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引祥:教育是没有终点的征程

2023-10-26 12:29王林保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学校教育

文∣本刊记者 王林保

谈起长治市潞州区新华小学的校长秦引祥,认识他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大家都说他是真正的教育人。1986 年7 月从晋东南师专汉语言专业毕业之后,他在城区二中任语文教师10 年,1995 年起在城区教育局办公室工作10 年,2005 年起在澳瑞特小学担任校长10 年,2015 年9 月至今在新华小学担任校长,许多个10 年书写着秦引祥投身教育耕耘不辍、无怨无悔奋斗不止的教育情怀。他常说:“教育是我不变的追求,奋斗是我唯一的语言,即使百转千回也心甘情愿,这就是我追求的生活。”

面向全体,文化兴校,让校园文化的气息更浓郁

秦引祥校长深深地知道,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他非常重视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让校园内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版面、每一条标语都最大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2018 年,新华小学教学楼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改扩建工程,新的教学楼竣工时,秦校长和班子成员一起策划、设计学校文化墙的布置。

走进新华校园,教学楼顶“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九个鲜红的大字,着实催人奋进;图文并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延续了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教学楼内,一楼的“学军主题”通过认识党旗党徽、国旗国徽、军旗军徽、团旗团徽、队旗队徽等培养孩子们从小立志、热爱祖国的情怀;二楼的“传承主题”通过对上党大地人们耳熟能详的风景名胜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示,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三楼的“弘德主题”利用古代不同时期的传统文化典故的展示,教育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孝道、懂得感恩;四楼的“启智主题”通过中外科学名家的事迹展示,启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以科学的精神武装头脑、报效祖国。秦引祥说:“校园文化不是一种文化表象,而是一种校园精神,是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是全体师生在长期的经营中积淀形成的。”

“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诗词朗诵是学校每年“六一”儿童节和元旦都要组织的重要活动。为了营造品读经典这一氛围,秦引祥在国旗下带头背诵古诗词,在他的引领下,师生背诵古诗词成了每周升旗仪式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还有一些家长也纷纷带着孩子同台吟诵,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学校广播站是学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块重要阵地,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秦引祥充分利用了这一块阵地,收集整理了一些校园歌曲和适合学生阅读背诵的古诗文,利用每天上下学时间进行广播,有些还在LED屏上滚动播放,用传统文化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浸染着学生的灵魂。

教研先导,质量立校,让教研的成效更突出

秦引祥说:“一所学校的魅力,不光来自它的历史、环境、成就,更来自师德高尚、教学精湛的老师和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为此,新华小学提出了富有特色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教改方案,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时段提出各自的教研主题,展开教学研究。随着2022 年新课标的出台,学校尝试进行了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习作源于生活”主题教研,针对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研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对生活的感受力,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表达。“阅读与写作”主题教研,老师们探讨习作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写”的训练内容,将阅读、练笔、思维训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以读引写的目的,最终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性。以“年、月、日”“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主题的公开教学教研,全体数学教师参与,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互补共进,起到了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能力与专业发展相结合的作用。“折剪画插”美术课主题教研,肯定了做课教师的设计创意,注重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研活动中,秦引祥坚持走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研讨交流,坚持听评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0 节。特别是“双减”政策落地后,他埋头于关于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的工作推进中,统筹课前、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更精彩、作业设计更科学、课后活动更丰富,最大限度地、更好地服务学生。

学军拥军,特色名校,让军校的牌子更闪亮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支撑。针对新华小学少年军校的办学特色,秦校长提出了“铸军魂、打底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将军校特色融入学生发展全过程的全新办学理念。

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第三周定为“军训周”,每个学生在军训中都要接受军人形体训练,接受国防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和现状,了解基本的国防理论和军事知识,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居安思危和“国无防不立”的观念,激发学生献身国防的思想意识。学校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野营拉练,在行军中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在演练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有人说,新华的学生抬头挺胸会走路,俨然像一个小军人。这正是秦引祥校长所期盼的,他说:“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会走路’,更要让他们走好人生路。”

“比拼国防技能,学习国防知识,锤炼战斗作风,传承红色基因”在新华小学已经步入了常态化,这是因为学校把“少年军校”作为一门课程,视为一种文化来建设,最终升华为学校精神。他们把少年军校的特色教育融入了学科教学中。语文课说国防,讲英雄故事,诵英雄诗词;数学课用国防,计算图形与国防教育相结合;美术课画国防,练书法比毅力,举行英雄诗词书画展;音乐课唱国防,军歌嘹亮正气扬;体育课站、坐、走,军姿训练我最棒;道德与法治课,战争的认识,和平的呼唤。多种形式的学军教育将“军人教我好作风,我学军人好传统”铭刻在学生脑海里,落实在学生行动上。

借助升国旗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军教育是学校特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15 年开始,每学期开学第一次升旗,学校都邀请部队官兵、交警、家长参与隆重庄严的升旗仪式。战士挺拔的军姿、整肃的军容,成了学生学习的榜样,深深影响和感染着孩子们。每次升旗仪式上的师生脱稿演讲,已成为常规。庄严的升旗仪式上少年军校学员特有的军姿,已成为新华小学一道独特的风景。军校特色陪伴着学生,军人的素养滋养着学生,军人的作风和品德早已成为新华学子成长的底色。

以人为本,管理强校,让学校的师生更幸福

秦引祥的工作方式首先是竖精神丰碑。学校里有许多默默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老师,也许看不到他们金闪闪的奖杯和豪华的荣誉证书,但他们却是支撑学校健康发展的脊梁。他们总是任劳任怨、敬业奉献。秦校长看见老师们勤勤恳恳地工作、扎扎实实地教学,从心里感激敬仰他们,他会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对他们的工作态度给予表扬。他们的工作品质无形中已成为学校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已在全校师生心中竖起一座座精神丰碑。

其次是建成长平台。秦引祥经常深入到教师中间,和大家一起上课、一同教研,努力打造平等沟通交流的和谐环境。注重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提供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创新、积极上进。为了强业务,从2020 年开始,每个老师每学期都要出一份学科试卷,作为成长档案,并进行评比。他们的努力让自身更快地成长起来,同时为学校赢得了令人骄傲的荣誉。

再次是重心与心的交流。秦引祥认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每当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我们总是特别注重平行交往、以心换心,让每个老师都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秦引祥坚持以人为本,不以刻板的制度去苛求教师,不以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教师,而是以更合理、更有效、更加人性化的标准去规范教师的行为,用教育的爱心去赏识教师,发现每一个教师的优点和特长,挖掘教师潜在的能力,使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到极致。

秦引祥平时喜欢和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他们谈人生、谈学习、谈生活、谈读书。学校里有几个特殊孩子,他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哪个学生调皮需要规范教育,哪位学生的家长需要接受再教育,哪个学生性格内向需要鼓励,等等,秦引祥都能一一列举出来。他说:“我虽然不是辅导员,但是要像辅导员那样,既要爱那些品学兼优的队员,充满热情地培养他们,更要爱那些基础较差的队员,认真地寻找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对他们进行经济上的帮助、思想上的鼓励。”在校园里,只要学生看到他,都要跑过去喊一声“爷爷好”或“校长好”。

没有白费的努力,没有碰巧的成功。秦引祥爱每一位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家长,同样,他的工作作风、工作情怀、责任与担当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誉。教师感到了温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就会用心温暖学生,办出有温度的教育。

在教育的征程中,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秦引祥指着墙上张贴的师生们参加各种活动的图片、展板,不时地露出微笑,这是对家的自豪,更多的是欣慰。他深情地说:“一个教育家必须有情怀,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有情怀。没有情怀,就没有教育家,就没有名师。真正具有教育情怀的人,不仅有理想、有追求,而且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实现理想的路径。”

猜你喜欢
教研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校推介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