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持久战》中军事战略思维的几点思考

2023-10-24 08:29晋晶袁杰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9期
关键词:论持久战官兵军队

晋晶 袁杰

《论持久战》中充满着哲学的智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文中主要分析了抗日战争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中日双方当时的基本形势,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剖析了进行持久战的原因及具体方法,坚定了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预测了抗战进程的整体趋势(抗战胜利的进程虽然缓慢,但整体趋势是向上向好的,中国必胜的趋势不可改变),指引中国人民加紧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追求民族独立和抵抗外来侵略不懈奋斗。

一、认清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在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

《论持久战》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及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应用。在当前部队的政治工作实践中,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部队的日常实践工作。坚持在部队的政治工作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用矛盾分析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持久战》中的能动性在战争一节中“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并且必须在客观条件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由此可知,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既“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又“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在遂行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既要认清当前任务的各种客观现实情况,又要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做好遂行重大任务前对官兵的思想动员,不断鼓舞官兵士气,振奋精神,发挥政治工作效能,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重大安保任务与政治工作的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做好遂行重大任务前对官兵的政治工作动员可以促进重大安保任务的顺利进行,遂行重大安保任务又会给我们增加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更好的指导任务部队为下次遂行任务积累经验。

二、充分发挥“三性”在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论持久战》中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一节中指出“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做这件事需要极大的主观能力,需要克服战争特性中的纷乱、黑暗和不确定性,而从其中找出条理、光明和确实性来,方能实现指挥上的灵活”。在当前军队的政治工作中,亦要发挥“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小到基层中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到支队党委机关的各项工作部署都离不开政治工作中的“三性”,政治工作中做好“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可以更好的发挥部队政治工作效能。基层中队干部,要发挥主动权,规划好本中队战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教育,摸清战士真实思想底数。机关的领导干部,要发挥主动权,建立健全任务中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发挥好政治工作中的组织功能,注重组织方法的灵活性,有计划化的统筹本单位的各项政治工作。对于我军来说,更要发挥主动权,在世界军事舞台上,形成战略优势和战略主动,确保我国的国防安全。

三、及时发现“渗透”在政治工作中的漏洞

《论持久战》中乘敌之隙的可能性一节中指出“而且我乘敌隙,敌也可以乘我之隙,少授敌以可寻之隙,又是我们指挥方面的任务”。当前军队保密工作作为军队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防止敌特分子拉拢腐化我军队官兵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工任务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可以通过敌方指挥错误等漏洞供我所利用,同时也学习敌方战斗指挥等高明之处。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加大对官兵的思想教育力度,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时刻提醒官兵保持警惕,通过提高官兵思想认识,使我们在谨防敌特分子窃取我军秘密的同时,更要学习他国先进的防止失泄密的手段,不给敌特分子以可乘之机。补牢我军自身的不足和漏洞,不断提升我军官兵的思想政治认识。在军队政治工作中,要有全局性思维,不放过政治工作的每一个流程,及时发现漏洞,补齐漏洞。

四、树立“正义”的军队政治工作价值观

《论持久战》中为永久和平而战一节中指出“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在新时代军队建设和发展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坚持维护正义的同时,也决不允许他国侵犯我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我国军队军力、科技力、战斗力等方面虽然较抗战以来得到质的飞越和提升,但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面对打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我国仍面临很多严峻的考验。当下,美“桑普森”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兵力全程跟踪警戒,美频频实施此类挑衅行径,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蓄意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我们坚决反对。我国战区部队要随时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我军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在维护世界公平正义的同时,更要捍卫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树立正义的军队政治工作的价值观。

五、把握“兵民”在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论持久战》中兵民是胜利之本一节中指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灌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他们应有的效力”。在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中,士兵是最根本的中坚力量,要紧跟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将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的建设与发展中,激发广大官兵投身于新时代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中。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与支持。在当前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中,要重视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政治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前军队的建设和发展,要处理好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尊重士兵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好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当前军队的建设过程中更要注重舆情的影响,在处突维稳、抢险救援、防卫作战等任务中保障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的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爱戴和拥护。

毛主席《论持久战》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是对抗战十个月经验的总结和对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预测,充满了大智慧和谋略,让我由衷敬佩。《论持久战》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精读、深读、总结、反思。这篇文章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新时代军队建设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做到不忘初心,深刻领会《论持久战》中的精神要义,发挥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这对于我国来说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屈不挠,脚踏实地,在一步步的积累中形成优势,总有一天积沙成塔,打赢这场硬仗!

猜你喜欢
论持久战官兵军队
创设学习主题,促成深度学习——以“从《论持久战》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例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毛泽东《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