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视野下高校与地方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合作探究

2023-10-25 13:15陈晓菲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天工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文创博物馆产品

陈晓菲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成为文旅产业中的一匹黑马,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历史教育资源,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又面临着产品创新不足等困境。高校文创专业与博物馆文创设计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教学改革,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协同育人,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博物馆文创产品在地方文旅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物馆作为非营利公益组织,具有教育的社会属性,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具有重大作用。我国的《博物馆条例》第四章第35 条指出:“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1]博物馆文创产品是指“博物馆的文化藏品在版权价值的基础上经过创意加工而转化为具备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商品”[2],就国内博物馆发展现状而言,许多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文化内容不局限在馆藏品上,还包括地方文化、风俗和特产等,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定义延展为以博物馆为展示、销售渠道的具有博物馆藏品或地方文化特色的版权商品。

近年来,虽然博物馆实行了免票政策,但是收入不减反增,这其中的原因部分归功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推广。国内博物馆文创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宫文创,2017 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达到15 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强大的文化传播力。不难发现,博物馆以一种更年轻、更低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中,优秀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兼具文化与娱乐意味,不断融入更多人的生活中,实现“叫好又叫卖”的产业运作。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出圈,突破了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的地域限制,借助产品的实用性和流通性引起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极大地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同时也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

二、地方高校与中小型博物馆进行文创合作的必要性和优势

地方中小型博物馆是展示本土文化的重要窗口,文创产品的开发有利于发掘和传播地方文化、繁荣地方经济。但是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其在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困难远大于大型博物馆。

(一)中小型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中遇到的挑战

当前,学术界对博物馆文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借助新技术、新媒体的数字文创产品开发和营销上,研究重点放在资源丰富的大型博物馆。大型博物馆具备更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流量,地方中小型博物馆普遍缺乏“大IP”的加持,在财力、人力等方面受到极大的制约,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陷入困局。以漳州市博物馆(以下简称漳博)为例,漳博成立于1988 年,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新馆于2020 年正式向公众开放,设有6 个专题展厅:“漳州历史文化陈列”“漳州海上丝绸之路陈列”“漳台一家”“漳州窑陶瓷艺术陈列”“漳州雕刻艺术陈列”“馆藏书画精品陈列”。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文物、多样的活动使它成为近年来市民游客最常去的公共场所之一,成为传播闽台文化的重要场所。漳博注重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将一部分场地设置为文创商店和文创活动交流场所。据调查,文创商店内现有在售文创产品(系列)约380 件,其中与漳博相关的文创产品约占18%,与闽南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约占35%,其余为代售其他文创产品或旅游纪念品。销售的文创产品类型较为丰富,如明信片、摆件、钥匙扣、拼图、考古玩具等。

通过调研,漳博文创商店的原创产品占比较低,在设计上与其他博物馆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由于这类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体积和价格适当,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供需关系,所以这类产品的设计生产无可厚非,甚至成为地方博物馆借鉴与学习大型博物馆的必经之路。漳博的文创产品设计人员缺乏,未有在编人员从事相关开发设计,在文创产品开发的投入上明显不足,并且在售的文创产品主要依靠的是博物馆的客流量,缺乏不同平台的宣传和线上购买渠道,营销模式较为单一。

(二)高校与当地博物馆进行文创合作的作用

高校与当地博物馆进行文创合作是文旅发展的需要,这是由现实情况决定的。地方高校与当地中小型博物馆合作具有地域优势,便于进行文化调研和资料搜集。而中小型博物馆缺乏设计人才的支持且创新能力不足,所以双方的合作能实现优势互补。博物馆依托高校教育教学资源,与当地高校文创专业展开合作,利用地理和文化联结的优势,能在社会服务和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开辟新途径,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赋能,艺术助力文创产业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旅的融合给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机遇与挑战,作为地方高校的文创专业,应该积极发挥艺术传承与创新、艺术服务社会的作用,在合作中充分发挥高校师资与学生的力量,创造设计价值。首先,文创专业的学生拥有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能力将博物馆展品、地域文化融入设计中;其次,当代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新奇的想法,在企业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创意思维,实现艺术设计的继承与创新。这样的合作有利于博物馆得到丰富多样的设计方案,拓宽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打造博物馆文创品牌,同时也发挥了高校和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职能,推动社会美育建设,助力地方文创产业发展。在2022 年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创专业与漳博的合作中,该专业学生共提供了60 余件富有创意的文创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具有商业潜力,经过调整和完善后具备投产的基础。

2.人才培养,全面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人才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关键,地域文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校、企业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在合作中,企业、教师、学生三方需要充分沟通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高校具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完善教学体系,能充分发挥艺术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合作项目为导向,制订相关的培养计划,实现育人与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而言,在合作中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积极与企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交流,深入学习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和设计方法,从而使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对于教师而言,项目的合作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训操作和教学指导能力,对高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很大的意义。

3.文化传承,促进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地方博物馆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师生参与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有利于使师生了解相关文化,主动发现地域文化之美,将专业技能与地方文化有效融合,能挖掘、整理、传承和活化优秀地方文化,这也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师生共同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学会尊重、学习并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用现代的视觉元素进行展现,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例如,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创专业翁滟娟的文创IP 形象设计作品(见图1)就融合了馆藏“清素三彩摩羯形瓷盖盒”与非遗工艺剪瓷雕的艺术特征。在设计前期,这位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这两个主体进行元素风格的提取,结合现代年轻人喜爱的风格设计出该作品,得到了文创商店负责人的好评。

图1 文创IP 形象三视图 翁滟娟/作

4.模式探索,促进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

2022 年8 月,教育部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 2948 号建议的答复”,就“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做出答复。答复中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3]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这迫切要求高校加快改革步伐,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开展校企合作,与技术和市场接轨,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工作情境,加速其学习目标的达成。在高校与地方博物馆的合作中,企业人员与教师深入交流,在校企同步规划课程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高校与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合作充分利用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和平台,发挥了高校师资的专业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创造了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高校与当地博物馆文创设计的深化合作

在高校文创专业与博物馆文创设计的合作中主要存在制度不完善、文创商店缺乏参与动力、学生设计作品无法与市场接轨等问题。

(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进制度规范

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方面,有学者提出: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可以建立“学校商业模式”,与当地多所大学建立人学交流机制,制定职业培训计划。这说明与当地高校合作是中小型博物馆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长远的合作离不开制度的护航,高校文创专业与博物馆文创的合作必须依赖“共赢”的目标和长久稳定的持续合作,而不是短暂的、流于表面形式的合作,在合作中需要充分展开调研并与企业深入沟通,逐步完善工作流程,进一步实现明确的权责划分、利益分配、组织规范等,提高企业、教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构建长期稳定的、互动互利的合作平台,落实校企合作育人双主体地位。

(二)发挥博物馆主体能动性,在合作中发挥引导作用

博物馆文创商店或部门在与高校合作中要发挥其专业的指导作用,调研分析文创产品的市场需求,把握产品定位。新形势下,博物馆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发文创产品,以便被消费者接受,使其综合价值得到充分体现[4]。一方面,要拓宽设计思路,继承与创新本土文化。地方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要扎根本土文化,紧密结合自身特色和需要,努力实现博物馆文创设计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彰显中小型博物馆的地域特征和区域社会价值。在设计前需要了解市场动向,制定产品主题性、系列化开发计划,既要借鉴大型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类型,又要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做好创意开发,以此为依据对合作进行方向性指导。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助力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意见和建议,开设相关的讲座或培训课程,助力博物馆文创人才的培养。

(三)加强高校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从高校角度看,良好的设计水平是高校与其他机构进行专业合作的基础,如何设计出有创意、有底蕴、有销路的文创产品是双方合作应讨论的重要问题,这就给高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带领学生深入挖掘馆藏与地域文化的文创元素,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及现代审美和情感是博物馆文创设计的核心。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调整培养计划,逐步建立符合地方文创产业发展需求和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地方文创产业的发展服务。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因地制宜地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学科特点及文化特色寻求结合点。例如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创专业开设了闽南文化相关课程,为学生从事本土文创设计奠定基础;还开设了文创产品手工技法课程,使学生了解和体验蓝染、版画等技艺,并将其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提高了学生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此外,还注重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融入本土优秀文化资源进行专题讲授与实践,这些知识点的融入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文化认知、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提升专业设计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在校企合作项目考评时要关注学生的增值性评价,逐步建立多元考评体系。将博物馆文创商店的意见、产品的市场反响、学生互评等纳入考评标准中,从调研、创意、实操、落地效果等多方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强调团队合作和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项目合作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文化定位、创意思维、设计制作等方面给予学生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当前阶段,高校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操能力较弱,出现理论和实际偏离的情况,所以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加强沟通,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服务文旅产业发展。

四、结束语

高校与当地博物馆持久的文创产品设计合作能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推动博物馆和高校的共同发展,实现双方资源的整合,助力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播。因此,探讨高校与当地博物馆进行文创设计合作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虽然在合作初期会存在各种问题,但高校和博物馆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地域文旅特色,逐步推进深化合作,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文创博物馆产品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博物馆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露天博物馆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