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幻——蒲松龄深情“聊”济南

2023-10-23 16:13张智辉
走向世界 2023年37期
关键词:聊斋蒲松龄济南

张智辉

久违的盛景,一群人为一场美食之约“进淄赶烤”,有“淄”有味,巧合的是,数百年前家在淄川的一位秀才为求功名“进济赶考”,往来奔波,所留下的故事同样有火爆出圈的场面、C位出道的惊艳。

美丽的狐仙、穿墙的道士、报恩的蜘蛛……《聊斋》(《聊斋志异》简称)故事撩人心弦;一生都在创作,从未放弃科考,生前穷困潦倒,身后光芒万丈,蒲松龄是也,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年年作客芰菱乡”,淄川在清代是济南府的属县。蒲公幸遇济南,触景生情,辞彩遒艳。济南幸遇蒲公,山川风物、市井百态数百年后仍可“复活”。在双向奔赴的交集中,古今“聊天”第一人,亦真亦幻,绘声绘色地“聊”着有关济南的故事。

不是在济南,就是在赶往济南的路上。命运仿佛在捉弄这位天才小说家,抑或有所得必有所失,要用一生的磨难换取他文坛上的璀璨。

幼有轶才,老而不达。顺治十五年(1658),蒲松龄19岁参加秀才考试。县、府、道三试第一,成为山东头名秀才。山东学政、大诗人施闰章格外赏识,从此“文名藉甚”。自此,他不少于十次来济南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屡败屡战。至垂暮之年得补岁贡生。

蒲公在科举之路上饱受折磨,命运不济范进,“惨淡经营, 冀博一第,而终困于场屋。”[蒲箬(蒲松龄长子)《柳泉公行述》]

其中有些“插曲”近乎荒诞不经。康熙二十六年(1687)乡试,拿到试题,文思如涌,写得兴奋,竟跳过一幅,留下一页空白。按科举考试规定,这叫“越幅”,与试卷题字错落、涂抹污染一样,视同作弊,张榜除名。才名满齐鲁的蒲公被勒令退场,脸面丢尽。懊丧之极,他在《大圣乐》描绘:“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何以见江东父老乎?”

康熙二十九年(1690)乡试,因生病“呻吟直到天明”,导致了“庚午秋闱,二场再黜”;康熙三十五年(1696)乡试,因未按规定写“臣谨对”三字再次落榜。

“回首三年前,含涕犹在目”,“三年复三年,所望尽虚悬”,63岁的蒲公在《寄紫庭》中自我安慰,其境惨然。

“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蒲公质疑这样玉石不分的考试,直让“卞和哭死、病鲤暴腮、飞鸿铩羽,同吊寒江水”。

《历下吟》是他目睹科场的实录,“黑鞭鞭人背,跋扈何飞扬。轻者绝冠缨,重者身夷伤。退后迟应,逐出如群羊”。考生在唱名时受到鞭笞和羞辱如同被驱赶的羊群。在《聊斋》中,《叶生》《贾奉雉》等即是讽刺、揶揄科举黑暗的名篇。

“稷门半月浑无事,十日僵卧五日游。”(《旅邸》)济南古称“历下”,蒲公称“稷下”或“芰菱乡”。闲暇时光,访客会友。

好友中,有一人“交最契”。蒲公后人追述:“昔我大父柳泉公,文行著天下,而契交无人焉。独于济南朱橡村先生交最契。”

朱缃(1670-1707),小蒲公30岁,历城人,字子青,号橡村。广东巡抚、福建浙江总督朱宏祚长子,王士禛门人,康熙间入赀为候补主事。著有《橡村集》等。

风起青萍,缘其聊斋。康熙三十五年(1696)秋天,蒲公到济南参加乡试。乡试考完,心情很不爽,写了封简单、客气的信请人送给朱缃,讨要部分聊斋稿:大意是来到济南数日,未曾打扰,马上要打道回府,原来所借书稿,还望奉还。“昨所寄书,如蒙电过,望掷还也。”原来,这朱缃是蒲公的“铁粉”,虽家族显赫,但无意功名,只捐得一个虚职“主事”,沉溺于诗文,且文采风流,“浮名身外掷鸿毛,酒盏诗简兴倍豪。我亦劳劳厌人海,从君秋水诵《庄》《骚》。”看其诗便知其人。朱缃通过友人借得聊斋手稿先睹为快。

没承想,一封语气冷淡的书信,引来个热情“聊斋发烧友”。朱缃接到信后,坐上华丽的马车,带着美酒,到大明湖拜访蒲公。他的热情与诚恳,令蒲公大为感动,不肯轻易登权贵之门的蒲公答应到朱缃家做客。第二天,借马冒雨跑到济南城南朱府。两人谈诗论文说聊斋,推杯换盏,相见恨晚,57岁的秀才与27岁的贵公子成了忘年交。

《聊斋诗集》《答朱子青见过惠酒丙子(康熙三十五年)》:“镜影萧萧白发新,痴顽署作葛天民。爱莲舟过明湖水,问舍衣沾历下尘。狂态久拚宁作我,高轩乃幸肯临臣!不嫌老拙无边幅,东阁还当附恶宾。踏泥借马到南城,高馆张筵肺腑倾。岂以作宾拟枚乘?徒劳入市过侯嬴。”蒲公描绘自己迂拙得像山野之民,没想到朱公子亲自穿过济南城到大明湖来拜访年老家贫、边幅不整的自己。这情形颇有信陵君礼贤下士厚待魏国隐士侯赢的情形。

“锦堂蕴藉诗千首,褐父叨沾酒一盛。公子风流能好士,不将偃蹇笑狂生。棨戟门庭近女墙,梁园上客满高堂。童心儇佻迟方悔,戏技穷愁老已忘。北海论文怜杜甫,江州赍酒过柴桑。淫霖快读惊人句,未觉深秋旅夜长。”济南城南摆着高官仪仗的朱家,像西汉梁孝王刘武在河南商丘的园子,把枚乘等待為座上客。朱缃像唐代北海太守李邕客待杜甫,像江州刺史王弘客待陶渊明,在接待贤人高人的地方也接待淄川来的狂野之人。诗题中一个“惠”字,足见蒲公诚惶诚恐。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这一聊忘记了时光,聊出了“惊人句”,可见话锋投机,相谈甚欢,主题自是《聊斋》。

蒲公后人介绍:乃祖蒲松龄与朱缃的感情建筑在文学上,尤其是《聊斋》上。朱缃深谙蒲公“以鬼狐史寄托磊块愁”的良苦用心,岂是“秋坟鬼唱诗”。读过聊斋包括为其题诗写序的王士禛、高珩、唐梦赉等人,不约而同地将《聊斋志异》与《搜神记》等相提并论,只有朱缃把蒲公与屈原、司马迁、庄子、韩愈等文学大家等量齐观,把《聊斋志异》看成是与《离骚》《史记》《逍遥游》并肩的经典。

有道是知音难觅,在蒲公《聊斋志异》自序中,可以找到两位惺惺相惜的谜底,“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那些身披香草的山鬼,引发了屈原的才情;牛鬼蛇神虽荒诞不经,但李贺却吟诵成癖。“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才分虽比不上干宝,但却喜爱搜集怪异之事;性情上近似于苏轼,喜欢听人讲鬼怪的故事。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搜集狐鬼故事,妄想把它写成《幽冥录》的续编;一边喝酒,一边写作,仅用它来发抒胸中的悲愤。“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我们仿佛看到青灯黄卷聊斋先生奋笔疾书的场景。

其自序最后一声长叹“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这“青林黑塞”语出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比喻心灵相通者。

真正的知音多不同凡响,且能雪中送炭。“苍润特出,峭拔天半”,朱缃用华不注的山势形容《聊斋》文势,用华不注幽深滴翠妙喻《聊斋》语言特点。

“岑山栖托处,谁识鹿皮翁?”朱缃将蒲松龄比作“鹿皮翁”一样的仙人。“旧雨情深动雁群,西风萧瑟又逢君。诗吟篱下狂犹昔,书著山中老更勤。”朱缃很动情地思念着老友,盛赞他著书不辍。朱缃以及他的后人对《聊斋志异》流传起了重要作用。

“如何一炊黍,遂已变晨昏。……未能束刍吊,雪涕赋招魂。”闻朱缃死讯,蒲公悲痛难掩。“交最契”独剩“另一半”。

在济南另有一人,与蒲公为“车笠之盟”。此人与朱缃和蒲公均为好友。因为这个缘故,钟辕得以与其结交。当时钟辕把自己父亲(钟性朴,曾任山东参议)的传记给蒲公看,蒲公便作《钟圣舆以宪副公传见示,即索诗,因赋此》,并加《小引》。在看到其父传记后,诗赞“山斗文章宦绩高,齐门万古仰情操。”“才名直与日争光,六郡弦歌旧泽长。万里谪仙家壬土,千秋遗爱葬桐乡。园中菊径仍芳草,坟上松阴自夕阳。屈宋文章何处在,于今邹鲁半门墙。”赞美钟性朴学识官声俱佳,提掖后学甘为人梯,政绩遍布齐鲁大地。蒲公在《小引》中说,自己主动拜访了钟辕,钟辕不久就“竞访狂生于旅舍”,两人“即订车笠之盟”。钟辕极负诗才,两人交往密切,互为知己。

蒲公天赋才情,更重友情,在济南就有这么一位常来往的友人。“小院垂杨傍碧湍,行人浑作画图看”“儿童久住能相识,门外赊菱供客餐”,这首《稷下毕振叔斋中》可见当时毕家院邸景色绝佳如画,因为常驻的缘故,门口卖菱角的儿童也已熟稔到可以赊账的程度。自己“病足不愈”,好友毕振叔亦“抱恙初起”,蒲公心痛不已,赋文共勉,“年年弃垒如秋燕,策策惊心见早鸿。自分穷愁惟我甚,何期憔悴与君同!”疲于奔命如秋燕早鸿,我本落魄,与君境遇相似。

因文人雅集等,王士禛亦与蒲松龄交好,可见蒲公在济南颇有人脉。

“留仙”要留名 成龙计未成

《旧唐书》等记载,“律诗之祖”宋之问虽才华横溢,却是一卑鄙小人,因索要外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名句,外甥不肯让予,宋竟“以土袋压杀之”。孰料,这历史竟有相似之处。

康熙三十二年(1693)山东按察使喻成龙请蒲公到其官衙。既然喻大人诚意相请,又有周县令夹在里边,总不好让他左右为难,加之舍帐教书的毕家百般劝说,蒲公只好随周统到了济南按察司署中。

喻成龙见了蒲秀才,亲切交谈,先请蒲公看官衙盛开的梅花,再请蒲公看“梅花书屋图”。蒲公不明就里,赋诗点赞喻大人“品似梅花淡烟拂”,“帧上名流题欲遍,犹将风雅问樵渔”。自比“樵渔”,谦逊之极。

一番铺垫,“鸿门宴”好戏开场,三品要员拟以白银千两交换《聊斋》署名权,蒲松龄如雷轰顶,半晌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蒲公心中翻江倒海,五味杂陈,《聊斋》就是他的命根子。留名要留万世明名,千金不易,甘守清贫,遂以乡野小民、疏懒成性为由请求回乡。喻成龙此计未成,还算宽厚,派人将他送回。我暗暗为聊斋先生捏把汗。

都是《聊斋》惹的祸。许是避险或不得已而为之,我们看到其《舆颂恭纪俞公大老宗师德政》,“热情洋溢”地歌颂喻成龙,“秋宪堂上三尺霜,直将上天驱天狼”“经纶独画保赤方,法意良美筹精详”“威风快作凌云翔,悬鱼行导青仪囊”, 称赞他斩贪除暴、为民做主,在他治下歌舞升平、海清河晏,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在获悉喻大人调京城任职后,写《送喻方伯》以表祝贺和挽留之情,“虚衷真爱士,暖律吹寒灰”。歌颂这位惜才怜才爱民如子的父母官。

“我将携妻子,入燕门,恨无双羽翼,资粮艰辛。南亦王民,北亦王民,留鞭截镫,北人怒嗔。覆君衣被,恐君他移,低头步念,此一何私?”在《又闻喻方伯迁京尹》中,近乎于“肉麻”地写道:自己很想带妻儿进京城请愿,无奈盘缠不足,再一想,这期望岂不太自私了,喻大人高升能够造福更多黎民,岂不是百姓之福?从省志、府志到聊斋,这喻大人乏善可陈,独这诗中“身如明月无不照”,让人浮想联翩,一个科举屡屡落第的“民办教师”(私塾先生)面对强权觊觎能有何自保良策。

《聊斋》风雅讽世,刺贪刺虐,可有一人是“成龙”?

这一故事是蒲公后人所披露,“在昔喻廉宪购以千金,未敢庭献。”(《呈览撰著恳恩护惜呈》《东谷文集》)。另有版本,只是觊觎《聊斋》的主成了王士禛,且流传日久。

郭沫若曾赞鲁迅,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蒲松龄先生一生潜心小说创作,除此之外,写了大量的诗、文、曲、赋,且每有所做,必臻绝唱。

济南幸运的是,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以其旷世才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眉眼盈盈处,目遇之而成色,有些虽有淡淡的失意哀伤,但仍掩饰不住他的锦心绣口。

“前年此日始到家,今年此日仍天涯。鲤鱼风起荷花老,蓝蔚天高雁影斜。”《历下旅邸》,三年一考、漂泊天涯的凄凉,幸好有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美景可赏。

康熙十年,32岁的蒲松龄科举连连失利,在章丘游女郎山而心生感慨,写《女郎山 七律》:“当年曾此葬双环,骚客凭临泪色斑。远翠飘揺青郭外,小坟杂沓乱云间。秋郊罗袜迷榛梗,月夜霜风冷佩环。旧迹不知何处是,于今空说女郎山”。秋草迷离,满目凄凉。

“横流浩岛接苍冥,白鸟红莲缀远汀。急雨来时村舍黑,垂杨深处酒旗青。宁堪鸿雁随秋至?况是芭蕉向晚听。四十年来人似舊,可怜险阻已全经! ”凄风苦雨,归心似箭,面对美景雅兴荡然无存,雨打芭蕉,鸿雁悲鸣,40年奔波功名难成。康熙十七年,蒲公来济南参加乡试,途中作《明水阻雨》。

他与同样失意的安丘人李文贻结伴游览大明湖,写了《同安丘李文贻泛大明湖》,“挥髯共洒陵阳泪,此日相看最可怜!”“鬼狐事业屑他辈,屈宋文章自我曹。知已相逢新最乐,芒鞋踪迹遍林皋。”一对天涯沦落人,惆怅满怀,同命相怜。写鬼写妖只是我的情趣寄托,以屈子宋玉之才为国之柱石,才是人生追求所在,暂且将一腔豪情寄放于山林。尤其这“陵阳泪”令人动容,蒲公用典考究,不只一次将自己比作春秋时向楚王进献“和氏玉”的卞和,只可惜忠心无善报。

康熙二十三年秋天,蒲松龄又一次到济南参加山东乡试。在这期间,蒲松龄在济南作《趵突泉赋》。这五百余言的名篇《趵突泉赋》,先是溯源,“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以济为荣,下至稷门,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继而脑洞大开,设譬取喻,“地下藏机,三峰而直上,散碎锦而成漪”“吞高阁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漱玉喷花,回风舞霰”“冬雾蒸而作暖,夏气缈而生凉”,再倾笔墨写趵突泉之雄姿,“其出也:则奔腾澎湃,突兀匡襄,噌噌吰吰,炤翠色以盈裳。其散也:则石沈鹘落,鸟堕蝶飏,泯泯棼棼,射清冷以满眶”,后是一个高腔,“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更是激情表达了趵突泉天下无双的壮美。

意犹未尽,再起高潮, “幸哉泉乎!滔滔滚滚,几百千年,夜以继昼兮,无一息之曾闲。谁知千载而下兮,邀圣主之盘桓。诚一时之隆遇兮,觉色壮而声欢。”游人看了不禁惊叹:这趵突泉是多么幸运啊!千百年来,它滔滔滚滚,夜以继日,从未停止过喷涌。没想到流淌了这么些年,终于迎来了一代圣主前来观瞻,这实在是莫大的恩宠,让人不胜欣喜!”“剥肤见骨”“诗文中白描高手”,蒲松龄以其如椽巨笔为趵突泉留下一首难以超越的绝唱。

康熙二十五年,蒲松龄与淄川知县张嵋来章丘访友,游百脉泉,正值“蒹葭挹露,荷芰连天”季节,诗性大发,作七律《和张邑侯过明水之作》,其一:“楼台近接绣江阳,菱荷风来水气香。黄鸟时鸣杨柳院,清流长绕稻荷乡。僧房窜鼠松云冷,台径无人鹿迹荒。乍有高轩来系马,惊鸥飞去不成行。”通过绣江水中稻荷、岸上杨柳写静景,“黄鸟时鸣”“惊鸥飞去”写动景,动静结合,展示了绣江的美丽景色。诗中“冷”“荒”透着别样心情。

“再到稷门菊尽霜,风催荷梗冻银塘。短檠照影人闻漏,晓被偎寒客恋床。少饮幸无多酒债,大男喜已得臣狂。英雄赚老真长策,又是浮生半月忙。”这首《再到济南喜箬儿入泮》颇为喜庆,岁在康熙二十七年初冬,他的长子蒲箬27岁时考中了秀才,闻此讯欣喜不已,隐隐中感慨英雄近暮年,此时聊斋先生49岁。

康熙三十二年夏天,适逢喻成龙、李兴祖修葺古历亭竣工,蒲松龄遂作有《重建古历亭》诗和《古历亭赋》。《重建古历亭》:“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柳荫绿苔。大雅不随芳草没,新亭仍傍碧流开。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遥羡当年贤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遥忆盛唐时李邕、杜甫的历下亭盛会,借古喻今,大赞喻、李二人功德无量。

在《古历亭赋》中,蒲松龄先铺陈描写了眼前大明湖的美景,然后笔锋一转,回忆起了唐时盛况:“旧题始于老杜,新亭结于盛唐。方其盛也,南有蜡山、北渚,西有环碧、水香。沈璧浮珠,佳人拾翠之浦;乘轩载妓,名贤醉白之堂。”但是这种盛况曾几度中衰,直到后来,“乃有营州国士,适司鹾政于齐门,陇右洪支,又继骚宗于湖渚”。“营州国士”,即喻成龙,“陇右洪支”,则指李兴祖,正是他们主持了历下亭的重建工程。于是,历下亭又重现了往日辉煌。最后,蒲公讴歌:“于今百年来,再衰再盛,恰逢白雪之宗;焉知千载下,复废复兴,不有青莲之后哉!”在他眼中,历下亭的兴废已经是一代文脉兴旺与否的标志了。

第二年,喻成龙离开山东,“知恩图报”的蒲公又作《古历亭》:“历亭湖水绕高城,胜地新开爽气生。晓岸烟消孤殿出,夕阳霞照远波明。谁知白雪清风渺,犹待青莲旧譜兴。万事盛衰俱前数,百年佳迹两迁更。”“白雪清风”指明代李攀龙,“青莲旧谱”则指李白。史海勾陈,抚今追昔,万般感慨赞盛世美景。

对大明湖,蒲公一往情深。著名的《客邸晨炊》一诗,就是写他在大明湖边的生活情境:“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泉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当时,蒲公在大明湖边租赁了3间茅屋居住,自己动手做饭。清晨熬一锅小米粥,再切点咸菜,就把早饭打发了。诗意栖居在明湖。

康熙三十六年(1697),58岁的蒲松龄来到济南,在超然楼居住,写下《稷门客邸》,胜景难掩凄凉,“浅沙丛蓼红堆岸,野水浮荷绿满塘。意气平生消半尽,惟余白发与天长!”尽管明湖风光依旧,然而在历经沧桑后,自己进取的锐气却消耗大半。只有这满头白发,记录着自己的坎坷和辛酸。

康熙四十五年(1706)夏,67岁的蒲公应友人之邀,又一次来到济南,仍住在大明湖边的居湖楼(今超然楼),写下《夏客稷门僦居湖楼》:“西来僦屋水云间,枯坐摊书四壁闲。雨过开窗风满楼,独持酒杯看华山。半亩荒庭水四周,旅人终日对闲鸥。湖光返照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如今超然楼中就有蒲公《夏客稷门僦居湖楼》诗作雕刻。

他还常买些明湖莲子,带给淄川亲朋,“闲收市上青莲子,归作明湖景物夸。”

“片帆无恙湖山雨,一棹忽冲荷芰烟。”蒲公一生二十多次游大明湖,这里是他心灵的栖园,也是他唯一值得倾诉的知己……

珍珠泉久负盛名。康熙四十八年(1709),70岁的蒲松龄应巡抚特邀“文化名人”来珍珠泉观风,名流贤达雅集于此,在《珍珠泉抚院观风》诗中,开篇写道:“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泡涵天影摇空壁,派作溪流绕近城。远波旁润仍千里,直到蓬莱彻底清。”盛赞济南的山水为齐鲁之冠,而位于巡抚公署内的珍珠泉更是声名远播。珍珠泉水像玉轮翻滚一样,日夜不停地喷涌着;串串“珍珠”绵绵不绝地从地下涌出。池中流出的泉水又沿着小溪绕城而过,流向远方。它即使流到千里之外的蓬莱,也仍然是那样清澈见底。

后写珍珠泉之夜:“一曲寒流印斗杓,凭轩载酒尽金貂。萍开珠串凌波上,池涌瑶光弄影消。偶倚斜栏清睡梦,暂听哀玉静尘嚣。扁舟月夜弹清瑟,爱近泉声舣画桡。”明月朗照,星斗满天。诗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把那尘嚣和烦愁,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美丽的泉水,使他的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

另有一首《观珍珠泉游湖》:“仙舟缥缈渡银河,倒泻芙蓉万顷波。亭在水心浮日近,柳摇堤畔受风多。中流鼓吹鱼龙跃,四面峰峦紫翠罗。疑向蓬莱游弱水,阳春白雪听高歌。”烟波浩渺,荡舟游湖,杨柳拂堤,鱼跃水面,天地交融一体,诗人如入仙境。珍珠泉邂逅知音,留下这唯美的瞬间,可惜在这个府衙专享区内,蒲松龄无特邀难以入内。

暮春时节,蒲松龄登白雪楼,并作七律《白雪楼》三首。其一,“湖上春残草色深,骚坛旧迹快登临。垂杨亭树长烟雨,近水楼台自古今。风定时看花自落,雅亡犹有梦相寻。往来冠盖豪游地,俯仰当年思不禁。”目光抚过波光潋滟的水面,遥望百花洲,是一片百草丰茂之景。立在白雪楼头放眼望去,大明湖周遭尽是垂杨掩映中的亭台楼阁,笼罩在无尽的茫茫烟雨之中。当年的白雪楼俯仰之间己成陈迹,令人唏嘘。

南山眺望,灵感乍现,写下《历下南郊偶眺》:“客邸萧然昼漏催,郡城西去路萦回。池边绿冷黄花发,郭外天空白雁来。日日清狂频贳酒,朝朝逸兴一登台。谁家庭榭垂杨柳?小阁朱门傍水开。”诗酒当歌,天涯倦客,断雁孤鸿,何日是归期。

他写华山之美,“城里看山山愈幽,依微城畔雨初收。楼台影浸花千亩,烟水晴归鹭一洲。”视角独特,不同凡响。

蒲公所到之处,有景就有诗,灵性的山水激发了他的灵感,诗人的才情又赋予了这方天地诗意人文。

人妖转换,点石成金,隔山打虎,蒲公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翻云覆雨的技法,让《聊斋》成为倾尽一切不可能的奇书。楚楚动人的女鬼,人妖互恋的痴情,上天入地的功夫,各类奇人异事魔幻登场。奇幻中含笑带泪,总抹不去现实的影子。

“秋恨欲随湖水涨,壮心常凭鹊山高。”济南这座富有故事的城市,在蒲公笔下时而美如画卷,时而仙歌乐舞,亦庄亦谐,曼妙至极。

蒲公笔下有“崂山道士”,还有“济南道人”,也作《寒月芙渠》,隆冬季节,“济南道人”在大明湖为布政使等高官用法术,点化出荷叶满塘、万枝千朵荷花开放,“朔风吹来,荷香沁脑。”官员派人荡舟采莲,“少间返棹,白手来见。”报告:“小人乘舟去,见花在远际,渐至北岸,又转遥遥在南荡中。”来如惊鸿,去如游龙,空花幻梦,美轮美奂,简直就是现代版“灯光秀” ——大明湖之夜。

《黄英》讲述的是马子才爱菊成癖与菊花精喜结连理、发家致富的故事,揭示了“种无不佳,培溉在人”哲理。巧合的是,康熙三十年(1691),蒲公写下“小榭池塘物色嘉,楼台秋树接烟霞。”《辛未九月至济南,游东流水,即为毕刺史物色菊种》。小桥流水,花木扶疏,采菊东篱,这灵感或许就在这秋树烟霞中,就在电光石火间。

《公孙九娘》是人鬼相恋的“另类”,既非先甜后苦,也非花好月圆,“莱阳生”在济南对“公孙九娘”背信弃义,最后无果而终。蒲公或许另有深意。鬼故事有明确时间地点:“甲寅间,有莱阳生至稷下。”甲寅是康熙十二年(1676);稷下,济南。

2001年发行《聊斋》主题特种邮票,《偷桃》是其一。这是蒲松龄在18岁之前,在济南街头看到的杂技表演——“大变活人”。表演现场,一个官员要求杂技艺人取个桃,他以反季节有意难为一下艺人。艺人听了毫不犹豫,就叫他儿子到天宫去取桃。只见他拿出一根绳子往天空抛去,绳子竟然立在空中。儿子不肯上,杂技艺人说,你爬上去,赚到钱我给你娶媳妇。儿子手脚并用,爬到空中不见了人影,不一会儿便扔下了一个桃。就在大家惊愕之时,更为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突然从天上掉下一个人头,过一会儿又掉下一只胳膊,接着又掉下一条腿。

杂技艺人说:“我的儿子触犯天规被杀,希望你们资助我将儿子埋葬。”大家不知真假,都赶忙拿出钱来给艺人,艺人收到钱系在腰间,拍了拍自己耍把戏的大箱子,儿子随即就从里面爬出来了。看客津津有味。足见济南当时杂技水平之高。

蒲公《聊斋志异·刘亮采》开篇即言“济南怀利仁曰”:“公既长,身短,言词敏谐,绝类胡。少有才名,壬辰成进士。为人任侠,急人之急,以故秦、楚、 燕、赵之客,趾踖于门;货酒卖饼者,门前成市焉。”大意是说,刘亮采身材矮小,言词敏捷诙谐,很像那个胡姓狐仙。他从小就有才名,万历壬辰年考成进士。好打抱不平,急人所急,因此秦、楚、燕、赵等地的客人,都请求他帮助。那些卖酒卖饭的人慢慢地集中到这里,刘家门前竟成了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

刘亮采确有其人,据清康熙《历城县志·人物志·诗人》记载:“刘亮采,公严,侏儒,滑稽。长于词,善绘画,能作大书。调笑怒骂,皆成文章。尝作《历城县志》,未就。亦多家藏诗稿。”意思是说,刘亮采是个侏儒,言辞犀利,能言善辩。精于写诗填词,善于绘画,能写擘窠大字。他不拘题材形式,任意發挥,便写成好文章,家中藏有不少诗稿。曾经参与纂修《历城县志》,最后没有完稿。刘亮采博学多才,诗、书、画在当时被称为“三绝”。他还精通音乐,用舌头抵住上腭发出声音,可与丝竹一同演奏,美妙绝伦。在济南流传着一代风流才子刘亮采的许多奇闻异事。

在《聊斋》近500篇小说中,以济南为背景的故事27个,涉及济南地理风物、习俗技艺的有十多篇。其中,《姐妹易嫁》《狐嫁女》等源于济南大明湖“采风”。

康熙七年(1668),正在济南的蒲公经历了郯城大地震,对济南的波及程度有生动的描述,是极珍贵的地震资料。当时,他与表兄对烛饮酒,“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稍一定神,方知地震,纷纷逃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楼阁房舍东倒西歪,起起伏伏,惊恐之声四起,人不能立,河水四溢。后来听说,水井倾斜,楼台易向,栖霞山裂。史料记载,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山东郯城一带发生了8.5级特大地震。

过尽千帆皆不是,“贡院”成了他的伤心之地,一位“前世的苦行僧”(自语),将际遇不公、愤懑不平化作满天的才思,筑就了世界文学奇葩《聊斋》。

“我咒蒼天负我千年”“用我三生熬煎,换你一世迷离”,用不屈精神烛照后来人,用粲然文字映照人世间。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聊斋》故事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 言说不尽,意味无穷,“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

济南作为他承载梦想的故地,影响和造就了这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如今泉城广场文化长廊中,蒲公位列12位中华圣贤之一。凝视着手捻胡须若有所思的蒲公,耳畔一遍遍响起:异史氏曰:“有志者,事竟成” “书痴者文必工”……

This year, the surge in the popularity of barbecues in Zibo is attracting even more people to come and see the undeniable appeal of the city. And, coincidentally, a scholar left extraordinarily exciting stories when he rushed between Zichuan and Jinan to atten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he beautiful fox fairy, the Taoist priest who stuck against the wall, the spider which requited favors are classical figures from Strange Stories from Liaozhai Studio. Pu Songling, courtesy name Liuxian, was constantly unsuccessful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His frustrations and indignation drove him to pour out his feelings on paper.

Zichuan County fell inside Jinan’s jurisdic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Pu Songling has left us a surprising and enriching description of Jinan in his work.

猜你喜欢
聊斋蒲松龄济南
聊斋书介
聊斋书介
聊斋书介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读破聊斋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蒲松龄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