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多路径探究

2023-10-28 01:19万梦康张凡汪立宜
老区建设 2023年9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高质量发展

万梦康 张凡 汪立宜

[摘 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满足多元文化需求、促进传统文化保护、赋能乡村振兴和对外展示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我国文旅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与相关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这既为文旅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江西文旅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产业规模总量不大、资本支持力度不强、数字开发程度偏弱等短板。应进一步从深化金融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施数字化战略、培育本土品牌等方面探究江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F126;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09-0073-08

[作者简介]万梦康,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团中级经济师;

张凡,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团中级经济师;

汪立宜,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团中级经济师,中级会计师。

文化和旅游是人们了解各地历史人文、体验各地风土人情、追忆先贤品德修养最直接的参与方式,深受社会大众欢迎。健全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1]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文旅产业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趋势,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十四五”期间,江西持续深化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更具创造力、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省。

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

(一)满足多元文化需求

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发展文旅产业是满足人们多元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力的必然要求。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文旅产业呈现多样化的需求特征,个性化定制游、沉浸体验游、绿色生态游、旅居深度游、研学拓展游等模式不一而足。据统计,疫情前的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业收入为57251亿元[2],经历三年疫情,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已恢复至2.04万亿。面对不断增长的公众文化旅游需求,文旅产业利用自身综合优势,提供适应市场的文旅产品及服务,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3]文旅产业从整体上看,属于凭借文旅资源和设备提供服务的经济文化型产业,文旅产业通过与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方式,使大众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大众的文化自信,也使文化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资源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走向市场,既创造了社会价值,又推动了文旅产业协同共进。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陶瓷古窑景区规划、中医药文化打造、文创产品开发和传统文化研学旅游等各种文旅产业项目的开展,不仅赋予旅游更多的文化内涵,丰富了文旅产业业态,更进一步提升了文旅品质,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赋能推动乡村振兴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产业是载体[3]。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培育乡村特色文化,可促進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在保护当地环境的基础上,可充分挖掘乡村的文化元素、民间特色和乡土资源,如精准开发古村落、古戏台、茶叶、雕刻、竹编、采摘、农耕等各具特色的乡村实体产业,着力打造良好的乡村旅游氛围,促使深挖文化资源和开发旅游产业良性循环。通过文旅产业与相关业态的融合,统筹乡村资源配置,发挥文化带动旅游产业、旅游助推文化产业的良好局面,同时还能够以文旅产业倒逼乡村环境保护,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协调统一的良好局面。

(四)对外展示良好国际形象

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彰显着中国文化、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劲。今年以来,中国文旅市场快速复苏。文化和旅游部等部委推出19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13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四时好风光”品牌线路,安徽西递村、浙江余村、重庆荆竹村、广西大寨村等联合国“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正在以“中国乡村”为题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邀请来自49个国家的73位驻华外交官共同出席“发现中国之旅”活动,现场推介新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创新展示中国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领域对外开放,深化文旅合作交流,文旅产业作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的窗口,正向世界展示一个文化厚重的中国、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

二、江西文旅产业发展成效

(一)产业发展态势强劲

近年来,江西努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通过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促进旅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省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省文投基金专项扶持优秀文企和重点项目,面向中小文化企业创设“文企贷”,通过降低利率、贴息支持等措施,为企业减少50%以上的融资成本。新兴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在文化产业总量中占比逐年提升,部分文化产业新兴业态行业小类在全国颇具竞争力。2021年,江西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完成营业收入880.48亿元,比2020年增长16.8%,两年平均增长3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3%,高于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两年平均增速19.9%。

(二)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江西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大力推进文化数字战略,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较快增长。江西文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2020、2021及2022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02.88、2490.47、2967.9和3305.11亿元,GDP占比也由4%提到4.3%;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7.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6.9%,增速居全国第4;文化企业数量不断递增,2019、2020、2021和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数量分别为1595、1794、2097和2403家;[4]2021年,江西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275.00亿元,占GDP比重由2019年的4.0%提高至2021年的4.30%,增加了0.30%,江西文旅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水平持续提升。

(三)产业品牌质量提升

江西打造重点文旅产业品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推出“江西风景独好”等多个文旅产业品牌项目,涉及内容包括文化创意、文旅融合、智慧平台、演艺项目等多方面。一是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地,推动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赣州江南宋城历史文化街区等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支持打造赣江夜游、瓷都夜珠山、夜庐陵好去处、夜梦文昌里等夜间消费活动品牌。二是打造赣鄱独有旅游品牌,利用江西的自然资源,推出“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及“三摇篮一策源地”等品牌。三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天下英雄城”“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仙女下凡地抱石故园人”“中华道都”“红色故都客家摇篮”等的知名度,重点推荐江西的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客家文化、道教文化等,有效助力江西文旅产业品牌的提档提升。

三、江西文旅产业发展短板

(一)产业规模总量不大

调研显示,2020年全国文化企业总数为63919个,江西只有1957个,在中部六省处于倒数位置;全国文化企业户均营业收入为16166.42万元,江西文化企业户均营业收入只有12725.94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数;全国文化批发零售业户均营业收入为14712.99万元,江西文化批发零售业户均营业收入仅有10713.68万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全国文化服务业户均营业收入为14698.51万元,江西文化服务业户均营业收入仅为5281.65万元,与全国平均数有较大差距。江西文旅产业存在集群化不强、关联度偏低、协同聚集效应不够、融而不合等诸多问题,总体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

(二)资本支持力度不强

截至2022年4月30日,江西共有上市公司79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69家,江西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上市数量仅占全省上市公司的2.36%;区域性股权市场中有51家文旅企业挂牌新四板,仅占全省挂牌新四板企业的0.89%。2021年,江西金融机构文化、体育及娱乐业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02.5亿元,仅占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0.3%。此外,近两年全省文化、体育及娱乐业的本外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速仅为2.2%,比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少11.34%。数据表明,江西省文旅企业贷款和融资均处于偏弱的状态。

(三)数字开发程度偏弱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加速对旅游业的渗透与变革,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用户的需求、行为与体验。江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但目前对这些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创新力度不够,文化资源的转化程度偏弱,数字行业将互联网理念、模式、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文旅行业、提升景区整体智慧化水平不高,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文化内容为核心、将文化内容以数字形式进行传播、分发、交易的能力偏低,数字文旅企业通过数字文旅项目、目的地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服务等模块产业带来的收入不高。

四、江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法规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十四五”期间,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规划和政策包括《“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国家级文旅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地方政府因地施政,纷纷制定相关规划,极大地支持了文旅产业的复苏和持续发展。一些地区专门出台文旅产业金融政策,如《关于促进首都文旅金融发展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陕西省文旅金融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将金融支持融于文旅产业发展政策之中。江西为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支持文旅产业政策,连续出台40多个政务文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包括《江西省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办法》《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中小微文旅企业贷款省级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对企业入库、贷款审批流程等进行了优化,对成功申请“文旅贷”的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给予擔保费全额补贴,贷款贴息达30%-50%。这些政策成为推动江西文旅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据。

(二)产业融合加速

2018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旅部,标志着文旅相关产业的融合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两者的融合已成为我国文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动力。在文旅产业总体发展良好的态势下,部分文旅产业正在拓宽文旅融合边界、培育关键主体、借助创新力量和优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突破文旅产业发展困境。通过制定文旅融合专项政策、创新文旅产品、培养文旅融合人才和打造智慧文旅等措施促进文旅产业融合;通过融合要素资源、打造多元产品、深化区域合作等方式促进文旅融合升级;文旅融合生态系统以市场建设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将文旅产业经营性和公共服务公益性有效结合起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双向融合、互相促进,文旅融合互动共进是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三)消费驱动加快

市场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文旅类消费的趋势为“食、购、娱、游、体、展、演”等诸方面,国家及地方政府为拉动消费,积极颁布相关政策,逐渐修复文旅企业供应链,使文旅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2023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640%,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内旅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5]江西2023年五一假期,全省各级策划开展900余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文旅活动,18家景区接待人次突破10万人次,落地一大批融合特色文化符号、生活氛围和商业业态的文旅产业项目,如南昌滕王阁景区、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明月山富硒温泉旅游景区以及其他多元场景化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消费,有效促进文旅消费的加快发展。

(四)红色资源优势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南昌八一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万里长征集结出发、安源工人运动、永新三湾改编等,各类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全省现有革命旧址2960处,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50多处,遍布全省11个设区市,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教育基地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红色教育研学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西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井冈山成为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领跑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大量以江西红色故事背景为原型创作的影视作品、舞台剧被搬上大荧幕、大舞台,其中江西卫视原创研发的红色人文季播节目《跨越时空的回信》因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备受好评,目前已成为全国宣扬红色文化的特色品牌。江西的红色资源具有品牌大、数量多、条件优等特点,挖掘开发的同时保护好这些红色资源,将为发展江西红色文旅产业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五、江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多路径探究

(一)深化金融支持为文旅赋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创新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深化文旅产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开展文旅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探索建立适应文旅产业发展要求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与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金融合作模式,畅通金融与文旅的对接通道和协调联动。

1.加强金融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因地制宜出台适合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扶持制度,提供多方位的金融组合政策规定,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文旅产业的金融支持,加强金融惠企纾困,推动传统文旅企业转型升级,设立供需对接、政策设计、信用管理、顾问辅导、协同发展等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扶持新兴文化产业项目以及文化技术产业项目。探索建立文旅项目资产及产品评估体系,设立“文旅项目白名单”“文旅融資重点推介企业名录”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融资对接活动,加强文旅项目与金融资本的深度交融。

2.创新文旅信贷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新型信贷方式,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和加强对文旅项目的信贷服务。创新抵押贷款方式,完善文旅资产抵质押担保规则,优化抵质押物价值评估机制,拓宽抵质押物担保范围,加大对文旅企业融资担保力度。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制定减税降费、风险补助、项目补贴方案,促进信用信息使用,改善文旅企业征信服务。创新小微企业融资信用,评定小微企业信用等级,鼓励以版权、著作权、文化创意、旅游IP等知识产权方式进行抵押融资。丰富文企信贷产品,用好用活“文企贷”“文旅贷”“文投基金”等金融工具,创新推出“文创贷”“民宿贷”“农家乐贷”“非遗贷”“景区开发贷”等支持文旅项目建设。

3.育强文旅产业经营主体。一是创新股权融资方式。支持自然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具有较好收益的文旅项目探索开展公募REITs试点。探索资产证券化ABS运作模式,加强存量项目证券化融资。二是支持直接上市融资。深入实施江西文化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鼓励和提倡有一定实力的文旅企业上市,谋划融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开发行股票,重点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规模大的文化企业,为新产品的研发和文旅产品提质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发挥债券和基金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需求。鼓励证券公司、银行与文旅企业合作成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发行基金或债券,孵化有潜在力量的文旅企业,壮大已有文旅企业的实力,拓展文旅产业规模。

4.创新文旅消费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文旅消费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文旅消费贷审批流程,推广线上秒批模式和线下T+1贷款快速审批机制,创新便捷适宜的文旅消费信贷产品。2023年下半年江西省统筹安排省级商务发展资金1亿元用于发放消费券。为引导消费券发放平台企业配套优惠政策,提升消费券发放效果,应鼓励金融机构围绕“衣食住行游”,利用自身平台渠道推出信用卡消费立减金、减免商户手续费等优惠活动,助力居民文旅消费活力释放。

(二)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文旅产业

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旅产业,通过开放平台、资源共享、协作协调等方式,推动文旅产业要素合理集聚,促进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建文化企业集群协同发展生态。一是要推动文旅企业与社会力量加强协作,推动文旅企业产品、技术和创新成果融入社会力量生产链、创新链和供应链。支持社会资本对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景区旅游、文创产品开发、非遗文化体验、文化传播运营、文化消费终端等的投入,推出更多的文旅创新产品,丰富文旅产业市场和业态,打造出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文旅产业项目。二是要利用多元手段拓展文旅企业社会投融资途径,着力降低文旅企业融资成本,破除文旅项目融资障碍,根据需求有步骤有计划地放开文旅市场,降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通过进一步创新文旅服务组织形式支持文旅人才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各地区创建社会合作试验区,推动文旅与社会力量全面对接,共同盘活文化资源,持续丰富优化、补齐配强文旅产业链,激发产业合力,促进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到文旅行业当中。

(三)深化文旅产业数字化战略布局

要大力实施数字化战略行为,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坚持数字赋能,以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引领,培育壮大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可视化、体验式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充分运用数字文化产业形态,推动赣鄱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顺应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VR等技术,培育壮大数字出版、数字演艺、数字动漫、电竞游戏、元宇宙等重点数字文化产业,促进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合作,促进数字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强化数字在艺术、文娱、美术、展览等文化行业中的应用,鼓励传统文化行业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规范推广流量转化、体验付费等模式,推进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式、新要素结合,让优秀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

(四)培育本土文旅产业品牌

随着旅游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旅游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聚焦年轻消费群体个性化、定制化的潮流消费观,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旅游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江西要加大实施赣鄱文化品牌引领战略,充分挖掘和整合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客家文化、陶瓷文化、中医文化、赣剧文化、书院文化、阳明文化等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格局。集中打造景德镇陶瓷、黎川油画、余江木雕、南昌VR等赣鄱特色文化品牌产品。着力塑造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吉安庐陵人文谷景区、南昌699文化创意园等省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品牌,提升景德镇三宝国际瓷谷景区、赣州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和赣坊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南昌安义古村群、修水黄庭坚故里等景区品牌影响力。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博物馆原创IP,大力塑造以“文”承载情感意义并接受市场检验的符号、形象、元素、故事和载体。

(五)创新打造高端文化会展活动

要积极推介文旅产业项目和文旅产业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项目展销或招商活动,吸引各地资本进入文旅产业,推进文化产业招商入赣,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文旅产业引客入驻,重点展示江西文旅新进展新风貌。通过数字显示技术、配套和终端、最新影视动画、图形数字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类新颖技术,打造人机交互的文旅场景、元宇宙、动漫游戏、二次元、电子竞技等数字文化新业态,打造沉浸式互动性体验场景等新成果,加大引进更多知名度高、发展前景好的文旅企业落户江西,提高文旅产业活力。积极引进承接全国性大型展会项目,高质量举办世界VR产业发展大会、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江西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江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南昌国际军乐节等高端文化品牌活动,充分发挥进博会、消博会和口岸功能平台作用。建立国际、国内重要文体赛事酝酿申办工作机制,组织全省优质企业参与,积极引入国内外重大赛事等大型文化活动,如南昌全国电竞大赛、动漫展、电竞展、VR运动会等数字文娱赛事活动,扩大中高端消费;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举办文化庙会、戏曲节、观鸟节、赏花节、美食节等文旅节庆活动,从更高更广层面推动会展环境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進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2-10/25/c_112 9079926.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ov.cn/xinwen/xinwen/2020-02/28/content_5484361.htm.

[3]杨小冬.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J].人民论坛,2022,(24).

[4]江西省统计局.社科文处处长万玲解读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数据[EB/OL].http//tjj.jiangxi.gov.cn/art/2021/2/5/art_40939_318437 9.html.

[5]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EB/OL].https://www.mct.gov.cn/whzx/whyw/202305/t2 0230503_943504.htm.

Exploration of Multiple Path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ies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xi’s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ies as an Example

Wan Mengkang Zhang Fan Wang Liyi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meeting the needs of multiculturalism,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isplaying a good international image to foreign countries.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ies entered an important perio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related industries continued to improve,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ies, bu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Jiangxi’s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ies has been strong 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hortcomings such as a small total industrial scale, weak capital support, and weak digital development. We should further explor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Jiangxi’s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ies from aspects such as deepening financial support, encouraging social participation, implementing digital strategies, and cultivating local brands.

Key words: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i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xploration of multiple paths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路径探究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中职学校推行校企合作的路径探究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