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学习中虚拟情境设计的策略与误区

2023-10-24 10:36汪兆满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古诗词教学误区

汪兆满

摘 要 古诗词学习中富有创造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虚拟情境可以带来自由的想象、情感的交融、审美的愉悦。情境设计应该以情为中心,以境为主体。恰当的、新颖的、具有创造性的虚拟情境设计需要依托多元载体,实现观照情境、还原情境、融入情境的发展与跨越。设计要了解“为了情境而情境”“刻意虚拟”“虚假情境”等误区,避免造成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端。

关键词 虚拟情境  学习情境  古诗词教学  策略  误区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情境式学习是优化学习的有效方式。面对有着历史语境差异、文化审美差异、诗人心境差异的古诗词,教师不妨借“虚拟情境”这一手段进行学习设计。

一、古诗词学习中虚拟情境设计之策略

维果茨基提出,“学生的个人活动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基础”,“教师的全部活动仅在于指导与调节这种活动”。古诗词学习中虚拟情境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问题与认知情况为基础,以情感共鸣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支点,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智慧,使学生获得诗词知识与精神品格双成长。

1.围绕中心,聚焦问题

古诗词虚拟情境的设计要有中心和聚焦意识。不同文本,不同学情,不同目标,删繁就简,贴近文本语境,贴近学生问题,贴近现实生活。设计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中心问题不宜太多,问题的设计力求新颖、准确,既限制又开放,既可独立思考,又能彼此交流。以《短歌行》为例。

(1)据史书记载,《短歌行》作于赤壁之战之后,曹操战败却仍然慷慨陈词,豪情之中有哀伤.但电视剧《三国》将其写作背景定为赤壁之战前,曹操借此词表达志在天下的决心。你是否赞同编剧的用意?

(2)假若你是才华横溢但没有明确人生规划的翩翩公子;散落在江湖,不知投奔何方的志士贤人;意欲投奔曹操却担心没有一席之地的谋士;一直担心曹操有逆反之心的汉室近臣,读到此诗,对曹操会有怎样的看法?请选择一种身份,谈谈你的感受。

前者相对开放,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读懂诗歌的特质,明白看似壮阔豪情的背后实则忧虑重重;后者则从身份入手,通过虚拟的人物身份换位,让学生获得一种真实感,进而去解读诗中的英雄形象。以上两个设计都围绕诗歌情感与曹操形象展开,聚焦问题,合乎逻辑。

2.以情入境,以境悟神

古典诗词之妙,妙在形象生动、语言智慧,更妙在情感细腻、哲思峭拔。诗词体悟要从情感入手,以情感交融为落脚点。以统编《语文》必修上册为例:《静女》重在写爱情之美好,可设计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和想象场景;《涉江采芙蓉》重在叙写羁旅怀乡之思,可展开想象,设计“妻子的来信”,诉说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怀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要想品读感人之情,必先走入感人之境。虚拟情境设计可分三步骤:代入情境,还原情境,融合境界(虚实结合)。代入情境指用声音、画面等内容,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进入情境,如《涉江采芙蓉》可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导入,《虞美人》则可以用诗词吟诵、歌曲传唱等方式入境。还原情境主要指通过描绘、转述、想象的方式,进一步重现诗人所描绘的诗歌意境,如秦观的《鹊桥仙》就可以通过想象爱人彼此的情态,还原诗境。融合境界主要指出入的自如、联结的自然,读者可以听见词人李煜的心理独白,苏东坡也会解开现代人的哀怨困惑,诗意所在,虚拟胜过真实。

虚拟情境设计抓住了情感这个核心,可以展现真实、全面、有层次的诗词情感,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全局思维的水平。

3.搭建框架,由浅入深

前后联系、主次清晰的框架会支撑起整个学习设计。古诗词学习的虚拟情境设计可采用金字塔式结构。其包括基础四层:“知识层”,以读懂诗词表层意思为旨向,用对话转述、散文诗描绘等方式达成;“要义层”,聚焦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文化等,如唐诗“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情感层”,即丰富、个性的情感体验,多角度分析诗人情感,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丰富哲思;“审美文化层”,“建安风骨”“韵外之致”都在此列。基础层级之上有发展层级:“诗性思维层”,运用诗性思维去感悟诗词、体悟生活;“诗性表达层”,即能够自主表达、自主阐释;“诗性创造层”,即诗词与我融合,与时代一起创造。

如同李泽厚所说:“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诗歌表达个体情感,又超越个体层面,它代表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宇宙观、生死观等观念。

结构类型可以因诗而设:《将进酒》可用圆形结构,以“悲”“狂”为圆心;《李凭箜篌引》可用卷轴式结构,通过一个个场面的依次展开,去分析诗歌,设置虚拟情境。框架的搭建可以使学习者由浅入深地读懂诗歌。

4.多元载体,重在实践

虚拟情境的活动载体要多元化,可观、可听、可悟,全方位,有侧重。其可分为三种类型:场景转述式,通过诗词写意、绘画想象、情景再现等方式,借助具体物象,使学生进入场景,从而了解诗歌发生的背景、诗人的处境;角色扮演式,通过话剧表演、演说等方式,让学生扮演诗人或诗中形象等,体会诗歌意境;代入沉浸式,通过换位诵读、代写书信、代诉心语等方式展开,实现古今融合,使学生真正进入诗歌情境深处。

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可进行创新设计,如通过朋友圈晒图、个人空间文案、诗词大会策划等形式,引導学生锤炼语言,提升体悟思考、理性判断等水平。

教师设计的实践活动要注重生活逻辑与情感逻辑的结合,将感官接受与内心体验相结合,将氛围营造与精神塑型相结合,以让学生抓住诗词学习的实质。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

李白由东鲁南游吴越,临行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告别朋友。李白南游之后,东鲁诸公谈及此诗,有人猜想李白南游的目的:“青莲居士此去,皆因欲一瞻天姥山之雄奇耳。”“非也非也。观诗中之梦,吾度青莲居士似有访仙求道之意,故与吾侪作别也。”“二君子皆谬矣!青莲居士此去,只为‘傲骨’二字!”

请你写一封《答东鲁诸君书》,向他们阐述你的观点,解读李白南游的真正原因。

以上设计以书信回复为核心,依据史实,合理虚构了李白朋友的对话,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李白的诗歌思想,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场景转述、角色扮演、代入沉浸……只要契合詩歌情感,都可以大胆尝试。

二、古诗词学习中虚拟情境设计之误区

古诗词学习中的虚拟情境设计不可脱离学生、脱离文本,陷入只有虚拟没有实际,只有活动没有实质,只有形式没有内涵的境地。设计时需要避免以下误区。

1.忽视学生的感受和成长

在设计虚拟情境时,教师不能够仅从成人视角出发,忽视学生的困惑和感受。如《孔雀东南飞》虚拟情境的设计:“刘兰芝心地善良、孝顺公婆、善待丈夫,却无故遭到婆婆嫌弃,被丈夫休弃,结局令人叹息。如果刘兰芝生活在当下,她还有哪些选择,是否会有更好的结局?她的悲剧还会重演吗?”此虚拟情境设计紧扣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大胆设想在当下刘兰芝的境况,富有创意。但是如果仅局限于结局讨论,略显狭隘。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发现,让学生去寻找诗歌中打动人心之处,思考诗歌感人的魅力,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聚焦学生的思维成长。

2.边界不清而淡化学科核心素养

虚拟情境设计要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关键能力。诗词学习中的意象、意境、诗人形象、表现手法、诵读方法等都是诗词学习的要素,虚拟情境设计不能脱离这些要素。

虚拟情境设计还要做到边界清晰,避免过度泛化,问题经得起推敲,不适合的诗歌不强行设计。进行虚拟情境创设时,教师要通过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理想象、体验情感、理性分析、综合评价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借助高质量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诗词鉴赏水平,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强化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3.过度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充实

虚拟情境的设计要避免陷入过分强调形式的误区。有些活动设计看似新颖生动,实则内容不符。笔者在教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时,曾设计这样的虚拟情境:“陆游出临安之后,顾不上接上家眷,直赴严州赴任,但又恐妻子担心,便修书一封,寄物一件。试想陆游该如何告知妻子自己在临安的状况呢?陆游会给妻子带什么礼物呢?”笔者设计这一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想象陆游尴尬的境况,体会词人不被重用的郁闷和惆怅之情。但问题与核心情感已经有所疏离,学生进入虚拟情境之后,容易过于发散思维,忽视诗词本身的情感内核。

4.虚拟情境与虚假情境混淆

虚拟不等于虚假,作为思维形式的虚拟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是对现有表象的重组与再创造。虚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再现现实性的虚拟,如李白在喝酒;模拟可能性的虚拟,如李白和友人在吴越喝酒;超越现实性的虚拟,如酒中浮现李白舞剑的身影。以上虚拟显然不是作者亲眼所见,但都很真实;若将李白完全定位为孤独刺客,违背了真实性,容易使学习者陷入虚假情境之中。

虚假情境的判定不能简单以是否可能发生为依据,而应看其是否符合诗词的精神特质。设计可以创新但不宜偏离,可以想象但不宜杜撰。虚假情境主要表现为历史背景有误、随意改造诗人形象、人物精神不符、诗歌形象虚假、不符合情感真实及逻辑真实等。

虚拟情境设计可以突破现实情境的限制,获得更加自由的空间,给予课堂更为活泼的氛围。如果单纯为了虚拟而虚拟,那就失去了虚拟情境的意义。

李吉林老师说:“情境必须是有形、有情、有境,让学生从其中感受美、学会鉴赏美、学会表达美,从而逐步提高审美能力。”虚拟情境设计,要以情为中心,以境为主体,带给学生更自由的空间,更积极的参与,更丰富的想象,更主动的探索,更精彩的生成。时间上的自由驰骋,空间上的随心变幻,“思接千载”“物与神游”,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与理解,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丰盈、思维的锤炼、审美的愉悦。

参考文献

[1]《语文建设》编辑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1).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人民教育,1999(2).

[5]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6]孟敏敏.古诗词“情境化”教学发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7X).

[7]邹 俊.高中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建设,2018(10Z).

[8]荣维东、刘建勇.语文学习情境的学理阐释与创设策略[J],语文建设,2022(5).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古诗词教学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高职高专《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