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与宋代审美

2023-10-25 16:50胡雪琪
读者欣赏 2023年9期
关键词:宋瓷汝窑釉色

胡雪琪

与开放、包容、进取的唐代相比,宋代在政治上抑武兴文,剑侠之气让位于儒雅书香,审美风格也由唐代的雄浑豪放转变为深沉内敛。在这样的时代风尚下,瓷器也发展出鲜明的特征,以细腻的质地、微妙的色泽、秀美的造型、清新的纹饰,将那个时代的风致具象化,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宋瓷的诸种釉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魅力的当属天青色。传说宋徽宗在梦中看到雨后晴空呈现出独特的青色,极为惊艳,于是梦醒后要求窑工按此颜色烧瓷,最终汝窑的工匠实现了他的愿望,遂有了以天青色为代表的汝窑瓷器。

汝窑瓷器不重彩饰,而是以釉色取胜,着力表现胎釉本身的浑朴色泽,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与宋代含蓄淡泊的审美意趣相吻合。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釉面开细碎纹片,淡蓝的釉色微微泛白,像是被洗过的天空蓝,用简、洁、素、雅来形容它实不为过。北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里外施淡天青色釉,釉面亦开细碎纹片,色调温润古雅,给人以无限遐想。

宋瓷对开片技术的应用达到了极致。瓷釉开片本是瓷器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在焙烧后冷却时发生干裂从而造成碎裂纹的现象。这原属于一种工艺缺陷,宋人却独具匠心,化腐朽为神奇,巧妙地控制胎、釉的膨胀系数,着意在器面造成纵横交错、疏密有致的纹路,成就了一种缺憾美。

南宋官窑青瓷,釉色与汝瓷同属温润含蓄一路,更添几分轻盈鲜亮,其以薄胎厚釉、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四大特色著称于世。精美的官窑青瓷既有浑然天成的美貌,又饱含工匠的智慧和巧思。

以粉青和梅子青为代表的龙泉窑青瓷,色如其名。粉青釉面略带乳浊,呈失透状,光泽柔和;梅子青则澄澈青翠,如初生的梅子。有人将龙泉青瓷的颜色比作雨后的芭蕉叶,清新秀润,给人以明快而不失静谧的感受。龙泉青瓷釉色追求自然天成的风韵,同宋人崇尚天然、真实的旨趣正好相合。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梅子青还是粉青,都与玉的色泽有相似之处。“君子比德于玉”,有“类玉”特征的瓷器往往被赋予更高的美学价值,是文人士大夫精神追求的物质载体。

在宋代名窑中,釉色最丰富的非钧窑瓷器莫属。钧窑不仅以天蓝、天青、月白等青瓷与同时代的名窑青瓷媲美,更以海棠红、玫瑰紫、葡萄紫等靓丽的色彩,在众多名窑中独树一帜。钧窑瓷器的釉色以蓝、红为基础,釉浆互相渗透,形如流云,灿如晚霞,变幻莫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体来看,宋瓷釉色的饱和度不高,仿佛工匠在底色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灰白,来中和原本的色彩,让整体的亮度与饱和度下降,从而进一步提升器物的质感。近年来在设计、建筑、服饰等领域流行的莫兰迪色系,灵感来源于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的一组静物画作的色彩搭配。其正是利用降低饱和度的方法,给人以静谧、优雅的印象。

乔治·莫兰迪生于1890年,而在他之前近千年,宋代窑工便通过对釉层厚度、烧造火候等的精准把握,将这种色彩艺术体现到了极致。原本普通的器物,因釉色之美,变得典雅,令人过目难忘。属于我们自己的高级感配色,不必到歐洲去寻找,就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里。无怪乎有人赞叹,“宋朝审美,领先世界一千年”。

宋瓷的雅意,不仅体现于釉色,还体现在造型上。器物无论尺寸大小,造型均端庄挺秀,比例和谐,轮廓线条优美。另外,宋瓷在造型设计上还常从动植物等的形态上获取灵感,将富有生命力的元素加以提炼,设计出美观与实用性兼具的器物。如常见的莲花式温碗,形似半开的莲花,高雅清丽,天趣盎然;同时以花喻德,传达“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追求。

宋瓷中还有一类仿古瓷,在形状和纹路上均模仿商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只是脱去了青铜器的神秘感和沉重感,着重保留了器物的古意,铜鬲造型的鬲式炉、仿玉琮造型的琮式瓶等,均是其中的代表。古风浓郁的器形与温润含蓄的釉色搭配,别有一番耐人寻味的宋韵。仿古瓷器折射出的,是宋代工匠不拘成法、大胆革新的精神。

对于前代已有的器形,宋代瓷匠也会结合时代潮流和审美意识的变化,对其进行改良,以适应时人的喜好。例如梅瓶,最早出现在唐代,肩部丰满圆润,颈部偏短,整体器形较厚重,仿佛雍容端庄的贵妇;而宋代的梅瓶形体变得修长,曲线婀娜,多为窄肩,底足较小,整体形象恰如亭亭玉立的少女。

中国瓷器的经典器形玉壶春瓶,前身是唐代寺院中使用的净瓶。宋代工匠创造性地去除了瓶体上的短流,又为之增加外撇的口沿,形成了撇口、长颈、削肩、垂腹的造型。其线条柔和,造型秀美,突出体现了宋代温润含蓄、简洁洗练的审美思想。

除了造器理念与时代审美,宋瓷的形式设计也颇有突破性。有学者由现存宋代钧窑器物或残片底款的数字编号推测,宋代瓷器多是按照套系进行设计、烧制,不同的组合搭配,烘托出或庄重肃穆,或富丽堂皇的氛围。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宋高宗驾幸“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宅邸,张俊安排了豪华宴席,并向宋高宗进奉了一组16件汝窑瓷器,有炉、瓶、奁、盏、洗等。这组瓷器搭配合宜,用途齐全,其套系设计兼顾了实用与美学功能。

南宋审安老人在《茶具图赞》一书中,将当时吃茶所用的12件茶具总称为“十二先生”,其中包含茶盏、汤瓶等瓷器。作者还为“十二先生”赋予了不同的官职乃至姓、名、字、号,将茶具与礼制联系在一起,为其赋予了文化意涵。

我国瓷器的装饰方法,大体上可分为胎装饰、釉装饰和彩装饰。胎装饰是直接在胎体上施艺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镂空、堆塑等;釉装饰主要通过在器身施釉产生装饰效果;彩装饰则是在釉上或釉下绘制各种图案、花纹。

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宋代瓷器或许以釉装饰见长。实际上,宋瓷的胎装饰和彩装饰也丝毫不落下风。

定窑瓷器的纹饰繁而不乱,表现出高度的有序性,如经典的鸳鸯荷花纹盘模,将鸳鸯、荷花、游鱼、水波等图案组合起来,构图层次分明,犹如布局严谨的织锦图案。陕西耀州窑瓷器素以“半刀泥”剔刻工艺著称,上釉之后纹饰自带阴影效果,极富立体感。

吉州窑则创新性地烧造出“剪纸贴花纹”瓷器:将小幅剪纸贴在瓷胎上,或者先为瓷胎上一层含铁量较高的底釉,将剪纸贴于底釉上,再薄施一层含铁量低的石灰釉,然后剔掉剪纸,就显出底色纹样来;经入窑高温烧制后,两层釉交融变化,底釉与面釉色彩既有细微的区别,又和谐统一,辅以剪纸纹样,得到釉色和胎色深浅相映、動静相辅的装饰效果;有时,工匠们也会将剪纸换成嫩树叶,在瓷器表面形成“木叶纹”,成品清新自然,别具一格。

河北磁县的磁州窑,受当地瓷土资源所限,烧造的瓷器胎质不甚细腻,窑工便别出心裁,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直接用于瓷器,创造了白地黑花的装饰工艺。用黑彩装饰瓷器,既能起到衬托胎质的作用,也能将观者的注意力从胎釉本身转移到装饰纹样上。

磁州窑瓷器的纹饰题材有花草、动物、婴戏、诗文、人物故事等,笔墨情趣十分浓郁。蹴鞠、垂钓、飞鹰逐兔、水中游鱼……看着这些富有动感的图案,我们不觉间便被宋代民间洋溢的自由洒脱的生命力感染,被那个遥远的时代吸引。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崇尚的含蓄典雅之外,以耀州瓷为代表的民间瓷窑作品,以其质朴率直、奔放洒脱的风格,表现出平民大众独有的审美情趣。

如今,“宋韵”掀起一股热潮,宋代文物乃至宋式美学带给我们令人惊叹的审美体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宋代,爱上宋代,向往宋人艺术般的生活。宋代含蓄隽永的文化借助书籍、影视等融入今人的日常生活,让繁忙的我们卸下重担,找回初心,享受当下。这,也许正是宋文化在现代的生命力所在。

猜你喜欢
宋瓷汝窑釉色
瓷心晚晚
如意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仿汝釉”与“汝窑”的差异所在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宋瓷 低调中的高大上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宋瓷,宋瓷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