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兑现 特高压板块进入确收高峰

2023-10-28 11:35王东岳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37期
关键词:归母风光特高压

王东岳

近期,A股上市公司开始进入三季报业绩密集披露期。截至10月25日,有超过30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含一年内IPO企业),其中业绩预增家数超过230家,占比76.67%;76家上市公司正式发布了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其中73家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占比超过96%。

按行业区分,前三季度,汽车、光伏、医药、电力等板块业绩表现整体向好。电力板块中,特高压行业继续延续了上半年增长的趋势,多家行业公司实现经营业绩的大幅增长。

2021年以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力系统建设提速,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对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提出新挑战。为适应新趋势,电网升级改造建设投资规模持续提升,推动行业空间不断扩容。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中国特高压建设已开始进入确收高峰。未来,伴随风光大基地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特高压板块仍有新增空间。

近日,多家特高压行业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平高电气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47亿元,同比增长21.51%;实现归母净利润5.52亿元,同比增长209.6%。金盘科技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73亿元,同比增长49.74%;归母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98.3%。

1-9月,思源电气实现营业收入85.81亿元,同比增长22.55%;归母净利润11.48亿元,同比增长46.14%。华明装备实现营业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21.23%;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增长59.98%。

三季报中,上述公司均表示,电网建设持续提速,推动公司市场开拓成果显著,可执行项目陆续履约交付,带来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截至2022年,中国西部、北部地区拥有国内80%以上的陆地风能、60%以上太阳能和70%以上的水能资源,但同时全国70%的能源负荷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因此,中国的清洁能源资源与用电负荷呈逆向分布特点。

在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用户侧负荷结构变化的背景下,电力资源与负荷不均问题对大电网和跨区域输电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上需要对电网加大升级改造投资力度,特高压投资建设应时而动。

特高压输电是由1000KV及以上交流和±800KV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特高压输电技术,特别是直流输电被看做当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最优解决方案,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

伴随特高压建设的持续加码,特高压行业的整体投资规模持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特高压运输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不断增加,从2015年的8.54%增长到2021年的30.1%。“十三五”时期,中国特高压建设总体投资规模约为2800亿元人民币。

规划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中国特高压电网的总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较“十三五”时期提升近50%。其中,国家电网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特高压线路“14直24交”,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规划总投资金额3800亿元,预计可带动社会投资7600亿元;南方电网负责藏东南送粤港澳大湾区工程约200亿元,合计4000亿元。

根据国家电网披露,公司将超前谋划项目储备,做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电基地五个送出通道方案研究,力争2025年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2030年达到3.7亿千瓦,输送电量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50%以上。

券商人士分析认为,当前,特高压建设已开启确收高峰,伴随风光大基地建设进程持续推进,特高压仍有新增存量。

2022年1月,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委托开展“十四五”规划输电通道配套水风光及调节电源研究论证的函》中首次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为配套水风光等能源基地,将规划建设“三交九直”12条特高压通道,实现将西部清洁能源送到东部负荷中心。

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明确,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大基地总装机容量达到4.55亿千瓦(455GW)。

其中,“十四五”时期,风光基地规划建设总装机规模约200GW,包括外送150GW、本地自用50GW; “十五五”时期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规模约255GW,包括外送165GW、本地自用90GW。

风光基地建设对配套的特高压建设提出要求,但截至2022年年末,配套风光基地特高压数量不多。根据国盛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年末,中国已累计投运的“22直17交”特高压输送通道中,仅有5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剩余套高压输送通道仍以输送西南水电、西北煤电为主,远不能匹配风光大基地外送需求。

在存量特高压线路不能有效覆盖全部风光一体化大基地项目通道需求背景下,新建特高压通道成为必然选择。

按照中国银河测算,一般情况下,一条直流特高压输点通道最多可配送约10-12GW新能源装机。“十四五”时期建设总装机量200GW,外送150GW风光大基地,对应需要约12-15条直流线路。以此计算,“十四五”时期,风光大基地需要新增外送通道容量约92GW,对应8-10条直流线路,目前已规划4条,缺口4-6条。假设“十五五”时期风光大基地外送装机中约有50%容量需要新增外送通道,则对应7-9条直流线路。

国盛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已申报的三批大基地投资规划中,首批规划基地項目规模为97.05GW,上述项目预计2023年年底全部投产;第二批申报规划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为455GW,预计需要33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其中“十四五”时期预计19条,“十五五”时期预计需要14条;第三批已申报规划建设规模暂为190GW,假定外送规模为95GW,则需要8条外送通道。

数据显示,正常情况下,直流特高压线路投资成本一般约200亿-250亿元/条,交流特高压线路投资成本则一般约50亿元/条。依此计算,15条跨省直流特高压线路投资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18条交流特高压线路投资总额将接近1000亿元。

除国内市场外,海外市场建设也有望成为特高压产业新的增长路径。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了特高压项目商业化的国家,相关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国际上具备领先优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2015年,中国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2016年,中国发起成立了全球能源合作组织(GEIDCO)。按照GEIDCO提出的“6+3”跨国电网通道建设规划,计划到2035年建设互联互通工程36个,路径长度均约5.5万公里,总投资约1067亿美元;2023-2050年间新增工程31个,路径长度均约7.1万公里,投资约1555亿美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中国已与周边国家建成10多条互联互通输电线路,并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与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

国盛证券指出,“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及地区电力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一方面可以提高各国电力供应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区域内电力资源共享,缓解各国电力消费不均衡现象。而国际间电力输送通常距离较远,需要持续、稳定、高效的传输技术支撑,中国特高压技术兼具上述优点,且经过多年发展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跨国电力输送的最佳选择。

在此背景下,包括换流变压器、换流阀、GIS、直流保护系统、直流穿墙套管等在内的特高压核心设备将明显受益。

具体而言,根据国盛证券测算,2023-2025年,特高压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430亿元;“十五五”时期,特高压当前市场可见空间预计约为5870亿元。上述两个时期,核心设备市场空间分别达856亿元和1462亿元。

同时,在核心设备中,直流特高压设备将贡献主要市场空间。2023-2025年,直流特高压核心设备市场规模预计约为845亿元,“十五五”时期,直流特高压核心设备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430亿元。

猜你喜欢
归母风光特高压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79.74亿元
风光新580
风光如画
A股三季报:盈利底显现成长股亮眼
风光ix5:当轿跑邂逅SUV
A股整体业绩增速下滑
“漂亮中小板”
各国首都风光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