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语文”让语文课真情涌动

2023-10-25 16:55周浪芹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黄冈市圆明园笔者

周浪芹,湖北省特级教师,黄冈名师、黄冈市十佳师德标兵、黄冈市高层次人才、黄冈市三八红旗手,多次在《中小学教育》《湖北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主编《古韵悠悠》《小学生文明读本》等校本教材,探索出“情语文”教学模式并推广,主持的名师工作室被评为“黄冈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情”可以理解为内心深处滋生出来的美好情感,也指对人或事物关心或牵挂的一种状态。“情语文”旨在用情感丰盈的教学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真情涌动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在真、善、美的情感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一、“情语文”的核心追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语言文字,还要进行情感教育。教师以情为主线,善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生发不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积极情感的熏陶下探求情意、情理,能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真意,把握文本真谛,产生深刻感悟,滋养人格品性,更好地达成核心素养目标。

言为心声,心为情动。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当教师和学生情意相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言语实践活动中,他们脑海中会迸發出绚烂的思想火花,促进语言交流与表达质量的提升。在“情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情感融入教学,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着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这要求教师要有才情,架构新颖、灵动的教学思路;要有真情,本着真心深刻感悟作者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要有激情,适时运用或妙趣横生、或旁征博引、或文采丰盈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还要有诗情,以教学智慧促成令人回味的课堂生成。

二、“情语文”教学模式

笔者基于教学实践,提炼出“创情—共情—悟情—延情”的“情语文”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做具体阐述。

创情——营造氛围,在导入中激活情感。课始,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活学生积淀在心灵深处的情感,为他们品析文本的情意、情理做铺垫。在导入环节,笔者播放反映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动漫视频和圆明园被毁后的实景视频,让学生对比欣赏,并引导:“看完这两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会遭到被毁灭的劫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探究其中的原因。”几名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感后,笔者相机出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怀着寻找答案的急切心情走进文本。

共情——感知文本,在略读中培养情感。略读阶段,教师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识读字词、收集信息、划分段落,而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理清文脉的过程中与文本及作者建立情感连接,从情绪、认知、观念等方面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与文本共情的效果。此环节,笔者让学生初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分几个层次介绍的”。学生发现:课文第1段概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第2~4段分别从布局、建筑、文物等方面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5段重点写侵略者的野蛮行径让圆明园毁于一旦。如此,文本结构就清晰了。

悟情——深入探究,在精读中品味情感。构成文本的每一个字词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一些精彩段落往往是作者情感的迸发点。精读重点段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字词到句子、从形象到情感逐层深入,在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感悟和体味文意,如抓住作者对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的选用,以及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甚至是感叹号、破折号、省略号等标点的使用,赏析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人、事、景、物等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温度,体会作者寄托于文学形象中的情绪、情感及心灵感悟。这样教学,学生更容易领会语言文字之美,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悟情环节,笔者先抓住“圆明园昔日辉煌”部分展开教学,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思考从哪里读出了圆明园的辉煌。学生阅读并小组讨论后回答:从“众星拱月”的布局、奇特精美的建筑、价值非凡的文物等描述中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当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接着,笔者模仿导游把学生带入圆明园中“实地游览”,并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游圆明园。你可以‘摸一摸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看一看金碧辉煌的高大殿堂。来到‘买卖街,叫卖者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再去逛逛‘平湖秋月,欣赏一下‘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在这里,你还可以领略到西洋景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展开想象,仿佛置身圆明园中,在园林美景中流连,在诗意的语言中陶醉。然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似乎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学生纷纷发表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有的说“圆明园中建筑繁多,风格不一,形态各异,展现了工匠们无穷的智慧”;有的说“圆明园内如此多的奇珍异宝令人瞠目结舌”;还有的说“这样壮观的园林令人流连忘返,中国人太了不起了”。可见,学生为我国拥有如此壮观的园林而感到自豪,也惊叹我国古代工匠的创造力。

其后,笔者用过渡语“精美、壮丽的圆明园的命运如何呢?”引出“圆明园的毁灭”部分的教学。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先从第5段中找出表现侵略者贪婪和野蛮的词语,如“侵入、闯进、统统、任意、毁掉、烧”等;然后,观看《火烧圆明园》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圆明园被毁时的惨烈场景,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痛惜之情,产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慨之情;最后,齐声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将情感共鸣推向高潮。笔者乘机引导:“历经150多年,几代皇帝持续建造的圆明园被大火烧为一片灰烬。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有了前面教学环节的铺垫,学生自然而然地生发出痛心、痛恨之感,笔者再引导学生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志向就水到渠成了。

延情——学用结合,在实践中升华情感。有了创情、共情、悟情环节的一系列引导,学生内心的情感被充分激发,产生了浓厚的表达欲望。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等方式,引领学生学以致用,升华情感。

课的结尾,笔者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圆明园被毁的历史资料,写一篇读后感,要求有条理地写出自己的感想以及产生感想的原因。为了揭开圆明园被毁的深层原因,学生积极收集、整理资料,发现圆明园被毁归根结底是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所导致的,并由此写出了情真意切又紧扣历史背景的习作。如一名学生的习作片段:“可恶的侵略者不仅肆意侵略中国,劫掠了如此壮观的皇家园林,还将之烧毁。那些断壁残垣仿佛在诉说,在哀叹,在哭泣。沉痛的历史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时刻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圆明园被毁的原因,树立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作者单位:黄冈市罗田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黄冈市圆明园笔者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游圆明园有感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
圆明园里过大年
黄冈市图书馆连续六年为驻黄海军官兵提供图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