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哲学为什么需要新实在论?*

2023-10-25 04:41
关键词:实在论加布里哲学

卢 风

(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环境哲学需要实在论。事实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需要实在论。自康德的所谓“哥白尼革命”后,西方学院派哲学长期为反实在论或观念论(idealism)所主导,而中国学院派哲学也深受其影响,尽管反实在论或观念论完全左右不了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主义潮流。反实在论(观念论是其中一种)的基本观点是不存在什么与外部事实相符合的观念、思想或理论,甚至不存在什么独立于人类视角的事实,一切所谓的事实都不过是特定人群的共识,最“客观”的科学知识也不过是全世界科学家共同体的共识。反实在论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具有逻辑论证上的严密性。凡是人们所能言说、讨论、争论的事实都是已被人类用语言表述的陈述,这便表明它们是人类用语言建构出来的。一切科学理论都必须受到来自观察或实验的数据的支持,而支持科学理论的数据就是能得到科学家共同体一致认可(这是理想条件)的数据。可见,科学理论归根结底是科学家共同体的集体建构。所以,不存在独立于人类视角的事实,也不存在能受到独立于人类视角的事实支持的客观的科学理论。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人间的各种争论就没有谁对谁错的事情。例如,很多科学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是由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所代表的利益群体断然否认这一点。根据反实在论,没有什么科学理论可提供一种客观公正的立场,让人们去根据客观的事实,裁决这对立两派的判断的对与错。现实中争论甚至斗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双方支持者的人数和经济、政治实力。在数字化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强势利益集团可以掌控网络媒体,对民众进行长期且有针对性的宣传,从而争取多数人对自己的拥护和支持。根据反实在论,人们只好承认多数人认为对的就是对的。实在论者认为并非如此,指出人类可以追求超越人类共识的客观性。像全球气候变化是不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这种问题,人们可以根据客观事实加以判断。本文着重说明,直面现实的环境哲学需要新实在论。

一、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让我们先解释一下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对立。美国俄亥俄州海勒姆学院教授李·布拉弗(Lee Braver)用西方著名哲学家的表述列了一个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对照表(表1)。

表1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对照表

当然,并非每一个实在论者都接受从R1到R6的全部信条,也并非每一个反实在论者都接受从A1到A6的每一个信条。实在论信条存在可置疑之处,反实在论信条却有合理之处。实在论完全可以吸纳反实在论的合理观念而变得更加圆融、可信。

就R1而言,说“存在独立于人类精神或思维的客观实在”对,但说“这种客观实在是固定不变的”,则大可置疑。当然,这里的“客体之固定不变的总和”如果指“终极实在”或“存在之大全”,则其变与不变就是绝对神秘的、不可说的。但是,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产生于“大爆炸”的宇宙,处于不断生成的过程之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另外,在“精神”前面冠以“人类”二字至关重要。当代科学和哲学日益呈现这样一种趋势:承认非人事物,特别是非人动物,也有意识甚至精神。若承认非人动物也有精神,那么它们的精神活动也应是独立于人类精神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R2是真理论中的符合论。很显然,人类的语言符号与外部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具有约定性,没有任何人能创造出一种语言,使之与外在事物构成确定的天衣无缝的对应(符合)关系。主要原因在于外部事物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处于不断生成之中的事物。但在特定语境中说某个判断是否符合语言之外的事实,是说得通的。科学共同体之所以必须诉诸观察和实验,就是要判断科学家的理论建构(假说)是否与理论建构之外的事实相符。

R3是真理一元论,即有且只有一个凭逻辑规则即可排除谬误的真理体系,人类的真理性知识会在这个体系中不断积累。这个信念显然是错误的。它之所以错误,既与世界的复杂性、非线性、不确定性有关,也与人类认知的易谬性有关。

用著名反实在论者达米特(Michael Dummett)的话表述的R4才是我们在当代特别需要捍卫的核心观点。如果用当代美国著名分析哲学家内格尔(Thomas Nagel)的话表述,R4就是:“思想和推理正确与否依赖于某种东西,它独立于思想者的信条,甚至独立于它所属的思想者共同体。”①内格尔.心灵和宇宙:对唯物论的新达尔文主义自然观的诘问[M].张卜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86.

R5对于本文论题不重要,在此不加以辨析。

R6正是哲学上所谓“哥白尼革命”的内容,据此,人类思维内置了完备的先验观念,如时间、空间、因果,等等。人类认知就是用先验观念整理杂乱的经验表象。R6也可以被反实在论者所接受。R6预设“先验”与“经验”的二分,这与逻辑实证主义之“分析”与“综合”的二分密切相关。而“分析”与“综合”的二分受到了美国著名分析哲学家蒯因(Willard Orman Quine)的批判。

二、反实在论之得失

A1说的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而唯物主义者将其表述为精神与物质的同一性。这里的“思维”或“精神”在黑格尔那儿指“绝对精神”,相对于人类思维,那是作为终极实在的客观精神。马克思主义者把这个问题转换为人类认知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并用实践论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与佛学的唯心主义相通。在黑格尔看来,大自然只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从黑格尔那儿寻求思想资源的环境哲学家们倾向于认为,人与自然一体两面、不可分割,人不可没有自然,自然也不可没有人。佛学在阐述“真如”与“诸相”的关系时,采取的思路与此相同。这是典型的反实在论的观点。由这种关于思维与存在之同一性的反实在论信条很容易推导出世界的完全可知论。在黑格尔那里,人类理性到达绝对精神的高度,也便意味着世界尽在人类理性的掌握之中。黑格尔说:“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那隐蔽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①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6.可见,黑格尔肯定世界对人类的完全可知性。佛学则告诉人们,人人皆具有佛性,佛性就是你的“自心明体”,就是“真如”,万物都是“真如”的显现,每个人经过不懈地修行,最终都可以“明心见性”,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主体。坚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现代人们认为,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知识将无限逼近对大自然所有奥秘的完全把握,从而确保人类成为他们一直艳羡或敬畏的神。②KAKU M.Physics of the future:how science will shape human destiny and our daily lives by the year 2100[M].Toronto:Doubleday,2011:14.佛学具有的内向超越的智慧对人类走超越物质主义道路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③卢风.知识、智慧、生态智慧与禅的智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37-46,171.但认定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反实在论是个严重误导人类文明的思想观念,其要害就在于它所蕴含的“完全可知论”容易让人们误以为人类可以成为在自然中为所欲为的神。

实在论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接受现代自然科学的如下结论: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宇宙的演变过程中,人类是后来者。换言之,在人类尚未问世之前,大自然业已存在。这便是梅亚苏(Quentin Meillassoux)所说的“前先祖”(ancestral)事实。④MEILLASSOUX Q.After finitude:an essay on the necessity of contingency[M].BRASSIER R,trans.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8:21.深受黑格尔影响的环境哲学家难以承认这样的事实,因为黑格尔式的深刻必然使他们认为:自然不可没有人,正如人不可没有自然。但是,实在论者会坦然承认“我们嵌入在一个比我们所能设想的更大的世界中”,并坦然承认世界“很可能存在一些我们(人类)不能设想的事物”,“我们理解存在物的能力可能是不全面的,因为当其存在时,它不仅依赖于事物的存在方式,也依赖于我们的构造,而且前者是独立于后者的……我们被包含在世界中,并能客观地认识它的一些方面,但其许多方面在本质上可能超越了我们的认识能力”。⑤内格尔.本然的观点[M].贾可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158-159.

A2借尼采的话拒斥了真理符合论。关于真理符合论,笔者在前文中已给出了简论。在评论A2时,如果我们把尼采的话解释成拥有最高权力者便是判断真假的天然权威,或真理永远在胜利者一边,那便不必再讨论什么公平正义问题了。回答“气候变化是不是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有关”这一问题,在特朗普当总统时,美国人最好回答:无关;在拜登当总统时,美国人最好回答:有关。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气候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客观证据,而不认为谁有权力真理就在谁一边。

A3是真理多元论。实在论者赞成存在多种真理,即接受真理多元论,但不接受“不存在真理”这样的真理虚无论。德国年轻哲学家马库斯·加布里尔(Marcus Gabriel)着力论证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哲学命题:“世界不存在。”实际上,他是在论证真理多元论。加布里尔把存在定义为“存在意指一物显现在某一意义场中的状态”①加布里尔.为什么世界不存在[M].王熙,张振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49.。当他说“世界不存在”时,“世界”是指把万物皆包含在内的总体,或“包含一切域的总域”②加布里尔.为什么世界不存在[M].王熙,张振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43.。因为这种意义的总体或总域不可能在任何意义场中显现,所以说世界不存在。但是,“存在着无限多的意义场”③加布里尔.为什么世界不存在[M].王熙,张振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76.,“自在之物恰恰以不同方式显现着……现象自身就是自在之物。这取决于它显现在哪一个意义场中。显现方式的多样性不是幻觉”④加布里尔.为什么世界不存在[M].王熙,张振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117.。加布里尔称自己的哲学为新实在论。“新实在论主张,每一个为真的认知都是对自在之物(或自在的事实)的认识,一个为真的认识不是幻想或幻觉,而是事情本身的显象。”⑤加布里尔.为什么世界不存在[M].王熙,张振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118.认知之真假显然只能在特定的意义场中判断,但是无限多意义场的存在,意味着不存在将一切意义场统一起来的总意义场,也意味着不存在将一切真理都统摄其内(不违背逻辑规则)的真理体系。也就是说,存在很多种真理。可以说,加布里尔的新实在论是一种多元实在论,既肯定了实在(reality)的多样性,也肯定了真理的多样性。而当他说“世界不存在”时,实质上是说“不存在统一的真理体系”。

A4是对笛卡尔-康德哲学之主客二分的拒斥,多元实在论者完全赞同这种拒斥。在笛卡尔-康德的哲学体系中,主客二分似乎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周延的划分,即任何一物(现象)或是主体,或是客体,二者必居其一,而且二者绝对相异,相互不可归并(还原)。我思、自由的精神(灵魂)、理性存在者(rational beings)是主体,它没有广延性,不占据空间;而一切物理性事物(包括一切生物)都是客体,具有广延性。环境哲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一派一直致力于消解这种二分。因为根据这种二分,人们会认为只有人类才是主体,而非人的一切都只是客体,由于客体是没有思维能力、不自由且无理性的,因而是没有内在价值的,所以人类对一切非人存在者不需要讲道德,尽可以把它们当作资源或工具加以利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哲学一直在努力证明,非人事物也有主体性,也有内在价值。但是,我们须警惕黑格尔所说的主客体合一,那种合一明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容易让人产生完全可知论的狂妄。其实,无论是当代科学还是当代哲学,都呈现了拒斥主客二分的倾向。在英文文献中,在需要用“主体”时,如今人们常用的是agent,而不是与object(客体)相对的subject。研究复杂性的科学家和信息哲学家都喜欢使用agent。Agent是具有能动性的存在者。人是agent,非人动植物(特别是动物)是agent,机器人也是agent。这样一来,就不能说,一个存在者不是主体就是客体,二者必居且仅居其一。用加布里尔的术语,我们可以说,一个存在者在一个意义场中是主体,在另一种意义场中可能是客体。人也并非仅有的主体,很多存在者都具有不同程度或不同种类的主体性,因而是不同意义场中的主体。加布里尔说:“我们不应混淆世界和属人的世界,也不应该将它们放在错误的层面上讨论。”①加布里尔.为什么世界不存在[M].王熙,张振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69.加布里尔宣称“世界不存在”,但又经常不经意使用“世界”一词,实际上他说的“世界”是在特定意义场中显现的世界,是局部世界,而非包孕万有的世界。在某些意义场中,人是具有尊严的最高存在者。在另一些意义场中,如现代宇宙学意义场,人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者;如生态学意义场,人类理当考虑自己与其他物种是否平等。

A5强调人类认知的主动性,与本文主旨关系不大,在此就不加以分析了。

在评论A4时,笔者已肯定了A6的正确性。当然,在当代环境哲学和信息哲学中讲的主体与尼采讲的主体有所不同。

综合过去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各自的合理观念,摒弃各自的错误观念,我们可综合出一种新的实在论:多元实在论。加布里尔的新实在论之新就在于凸显主体、真理、意义场和实在的多样性。

三、新实在论与环境哲学

在当今西方哲学界,高扬新实在论大旗的远不止加布里尔一人。面对后现代主义的盛行,意大利哲学家莫里吉奥·法拉利(Maurizio Ferraris)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后现代主义批判之旅,新实在论正是其批判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成果。加布里尔是在听过法拉利在德国海德堡的演讲②FERRARIS M.Manifesto of new realism[M].SANCTIS S D,trans.New York:Suny Press,2014:9.后,从反实在论的迷梦中惊醒了。梅亚苏、哈曼(Graham Harman)等人阐释的思辨实在论③卢风.论思辨实在论对生态哲学的补充[J].哲学分析,2020,11(3):163-177,198-199.和阿伦·盖尔(Arran Gare)阐释的思辨自然主义④卢风.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兼评阿伦·盖尔的《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40(9):1-13.也可归入新实在论一派。

后现代主义无疑属于新实在论严加拒斥的反实在论,其著名口号包括“没有事实,只有解释”以及“现实世界成了故事”等。⑤FERRARIS M.Manifesto of new realism[M].SANCTIS S D,trans.New York:Suny Press,2014:15.后现代主义者把启蒙思想、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斥为空洞的宏大叙事,认为这些宏大叙事已失去了激励人们思想和支持知识探究以及科学研究的作用,人们已不再相信这些过时的宏大叙事了。⑥FERRARIS M.Manifesto of new realism[M].SANCTIS S D,trans.New York:Suny Press,2014:15.到了21世纪初,后现代主义开始从欧美的哲学和意识形态领域退潮,这并不是因为它没有实现其目标,却是因为它过分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后现代主义者的梦想被媒体民粹主义者们带向了现实。⑦FERRARIS M.Manifesto of new realism[M].SANCTIS S D,trans.New York:Suny Press,2014:16.媒体民粹主义的泛滥是新实在论兴起之社会背景之一。加布里尔说:“互联网是一个非民主的环境,甚至可以说,互联网正在破坏民主主义的根基。民粹主义四处泛滥,即使在民主大国,非民主的决策也明显增多,原因在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越来越相似,现实与虚拟能轻易相连。”①加布里尔.当世界史的指针逆转之时[M].时晨,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18.谎言被反复传播,就会被众多人当作“真理”,虚构的故事(虚假信息)被反复传播,就会被众多人当作事实。既有体制之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势人物常常利用民众传播他们编造的谎言和虚假信息,以维护其种种特权。在这样的世界,分清什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什么是人类可以做的,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虚构,显得无比重要。新实在论就要为这种区分提供哲学理由。

生态哲学是环境哲学中一个流派。研究生态哲学的学者大多赞同这样一个观点: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确保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这并不是在讲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是在说一个基于事实的道理,或说在揭示一个真理。气候科学家们为揭示这种真理提供了大量的事实(数据),并还将继续提供大量事实(数据)。化石能源文明的既得利益者们拒不接受这些事实,他们可以操纵媒体而煽动民众,拒绝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新实在论者会坚定地告诉人们:谁对谁错,最终既不取决于双方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实力,也不取决于双方人数的多少,大自然才是最终裁决者。气候科学家所获取的数据就是真诚倾听大自然言说的所得。

在媒体民粹主义盛行的今天,政治上的真诚显得无比重要。从国际政治来看,政治精英正通过对数字化媒体的操控而操纵公众舆论。然而,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政治上的诚与不诚,将直接影响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新实在论为我们分辨政治上的诚与不诚提供了根本的哲学依据。如果我们持反实在论的立场,坚持“现实不过是故事”,那便不必追究政治上的诚与不诚,看谁说的更动听、更完美就行了。对于国际气候协商谈判舞台上的政治家们,新实在论告诫我们,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如果一个国家一边宣称它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一边加大化石燃料使用量,且并不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那么我们即可断言其政治上的不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说:“战争是环境的死敌。实际上,对人类和全球来说,最糟糕的结果无非是一场大规模的核战争和‘核冬天’。”②诺德豪斯.绿色经济学[M].李志青,李传轩,李瑾,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2:165.如果一个政治家常把环境保护挂在嘴上,但实际上是在大力推进军备竞赛和发展核武器,那么我们即可断言他的不诚。

实在论者最重要的直觉是,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力量,人间最有权力的人最终也必须服从这种力量,人类全体也必须服从这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反实在论者容易否认这种力量的存在,往往相信人类可以成为自己一直崇拜的神。可见,环境哲学采用实在论立场才能合乎逻辑地说,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猜你喜欢
实在论加布里哲学
碎片(组诗)
菱的哲学
加布里尔的生日派对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
霍金的依赖模型实在论与马克思的“有机哲学”
阿奎那关于原罪的实在论解析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EPR 悖论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