行记录和打分。学生各方面表现和最终综合成绩表明,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讲授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