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要素的价值意蕴与教学措施分析

2023-10-23 08:36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岩莲东小学林秀英
家长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师应要素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岩莲东小学 林秀英

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文课程开展的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潜能,锻炼学生课程学习能力,充分明确语文学习素养的教学价值。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正确解读语文要素的教学作用,拓宽语文要素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范围,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案,推动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探究语文课程中蕴含的语文要素并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程的思维意识,加强学生的课程主体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热情,发挥语文要素的重要价值,使其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迁移运用。

一、语文要素的含义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言思维的教学引导,从语言学习、思维发展以及审美体验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让学生学习语言基础,以思维发展为主线,增强审美体验,推动语文课程教学进程。

(一)构建语言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教学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语言教学材料,分析当前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语言理解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不能只明白表面的意思,还需要进行深入挖掘,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语言学习体系,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探究,加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了解,从而形成积极的课程学习意识,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完善语言学习体系,给予更加科学、针对性的语文课程教学指导。

(二)增强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不是客观感受,而是独立的主体意识,是语文要素的核心,是艺术作品的体现。审美能力培养对学生课程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加强审美能力培养。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艺术素养的教学引导,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更多的艺术作品,体会其中存在的语文素养,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教学作用。同时,小学语文课程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审美能力,能在语文阅读中感受到文本内容所涵盖的语文要素,以此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三)掌握知识与技能

学习需要在明确的教学流程之上进行,根据所掌握的具体学习材料给予学生合理的教学指导。从“听、说、读、写”等多个教学方向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学指导,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语文要素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视角进行课程设计,营造良好的课程学习氛围,采取科学的课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语文要素,掌握语文课程基础知识,有利于进行后续的学习拓展。

(四)提升情感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建立在更加完善的课程教学逻辑之上,反映实际社会情绪价值观。语文课程教学主要是给学生带来主观意识的教学,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的感受,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决定了学生是否可以有效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教师应给予针对性指导,增强学生情感意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意志,让语文要素教学落实下来,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要素教学价值

(一)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语文要素教学的渗透,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意识。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利用语文要素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小学语文要素蕴含丰富的教学价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课程教学方案,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要素的落实为学生做出积极的教学指导,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都是围绕语文要素开展教学的,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转变传统语文课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教师应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从问题出发,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建立更为完善课程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主要围绕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旨在提升学生思维理解能力,建立更加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特别是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利用语文要素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日常教学引导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设独特的课程学习体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生“学”的质效。

(四)完善语文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进行系统性学习的初始时期,也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能力。教师应构建完善的语文教学体系,注重语文要素的教学渗透,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利用课下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观念,夯实学习基础,丰富学生语文学习认知。

三、小学语文要素教学措施

(一)通过单元导语,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在语文教材“单元导语”中出现,一般情况是在已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简单的语言让学生快速获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单元导语能够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引,加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其中的内容,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素养。单元导语有利于理清语文要素,借助参考书中的内容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单元导语”进行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将每一册书中语文要素整理出来,制成学习汇总表,这样学习以及复习时节省时间,有利于学生更快认识到语文要素对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单元导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教学模型,理解语文要素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思维,在单元导语的教学方式下,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质量。教师利用单元导语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语文要素的学习作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学习认识,促进学生提高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感知能力,进而更好的参与语文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落实语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课程学习认识,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思考,锻炼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情境教学,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其中包含语文训练方法以及基础能力培养。精准把控语文要素,完善课程教学模式,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语文要素。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保证情境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将语文要素作为情境任务的指向,通过情境任务教学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是以学生的思维意识为主,通过情境还原的方式让学生有更清晰的认知。在“续写故事”的写作训练中,学生需要结合实际的生活经历,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课程创作。在以“续写故事”为主题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些与自己成长过程有关的故事,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联想之前发生的事情,或者自主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将真实的故事进行合理编创,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发散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教师应适当进行教学指导,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使其对语文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借助学习方法,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是课程教学的必然形式。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不只是将教材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落实语文要素课程教学,加强课程教学指导,不断拓展学生课程学习思维,建立完善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时,文章通过语言、行为以及神态的描写,塑造了一个非常鲜活的“哈尔威船长”角色,借助细节性刻画彰显出人物性格。教师可以针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动作、神态的描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紧迫性。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教学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真正地理解本文的教学内涵,让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体会不同的语言的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明确的认识。

教师利用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学习的乐趣;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素养,落实文本蕴含的语文要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思维,推动现代化语文课程教学发展。

(四)利用语文教材,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语文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中,教师应该善于从教材中寻找语文要素,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强化教学,结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思考,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

比如,在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够深入分析课文中蕴含的语文要素,并且感受其内涵。学生通过对文章语言、句子和一些段落的描写,可以明确课文的写作手法以及其中包含的写作情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非常重要,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文分析能力,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学会感知语言,形成良好的课程鉴赏能力,将所学习的知识充分的利用起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案,结合教材内容,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需要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五)丰富教学内容,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的多样性对学生课程学习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利用多维度的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归纳、总结、反思教学全过程,建立思维、情感以及文化等多种元素的教学支架,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比如,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 课《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课程教学时,这几首诗能激发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但由于古诗词与现代课文不同,需要学生对每句诗进行细致分析。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指导,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并且加强自身的语文学习意识,落实语文要素教学引导,进而主动探究更多的内容。

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具有童话、神话等色彩的事件比较关注,所以教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学习特性,形成趣味多样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比如,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山海经》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渗透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落实语文要素。

(六)利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利用课后习题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充分落实语文课程的教学作用,加强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不断完善自己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在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课后练习中第三题,“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一说”。学生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对所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使薛恒可以充分的了解其中的内涵,加强学生的自主性的学习理解,对其中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教师从课后教学内容入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引导,另一方面可以训练落实语文教学要素。教师需要明确课程教学要素,利用语文课后习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语文要素教学能在基础性的教学方式下,针对学生的不足,为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在发音、阅读、写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培养。教师结合课后习题训练学生语文要素,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能力训练。教师在课后习题的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教师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灵感和素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热情。

(七)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落实语文要素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面对内容较多、学习要求较高的语文容易缺乏自信。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不利于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发展。立足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小学语文要素的教学渗透,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对语文要素的学习和应用,在完善的课程教学制度下,积极参与语文实践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比如,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代入课文角色中,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辩论赛,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作文比赛、识字竞赛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趣味的实践活动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并结合语文基本要素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语言逻辑思维,增强思维意识。总之,教师应创新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认知力,彰显小学语文要素的价值。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教师应把握语文要素的价值和意蕴,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意识,加强对学生综合性的教学指导,借助语文要素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语文教学内涵,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更为完善的课程学习制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教师应要素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也谈做人的要素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