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如何提升业务水平

2023-10-30 04:56曹培存
经营者 2023年8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

曹培存/文

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执行、内控建设的持续推进、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仅面临工作量的大幅增加,更要应对新形势所需业务能力的综合考验,在此背景下,我国大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纷纷陷入“本领恐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如何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如何才能提升业务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对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提升、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通过“以学治慌”的思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提出相关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人员 业务水平 提升策略

当前,受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一方面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普遍存在业务水平无法满足岗位需求,财务人员队伍整体建设未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等问题。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必须积极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肩负起身上的重大使命,努力做好财务工作。

新形势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形势下的新要求

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实施的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提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且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体系,为行政事业单位准确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运行成本、实现政府财务报告的科学编制奠定了基础。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独立核算,以相互补充的形式共同反映单位的财务信息与预算执行信息。与此同时,利用财务管理结果明确预算执行情况,使预算支出结果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得到充分反馈,为实施全面绩效管理提供了方法和路径。这些新的变化对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形势下的新要求

为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9月1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这是从国家层面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出的战略部署,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突破口。当前,在中央财政的推动下,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努力推动绩效管理范围和层次不断拓展,并初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体系。然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系统性工程,既要加快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又要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工作机制。这些新的变化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将绩效的理念融入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全过程,同时也要求财务人员摒弃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朝着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方向转型,以求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1]。

政府过“紧日子”形势下的新要求

2020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等大背景下,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对此,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坚持过“紧日子”要求,落实好“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责任追究体系,切实加强收支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树立节约意识,削减低效无效支出,让每一分钱花出效益,确保资金使用达到预期目标。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形势下的新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精神,当前中央和地方都在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工程[2]。预算管理一体化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主要载体,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算管理各模块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并最终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使预算管理实现从编制到执行、从核算到决算的闭环管理,为构建“资金运行高效、控制体系完整、财务报告全面、单位权责清晰、绩效导向显著”的现代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变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系统思维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现状及原因

知识水平不足、主动学习不够

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教育以企业会计为主,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和职业考试均是如此,这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靠各级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而培训更多针对某一特定业务或以处理某些具体工作为主,难以系统提升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加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部分财务人员不是科班出身,且老龄化问题严重,影响了财务人员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人员主要通过职务及职级实现晋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主要通过专业技术职称实现晋升。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系列职称不是单位的主系列职称,在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方面,相较于单位的主系列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使获得更高级别的职称,受制于单位岗位设置和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偏好,财务人员晋升空间也相对较小,这削弱了财务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出现知识结构老化现象[3]。

业务能力弱化、知识结构单一

由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预算使用财政资金,并顺利完成政府赋予的工作任务和职能。这必然导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办事,缺乏对资金管理的创新意识,长此以往,许多财务人员形成了一种简单固定的业务模式。他们很少尝试学习掌握新技能,也很少关注财务政策前沿和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业务能力弱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

综合素养不高、适应能力不强

信息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风险管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改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对大多数财务人员而言,传统财务专业能力尚可,但对适应当前形势要求的财务综合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明显不足。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既熟悉财务业务,又掌握信息化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4]。

政策把握不准、职业判断较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向深化和逐步推进,以及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党和国家先后出台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财经政策。这些法规、制度、政策,有的具有较强的刚性,只能“一刀切”,便于理解操作,很少有矛盾;而有的政策具有很大的弹性,只规定了一个上限和下限,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灵活调整;有的政策与规定比较笼统,只是单纯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与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自主选择;还有的规定并不是专门针对单位所在行业,但又与单位工作密切相关,需要单位参照这些规定来执行;甚至有的政策、规定不仅与某些制度条例相衔接,而且与某些法律法规存在联系,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必须弄清哪些是制度的界定,哪些是法规的界定。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具体执行中必须主动学习、反复思考、深入领会,才能准确把握这些政策和规定。这对广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财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非确定的会计事项和业务作出的判断和决策,具有主观性、专业性和风险性等特征,主要受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工作经验等主观因素,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单位管理制度等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一名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提升策略

紧盯时政,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学习与研究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首先要讲政治,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促使自身政治素养不断提升,及时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各项与财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各项财务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以及地方为贯彻“八项规定”出台的各项实施细则,大多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当前在中央和省级实行的巡视制度,省级以下建立的巡察制度,都将财务作为巡视巡察的重点予以关注,财务人员必须学会利用巡视巡察反馈意见加强和改进自身的财务工作。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六稳”“六保”和政府过“紧日子”等一系列要求,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财务人员要第一时间学习并加以领会,切实将党中央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5]。

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财务综合素养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提升以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实施能力为主的财务综合素养。

“精核算”是基础。会计核算结果直接反映《政府会计制度》、全口径预算管理在单位的落实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加强核算能力培养,深刻领会财务会计及预算会计的原理和精髓,精准编制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全面、准确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支持[6]。

“准预算”是手段。科学准确的预算是指依据各项经济活动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资金,避免资金浪费或闲置,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提高预算管理重视程度,并结合单位实际需求对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逐步构建起标准、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必须高度重视预算的执行结果与效益,在不断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支撑下,建立起单位内部行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全面优化与提升,最终达到提升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目的。

“强内控”是保障。想要实现公共服务效率的提升,提高财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防止舞弊和腐败现象的发生,需要加强对单位内部权力的有效制衡,实施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既需要一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硬件”基础,更需要一批高质量内控人员作为“软件”支持。这就需要单位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深入研究分析,将内部控制建设的普遍原理同单位自身实际相结合,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制度体系并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改变当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形式重于实质”情况,发挥好内部控制在保障和促进单位高质量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以提升自身内部控制实施能力为抓手,推动单位内控管理迈上新台阶。

业财融合,以大财务观推动个人和单位实现大发展

业财融合不是业务和财务的简单融合,而是组织架构与人员岗位、制度与流程、系统与数据的全面融合。只有这样,财务才能真正反映业务,并以服务的态度为业务提供经营分析、决策支持和资源分配等支持。业财融合首先需要财务人员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日常事务性和审批性工作中抽身出来,努力做到熟悉业务、深入业务,并抓住业务关键控制点。其次,财务人员要将风险控制的思维从合规性审查向价值创造转移,不能简单地向业务部门说“不”,而是要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灵活应对,给出解决方案。最后,财务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大数据分析技能,学会运用量化指标体系,为单位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行政事业单位应将业财融合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业财融合向智能化等更深层次发展,努力推动财务工作和财务人员实现转型升级[7]。

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拥有一支思想过硬、工作踏实、业务精湛的财务人才队伍,对单位健康发展和防范财务风险至关重要。各单位应高度重视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精核算、善理财、懂管理的复合型财务人才队伍。同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强化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努力提升财务综合素养,培养大财务观,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为单位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