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18 06:29杨军侠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产教课程体系职业

杨军侠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1]。产教融合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适应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教育转型、自我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然而,由于受到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现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依然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亟待提升。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于现有资源,结合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需求与专业发展新趋势,探索构建了适合地方产业需求、符合该校自身特点的产教融合、优势互联、协同育人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定位不准确,专业特色不鲜明

专业定位是专业发展的基础,指导人才培养的方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是服务地方,必须坚持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服务对象,坚持本土化战略,在培育当地发展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当地资源配置和形成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2]。但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长时间受传统办学观念的影响,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3];二是服务地方意识不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使得专业定位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接不准确;三是缺少对学校实际发展情况的充分考虑,产教融合不深入,使得专业缺乏特色,竞争力不足。

1.2 产教融合不深入,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企业获得所需人才、提升技术的重要途径。但由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技术研发水平不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服务企业能力不足,无法吸引行业、企业合作,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参与办学的规定还不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健全[4],导致产教融合仍处于浅表层次,校企合作主要局限于共建学生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等方面,从产业需求出发,将产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生产与教育培训一体化的模式还未形成。

同时,产业链与人才链未有效对接,课程体系仍以传统的学科知识架构为中心,脱离产业实际,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的职业需求对接不紧密,没有完全围绕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行架构;课程安排没有完全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和能力形成过程进行系统化设计,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到位;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结合不到位,缺少有效配套的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理论与实践脱节。

1.3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产教融合不够深入,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的结合程度还比较低,单纯依赖学科知识与教材内容开展教学的现象依然严重,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给学生提供基于产业生产流程的系统性指导[5],未能完全基于实际工作能力开展针对性培养,最终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锻炼。

另外,由于校企合作不深入,许多高校未能与行业内相关企业建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合作基地没有发挥真正作用,导致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受到限制,许多课程主要还是由学校教师单向传授知识、验证理论,无法真正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以单一的、学校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1.4 资源汇集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

资源是一切组织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前提和支撑[6]。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真实的项目、真实的实践环境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的配合指导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配套资源。学校与企业资源互补、双向合力,开展真实项目的教学与实践,才可能真正将学生创新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但在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校企合作不深入,企业资源并没有有效地汇聚到学校,使得实践教学基地虚设、教学设备陈旧、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产业链与人才链对接不紧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有效构建。

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基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与行业发展新趋势,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与区域产业结合的紧密程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与差异化,与行业发展新趋势结合的紧密程度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通过调研多家用人单位,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出发,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与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地方少数民族与山水文化产业,以及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动态、立体化的行业发展新趋势,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建立了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立足广西区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备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能在广告、文化传媒、各大门户网站、印刷和出版等领域从事品牌设计与推广、新媒体广告设计与表现、包装设计、出版设计等相关职业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2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标准,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对应的职业岗位,如表1 所示,明晰职位(群)—任务—能力—课程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职位群,并以核心职位群为主线梳理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核心能力分析为基础,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围绕典型的工作任务内容和要求,将工作内容课程化,设置职位对应的课程模块[7],将不同职位(群)能力要求的共性内容与差异内容进行梳理与抽取,构建专业基础、单项技能、专业综合与集中实践四层级的模块式课程群[8],最终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标准分解到课程中,通过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

表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位—任务—能力—课程结构

其次,基于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有序安排课程次序。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体验、领悟到掌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知识与技能教授的有序性,而且要注意安排在理论基础上的多次实践。如图1 所示,基于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能力形成分为认知、操作应用、设计应用和应用创新四个阶段,以能力形成的四个阶段为主线,构建“专业基础—单项技能—专业综合—毕业设计”四层次的进阶课程体系和与之对应的“职业认知—单项技能实训/校内实习—专业综合实训/企业实习—毕业实习”四层级的进阶实践课程体系,然后借助产教融合项目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将高校与企业资源相结合,层层递进,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工程项目,了解产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图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优化后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标准要求分解出来的,形成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进阶任务序列。其中,任务序列中的每项任务都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配合来达成。为保障专业能力的达成性,实践课程体系由课内实践课与集中实践课两部分组成,与理论教学同步。在“专业基础课”阶段,校企基于协同育人平台,联合开展企业讲座、企业公开课、企业见习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发展动态、职业方向与趋势、岗位能力要求,对职业形成基本认知,树立学习目标,确定就业方向;在“单项技能课”阶段,校企基于课程目标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多个具有针对性的单项任务,以任务形式开展理实结合的教学,将与之对应的学科竞赛引入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训练学生的专项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综合课”阶段,校企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将企业项目、设计竞赛项目、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等引入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毕业设计与实习”阶段,结合企业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选题方向,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2.3 基于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教师以课程为载体,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学科竞赛项目、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企业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课程资源中选取教学项目,依据项目内容梳理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指标,打破学科门类之间的界限,将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与重组[9-10],按照典型工作内容与流程,组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基础与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规律组织开展教学[11]。另外,基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需求与专业发展新趋势,教学内容还应注意加强对区域传统文化资源与学科前沿、产业及技术最新发展成果的吸纳与融入[12],以保持教学内容的特色性与先进性,夯实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基于工作任务,改革教学模式。有效集合校企优势资源,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模式[1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将项目分解到相应的教学环节,围绕项目以任务驱动的授课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完成从市场调研、资料收集、创意、策划、设计执行到成果评价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边学边做,让教学过程与项目任务有机结合,使得原来相互孤立的教学内容在项目研发中交叉融合,增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14],帮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了解设计方法、提升自身技能,培养学生的系统化设计思维、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多举措促进产教融合的落地实践

一是构建协同育人平台。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工作室、校内教师工作室、课程实验室等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依托平台汇聚各种资源,拓展育人空间[15],积极对接企业需求,促进产教融合。探索设计人才创新创业长效机制,采用工作室制的现代学徒制,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企业项目、课题研究等实践项目,开展产学研结合和赛训结合的教学实践。二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骨干教师研修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推动教师参与工作室产学创新项目,提升教师服务企业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从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个人品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将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把控;将竞赛获奖、项目评价、成果转化等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突出创新导向;引入企业、行业等第三方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与市场需求。

3 取得的成效

产教融合深化。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与多家企业共建了艺航传媒工作室、听说视频工作室、金脉·艺航文创工作室、正道·艺航视界创意研究中心、观志·陶瓷艺术工作室、致好·艺航图文印刷广告工作室等多个工作室,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基于该平台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比赛、进行以企业项目为依托的课程建设,初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产教融合进入新的阶段。

教学改革成果有了突破性进展。基于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教师团队获评自治区级一流课程3门、自治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 门,获得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大赛二等奖4 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师获评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校企合作完成横向课题多项。

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奖项147 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银奖2 项、铜奖3 项,学生实践团队短视频作品受到《广西日报》等官方媒体关注,获“趣桂林-桂林文旅新媒体创新推广引领者”称号。

4 结语

综上,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应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市场需求、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优势互联、协同育人为抓手,基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新趋势、职业标准、工作任务与流程,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构建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协同育人平台、提升师资水平、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多项措施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与达成。通过实践,所创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较好的成效。

猜你喜欢
产教课程体系职业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职业写作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