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闪耀,宋词之光

2023-10-25 16:50木小六
读者欣赏 2023年9期
关键词:周邦彦柳永宋词

木小六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宋词的天空群星闪耀,光彩夺目。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每当思绪纷飞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几句诗来应景;感慨万千之时,也一定有几阕词能与你的心意相通。

词并非缘起于宋,却在宋代走向繁荣,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文体。词的兴起,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柳永有一首很出名的《望海潮》,描写了北宋年间杭州的繁华。首先是人口之多:“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其次是富人生活之豪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还有当地官员排场之盛:“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此时的柳永靠填词作曲混迹于市井之中,而他描述的这位被盛大的仪仗簇拥着喝酒听曲、吟赏风景的官员,未做官时两人也是旧相识,如今却隔着森严的门禁,再也无法轻易相见了。柳永如此描写老朋友的排场,并不是要讽刺,相反,这是一种奉承。这首词,柳永写好后交给了一位当红歌女,请她在官员的宴会上演唱,并叮嘱她,若官员询问词作者,一定要如实回答。果然,柳永用这种方式如愿和旧相识重新搭上了关系。

词本为演唱而生,词就是“曲子词”的简称,即歌词之意。在休闲娱乐需求旺盛的社会生活背景下,北宋时酒楼数量不断增多,歌舞需求也水涨船高,艺人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就需要强有力的内容资源支持。优秀的词曲作家备受欢迎,词的繁荣时代便到来了。

有种说法是“诗言志,词言情”,比起向来作为“文学正统”的诗,词无论从表现形式、应用场景还是创作心理上,都让人能更自由地抒发心意,更真切地表达个体感受。而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词也渐渐从市井民间向士大夫阶层流传,进而承载起更多深刻悠远的情怀与意境,反倒是唱的功能,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减弱。

時至今日,当年的曲谱已散佚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宋时的唱腔也难以复原,词早就不再以唱为目的而创作,它的文学属性变得更加纯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还用三句宋词来总结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之人所必经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重境界,也能用来描述宋词的发展历程。

词本始于民间,但当它进入文人们的视野,其文体价值和文学意义就开始显现,其形式特点和内在特质都得到极大的改良。唐代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都写过一些成功的词作,而将词由民间创作提升为文人创作的功臣,当属归顺北宋的南唐后主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脍炙人口的佳作中,深藏着国破家亡的离愁别绪。他将内心的真情倾注到词作中,真切动人的文字穿透时光,依然迸发着深切哀婉的感人力量。他使得原属贩夫走卒的歌声,成为士大夫用来抒写生命、抒发情怀的载体,这是词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所以王国维高度评价李煜在词坛的地位:“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起,秋景萧瑟,独上高楼,远望遥思,难免迷茫惆怅。无论是否为古今之成大事者,此种境遇,都是难免会经历的。晏殊在此句之后,又写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尽管此时并不知路在何方,但终究只要有想做的事,就会让人感到未来有无尽的可能性。一首词至此结束,而探索和希望则在字里行间涌动,令人回味无穷。词的发展亦如此。

北宋前期,词风延续南唐。即使是主张诗文革新的欧阳修,填词时也步前代之后尘,未能有所革新。因循守旧,即便也能出佳作,却难有紧跟时代浪潮的标志性面貌。如何树立独有的风貌?需要文人们大胆尝试,开拓创新。而带来词坛大转变的,正是自称“白衣卿相”的柳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常出没于秦楼楚馆,与乐妓、乐工往来,虽考中进士,却仕途艰辛。曾有人向宋仁宗推荐柳永,却等来皇帝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若以世俗功名论,柳永可谓成也浮名,败也浮名。然而文人遭遇波折坎坷,往往是文学之幸,仕途难得意的柳永,为词坛带来了新鲜生动的活力与情趣。

柳永引入赋的铺陈手法,发展了篇幅较长的慢词;而在他之前,词调主要是篇幅短小的小令。写法上,他的很多词作都吸收了大量俚语,表现市民情趣,浅显易懂,美而通俗。他也写一些雅致的词,如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雅而好懂,句句都是传诵的经典。

可以说,在雅俗之间,柳永做到了融合共生,雅俗共赏。时有记载,“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永词作受欢迎的程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被王国维用来形容人生第二种境界的这句词,也是出自柳永。经过一番追寻探求,找到了目标和方向,就该是持续发力、孜孜以求的阶段了。

宋词走向辉煌闪耀,只有柳永远远不够,百花齐放,风格多样,群星璀璨,方能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景观。

大名鼎鼎的苏轼不仅从另一个方向改变了北宋的词风,还将词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词不仅能作为消遣娱乐、佐酒言欢的工具,还能承接作为正统的诗的题材和境界,表达更为深刻、广博的意蕴。词也可以言志咏怀,探究人生,表达哲思,承载意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以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人知道,在缠绵旖旎之外,词也可以谈古论今,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也可以描写宏大的场面,表现雄浑的气势,抒发豪放的情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老夫聊发少年狂……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还有《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佳作,意境通透,酣畅淋漓,诗的韵味、词的境界融为一体,仿若浑然天成,其个性之鲜明,无人能及,也无人能效仿。

而出自苏轼门下的秦观,词风却和苏轼大为不同,甚至被推为婉约派词宗。“纤云弄巧,飛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的《鹊桥仙》也是经典佳作,虽婉约,却玲珑通透、淡雅清丽。言为心声,词人的性情、喜好与境遇都会融入他们的创作,启发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

而从北宋到南宋,时代大背景的变化,也会牵动文学创作的触角。北宋最后一位大词人周邦彦,自号“清真居士”,他不仅是北宋集大成的词人,还对南宋一些词人有重大影响,可以说,从北宋到南宋,周邦彦是词发展史上的“重要纽带”。

周邦彦也被归为婉约派,但他的词风和柳永有较大的不同。周邦彦还是一位音乐家,妙解音律,善于创调,他的作品词律细密、音韵清雅。南宋沈义父撰写的《乐府指迷》中,称赞他“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此所以为冠绝也”。晁公武也称赞他“倚阑谁唱清真曲,人与梅花一样清”,意思是能欣赏清真居士词曲之人,像梅花一样冰清玉洁,可见其文风之雅。

若从行文方式上比较,柳永的词多平铺直叙,通俗易懂;周邦彦的词却回环往复,长于铺陈。可若从受众角度看,在大众性和普及性上,周邦彦流传甚广的经典名句就不如柳永多了。集大成者,钻研到了极致,难免曲高和寡。

经过文人们不息的探索实践,词在宋代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架构。人们通常将宋词大体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它们相互映照、互为补充。在这两种风格之下,优秀的词人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华,让宋代词坛散发出丰富、包容的光芒。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词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一境界,亦可用来形容格局已成的宋词。

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李清照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总体而言,婉约词结构细致缜密,语言旖旎清丽,内容主旨上则侧重儿女情长。“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写尽了她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国破家亡之痛的命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均出自晏殊的词作。晏殊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称,后来位及宰相。他性格刚毅直率,却善于在诗词创作中抒发情感思绪。李煜的“愁宗”,柳永的“情长”,晏殊的“别恨”,李清照的“闺语”,堪称婉约词的四大标志性“旗帜”。

豪放派则有辛弃疾,虽与苏轼并称“苏辛”,却在豪放的风格下树立了不同于苏轼的独特文风,留下了诸多传世名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行文挥洒,气魄纵横,颇有英雄豪侠之气。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就是以文为词。辛弃疾的词可以议论,可以说理,无论经史百家,还是问答对话,皆可拿来入词。在表达效果上,辛弃疾将爱国情怀、英雄气概融入词中,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词既可雄辩,又能诡奇,还能发不平之鸣,自成卓绝气象。

陆游也常在词中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写有不少满载爱国情怀的篇章。如这首《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还有这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报国无门,满腔热情只能空付词中,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

还有姜夔,于辛弃疾之外另立一宗,也被诸多词人追随,成为南宋后期词坛的主流。姜夔的文风多被概括为“清空”。张炎在词论专著《词源》中主张“词要清空,不要质实”,并举姜夔之例,阐述其词“清空中有意趣”,强调词以意趣为主。

群星璀璨,难以尽述,宋词的光芒,只靠“婉约”与“豪放”远难以概括和描述。灯火阑珊处,还是要看见更多优秀词人的面目,才能真切而尽兴。

猜你喜欢
周邦彦柳永宋词
词中老杜周邦彦 (二)
词中老杜周邦彦 ( 一)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周邦彦词研究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从“柳三变”到“柳永”
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