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预决算差异及衔接工作的探究

2023-10-30 04:56朱超
经营者 2023年8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事业单位资金

朱超/文

预决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单位资金的供给质量。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预决算需要结合公共财政管理的具体要求,通过地方人大和财政部门的审核,以报表的形式体现单位的周期性收支。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单位的预决算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出现脱节等问题,未能有效履行预决算管理职能,需要单位有关人员分析差异成因,并采取有效的衔接措施。文章简单阐述事业单位预决算衔接的意义,再结合实践深入分析出现预决算差异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有效的衔接措施,希望可以为优化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提供参考,助力事业单位稳健发展。

事业单位 预决算 差异 衔接

事业单位预算指的是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财政预算报表并提交给有关部门审核,是单位对内部经济状况的总结和分析,而事业单位决算指的是事业单位统计自身实际的资金支出。事业单位预决算关系紧密,需要高效配合。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单位预决算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单位服务水平的稳步提高。基于此,探究事业单位预决算差异及衔接工作,对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事业单位预决算衔接意义

分析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可以发现,预决算衔接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落实预决算管理工作,有利于单位检查项目投资规模及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性,从而帮助单位提高预算的可行性。

其次,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控制预决算差异和强化衔接,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单位的可支配资金,促进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单位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再次,事业单位如果不能做好预决算管理工作,就会导致预算和决算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高效有序地开展预决算衔接工作,能保证各项运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减少成本支出,从而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1]。

最后,从预决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只有确定预决算衔接工作的价值,才能及时发现预算和决算之间的差异,并分析问题成因,使预算管理和决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保障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事业单位预决算差异成因

预决算基础不匹配

一方面,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预决算编制时,存在内容不全面、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一些单位未能在规定的时间进行预决算编制,只能在年终追加处理,影响了预决算效用的发挥。在进行项目支持预算编制时,许多项目部门对这一工作缺乏重视,未参与集体讨论,工作人员只能根据往期数据进行预决算编制,整体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导致预算和决算脱节。

另一方面,许多事业单位在编制决算报表时,将收入支出总表纳入预算数据中,但是未将其渗透到其他报表当中,所以预决算编制人员只能整理和比较有关数据,无法深入细致地分解、分析数据,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直接影响预决算之间的差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环节对预决算差异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许多单位编制的预算内容不够全面。在分配财政资金的过程中,预算收支在财政整体预决算收支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许多资金属于财政部门的预算范围,虽然能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但无法满足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2]。

其次,许多单位在编制预算方案时缺乏前瞻性。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方案的过程中,未全面梳理自身的实际情况,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收支问题,在后续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单位实际需求调整预算方案,影响了预算的刚性,容易出现决算超过预算的情况。

最后,许多单位没有采用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存在许多漏洞,预算和决算明显滞后,使得单位的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不匹配。

预算执行控制不到位

一方面,一些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调整的情况,加剧了预决算之间的差异。单位编制的预算过于粗放,未能细化到具体的部门和项目当中,使得在后续执行过程中经常需要调整。同时,一些单位会利用备用金进行预算追加,这进一步拉大了预决算之间的差异。

另一方面,许多单位未能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执行监督管理机制。通常来说,预算执行需要受到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但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外部监督流于形式,内部监督部门无法履行职能,使得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约束,增加了出现预决算差异的概率。

预算决策规范性不足

许多单位未能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核算机制,为预决算差异问题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在决算阶段,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单位无法保证所使用数据的可靠性,使得决算数据所反映的单位收支情况不真实,预决算差异问题接踵而至。同时,单位未深入分析决算数据,没有调查和研究预算环节存在的问题,导致在下一会计年度预算编制时,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依然存在预决算差异问题。

事业单位预决算衔接措施

高度重视预决算管理,推进预决算有效衔接

事业单位在预决算管理过程中,要明确预决算工作的地位,促使单位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基础性工作的规划设计,助力预决算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事业单位要动态分析预决算有关工作的执行情况,尤其要促进财务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检查各项业务的衔接情况,充分满足财务部门的利益诉求,为预决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保障。事业单位要在内部宣传预决算知识,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参与素质培训,使他们深入了解预决算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落实各项工作[3]。

其中,决算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还为单位优化各项工作提供了依据。事业单位在进行决算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而要量化处理各项数据,多维度、多方面分析决算数据结果,通过环比、定比、对比等不同方式,剔除相关因素带来的影响,把常态化数据作为重点分析对象,从而将结果作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依据,为控制预决算差异奠定基础。

夯实预算编制基础,明确预算编制标准

首先,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以政府部门发布的有关预算管理文件为基础,但政府编制的预决算标准只是一个基本的参考,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预算编制标准,从而规范预算编制过程,保证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其次,预算编制工作涉及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员工,需要单位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因此,要想保证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合理化,需要调动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事业单位要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单位领导和各个部门负责人,主要的任务是结合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计划。小组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收集和编制相关资料。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遵循合理性、前瞻性、可行性等原则,加强各个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积极调查研究各类数据,组织有关人员论证项目需求的真实性,以往年的资金支出规模和分配情况为基础,灵活使用零基预算、增量预算等方法,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4]。

再次,事业单位要构建科学完善的预决算参考框架体系,通过有效整合不同部门的报表,有效对应上一年度决算与本年度的预算,以保证预算参考机制的有效性,减少单位预决算之间的差异,保证单位各个项目资金支出预算的科学合理性,提高单位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财政资金支出控制能力。

最后,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收支分离管理模式,设置专门的账户管理资金收入,并在项目资金支出中设立规范的执行标准。同时,要明确和规范预算编制流程,提高预算编制工作效率,以有关部门下发的预算指标作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从而确保单位确立的预算指标更加科学合理,为控制预决算差异提供助力。

确定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控制预决算差异

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确定科学完善的预算定额标准,这是有效控制预决算差异的有效手段。

首先,事业单位要平衡收支,保证预算额度与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相匹配。同时,单位要结合当地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日常工作的实际需求,确定合理的预算额度,保证其具有参考价值。

其次,事业单位要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划分不同部门的职能,并对预算管理进行类别划分,充分考量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和资金支出方向,突出各个部门工作任务的预算特征。同时,事业单位要科学处理不同部门预算之间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合理问题,充分考量各个部门工作的特殊性,在满足部门工作需求的基础上,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有效控制预决算差异。

最后,事业单位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效控制预决算差异,避免支出标准与预算脱节。单位管理人员要及时解决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问题,在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指引下,严格高效地落实预决算工作计划,有效控制预决算差异,防范资金支出标准和预算脱节的问题。

加强约束预算执行过程,落实责任机制

事业单位在设计预算执行方案时,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从而为业务开展提供预算供给方面的支持,保证预决算任务安排的合理性,为执行方案的创新和落实奠定基础。有关人员要全面梳理影响预算执行效果的各种因素,特别要科学分析哪些环节存在随意使用资金的问题,增强相关制度的约束力,为预决算衔接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要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深入调查资金占用情况,结合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关键环节监督和审计资金资源占用问题,提高预算执行刚性。管理人员要对维护公共资源的各项措施进行价值分析,尤其要注重总结人力资源培训和软硬件维护等方面的有效性,为优化预决算衔接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突出项目经费的使用价值,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事业单位要编制科学规范的预算资金支付方案,明确有关人员的执行责任,将落实预算的工作任务分配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并动态监督资金的支出进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约束,合理控制预算调整事项。单位要在内部设立预算执行监督部门,将预算编制、大额项目预算调整、大额资金款项支出等作为“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处理,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调整流程,规范预算调整申报和论证工作,从而保证预算的刚性,避免出现随意调整预算或者超预算支出的情况。此外,事业单位要全面核验决算数据,及时识别人为调整的问题,保证决算数据能准确反映单位资金的实际支出情况。

健全预算审计监督机制,全方位监管预决算过程

为有效控制预决算差异,做好预决算衔接工作,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

首先,事业单位要全面梳理内部预决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审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动态监督和科学审计预算落实、编制、财务决算审批核准、费用支出会计核算等环节。比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关人员要动态检查不同类型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资金支出的合规性[5]。

其次,事业单位要跟踪和检查重大项目的预算指标落实情况,及时对各类资金的支配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依托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以免出现超预算支出和资金流失等问题。

最后,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有关人员要检查编制过程的合规性和使用方法的合理性,通过设置合理的预决算差异标准,将二者的偏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预决算差异与这一范围相匹配,则表明预算指标具有可行性,管理人员要合理奖惩有关人员,反之,如果超过这一范围,就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作为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预决算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单位的创新发展效果。实践中,单位有关人员要树立正确的预决算管理意识,不断优化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环节,通过构建审计监督机制、培养人才队伍、完善责任机制等,有效缩小预决算之间的差异,做好二者的衔接工作,从而为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助益。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事业单位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