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情境 深挖思维 推进单元整合式教学
——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2023-10-20 08:09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田秋平冯明涛
天津教育 2023年27期
关键词:演讲词教材情境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 田秋平 冯明涛

部编版教材采用双线结构,打破以往教材重人文思想、轻语文要素的传统,注重人文思想和语文要素双线交织,这是对新形势下核心人才培养的一种尝试,对一线教师教学策略的变革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单元整合教学是统整,是融合,是变革:变传统的、面面俱到的单篇教学为新颖的、精准突破的任务群探究。本文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2017 年12 月第1 版)演讲活动探究单元为例,探索在任务情境驱动下单元整合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序列化学习活动

(一)聚焦能力点整合资源

语文学科的能力核心点是听、说、读、写。演讲是一个人的读写能力、理解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人竞争力的体现,更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具体表达,所以演讲就是一种“说”能力的综合体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为活动探究单元,共选取四篇课文,设计了三大任务: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和举办演讲比赛,以此为轴心构建综合性的学习体系。鉴赏演讲词是基础,撰写演讲稿是关键,演讲实践是亮点。

大单元视域下,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要具有整体意识和全局视角,深度研究教材,将语文教材中“文选”式的样例,统整出适恰的知识体系,并将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进行融通,让学习持续“燃脂”,进而内化成为学生的关键能力。

(二)依托序列化设计活动

本文统整四篇演讲词和生活中典型、鲜活的演讲资源,将“任务——学习演讲词”的学习过程设计为四个阶段,形成序列化的学习链。

第一阶段——前置性学习。学生个体研读。本阶段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促使学生借助“支架”完成四篇演讲词的初步学习。任务单主要引导学生从演讲者身份、演讲时间、演讲背景、演讲主题、演讲场合、听众身份、听众反应等要素出发,感受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和技巧。

第二阶段——课中精读。定篇师生共同研读。这一阶段重点赏读两篇课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和王选院士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通过两篇演讲词的比读和连读,师生共同探索演讲词的基本特点,以及本单元演讲词的学习策略。

第三阶段——课中研读。小组合作开展项目化探究和研究性学习。可以根据参考选题开展小组探究,进行成果汇报,如“跟着科学家学演讲逻辑”“跟着顾拜旦、丁肇中学会hold 住全场”“跟着导师天团学开场白、结束语”等,并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课题,进行深度学习。

第四阶段——课后延读。个性化学习。课堂永无“结局”,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图文资料,让学生借助课外类文的文本+视频(如表1 所示),根据自身特点和喜好进行个性化学习。

以上四个阶段构成序列化的整体学习链,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不同,但均围绕“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和技巧”这一核心学习目标展开,意在构建散而有序的开放型课堂,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二、构建情境任务,培养自主性学习氛围

本单元整合教学的四个阶段是一个有机整体,本文就第二阶段进行重点阐释。一节课的时间里,能否高效完成两篇演讲词的深度探究,其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设计适恰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收获感和成功感。

(一)单元统整式情境

笔者执教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用2021 年青年节B 站和学习强国联合发布的演讲视频——《我不想做这样的人》导入,并由此设计了本节课的情境任务(如表2 所示)。活动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任务,从“思想的光芒”“声音的力量”“人性的温度”三个维度展开语文学习。

表2

这一教学情境的设计是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也是基于教材意图的,更是契合单元内容的。学生在这个真实可感、具体亲切的情境中,拉近了与演讲词的距离,也点燃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构建任务驱动型学习,真正让学生自主“动”起来。

(二)课堂贯穿式情境

钱理群先生说,训练使人合格,兴趣使人优秀。恰当的情境贯穿于课堂始终,学生的兴趣被点燃,学习过程就变成了自发、自主的行为,课中活动的展开就变得事半功倍了。如某教师执教《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时,虽然是单篇教学,但授课教师巧妙设计情境——“小苏同学错过了这次演讲,请你帮他介绍”,让学生学习入境,鉴赏有格。在真实灵动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并习得了演讲词写作和演讲方法的相关知识。情境孕育了情感的生成,情感推动了学习的自发,课堂就变成了一个生活场。

(三)课中推进式情境

情境任务的构建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与落实,不仅适用于大单元整合教学,也适用于单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应用于课堂中的某一环节,使之与整节课融通为一体,同样可以发挥极佳的教与学的价值。

例如,以往的课堂小结容易出现教师总结代替学生主体归纳、个别学生展示代替全体学生思考等现象。有的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将情境任务作为学习方式变革的手段,“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八年级1 班的同学们也完成了第四单元《活动·探究》的初步学习,下面他们将要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他们确定的主题是‘我的梦想’,请你从演讲稿的写作以及演讲的方法这两个方面,结合本堂课所学,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这一情境任务激发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角度去回顾、归纳、阐释本课所学,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往往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挖掘思维潜力,开展深度型言语实践

构建情境任务是建立学习场,挖掘思维潜力,开展深度型言语实践,形成学习持续力,实现生长型学习的关键因素。如何深挖学生的思维潜力呢?顾随先生认为,阅读,就是同中见异,异中求同。单元整合学习亦是如此。

(一)同向聚焦

大单元视域下的整合教学,其整合点首先在于“同”。教材编者在这两篇演讲词中记录了现场听众的反应,这是两篇文章最显性的共同点,作为整合教学的切入点很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由此开展了第一个课中活动:思想的光芒——那些年大咖们讲过的金句。由学生的探究、发现、归纳得出: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恰当而充满精神力量的观点。

对受众而言,听演讲不同于阅读文字。所以演讲者除了内容的适恰外,还需要调用多种技巧,让听众听得清楚、鲜明、心动。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发现演讲艺术的言语密码。

笔者以《演讲修炼手册》辑录经典演讲片段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化身为演讲小导师,推荐精彩片段,并从句式、修辞、用词、语言风格、演讲逻辑等角度推荐理由,从而探究精彩演讲的“钥匙”:精巧、多维的演讲技巧。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设计仿照影视片段演读、对比式朗读、现场还原式朗读等,体会演讲的魅力。

情境始终在场,思维的潜力不停地被激发。学生从多样的朗读中,在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中体验、发现、提炼并归纳,逐渐发现演讲的言语密码:感叹反问气概慷、人称妙用显爱憎、正反例证道理明、语言风格见性情、层层递进逻辑清等。

(二)异向对比

新课标指出,“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基于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研讨等活动,表达要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整合教学的另一挖掘角度是“异”。两篇演讲词语言风格截然不同,这两位演讲者能否将风格互换呢?在一段时间的寻“同”探究后,找“异”的出现,再次唤醒学生课堂思维的新的兴趣点。学生从场合、对象、目的、内容等角度探索了演讲的针对性,并不断理清政治性演讲与教育性演讲、即兴演讲与命题性演讲的差别。

(三)纵深挖掘

任何一篇优秀文学作品的背后都挺立着一个了不起的灵魂,演讲同样如此。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不仅要师生人身在场,更要精神在场、灵魂在场。深度型言语实践活动不能“得意忘言”,同样不可“得言忘意”,为抵达文本“言”“意”交融的深处,笔者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以下学习活动。

请结合你的理解补充下面诗句,作为第一期《演讲修炼手册》的推荐语。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闻一多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选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学生在思维的激烈碰撞后陷入静静的沉思,不断达成与文本渐行渐深的“对话”,感受着文本背后“胸有丘壑振山河”的灵魂魅力,进而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提升了审美情趣,以更美的中国少年姿态,用演讲更好地传播新时代的青春声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整合教学与单篇教学并不矛盾,整合教学可以是单篇教学的补充,专题式精准突破,也可以是单篇教学的统领,阶段式螺旋生长。大单元整合教学以“整合”作为教师备课的撬动点,整合教材内外和课堂前后,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发展性和连通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的任务驱动更容易唤醒学生将学的过程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解决问题;而深度型的言语实践更利于学生在协作和对话中建构生命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不断累积文化自信,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在学习场中的共生共长。

猜你喜欢
演讲词教材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匠心逐梦 技能报国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