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探讨

2023-10-31 10:33唐凡茗程卫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7期
关键词:实验室专业建设

唐凡茗,程卫进

(桂林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酒店行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带动了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17 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有608 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和会展策划与管理7 个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有1 086 所[1]。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已然成为培养酒店行业发展所需专业人才的保障。酒店行业具有较强的服务特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提升,消费者对酒店行业服务质量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这对酒店行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不仅要在人才培养数量上满足行业需求,更要在质量上符合消费者期望[2]。然而,当前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未满足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酒店管理专业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酒店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只有配合实验实训,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3]。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投资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然而,当前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并且在酒店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也必须紧跟酒店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总结分析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1 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在学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不仅理科课程需要配备实验室,许多文科课程也应当配备相应的实验室,以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强化所掌握的专业技能[4]。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验室两种类型,对于推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科发展而言,一方面,酒店管理是旅游学科的主要分支,高校通过安排实验课程,可以优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进一步丰富旅游学科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依托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高校能够申报大量旅游、酒店相关科研项目,引领旅游学科发展。对于专业建设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不仅满足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认知及掌握实训操作技能的需要,其还是酒店产品设计与创新模拟、酒店经营与管理的实践平台以及学生创新创业及相关比赛训练的重要场地。通过在实验室进行酒店管理实验操作,高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加符合酒店行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高校应当充分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实现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服务社会发展的目的[5]。

2 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深入发展,实验教学逐渐成为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人才的重要路径,越来越多的高校投资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一方面通过模仿实际酒店的前厅、客房、餐厅、酒吧等进行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与酒店合作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为酒店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提供重要保障[6]。但是,由于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较晚,许多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主要是为了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教学需求而建设,其整体要求相对较低,建设效果差强人意[7]。目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系统性建设缺失

受传统教学与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缺乏清晰的认识,重视程度不高,且主要根据某门课程或某个单一化的专业领域进行建设,未能充分结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的作用有限。

2.2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培养乏力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加强了对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有效推动了酒店管理实验教学的发展。但是,国内各大酒店集团同期加速推动酒店改造升级,新型酒店及管理模式的出现,要求高校实验室相应地进行实验场所改革和设施设备更新。然而,许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一次性集中投入资金,后续投入不足,致使实验实训内容与酒店实际情况脱节,无法培养出酒店行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8]。

2.3 设施设备老旧,功能不够完善

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许多高校在建设完成后,缺乏对实验室的有效维护与保养,导致部分设施设备老化,且在资金缺少的情况下,设施设备未能及时更新换代。此外,多数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主要模仿实际酒店的某一局部功能进行建造,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存在不足[9]。在硬件方面,实验室面积和设施设备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例如,房务实验室只是摆放了几张大床,学生只能完成铺床训练,对于客房风格设计、物品摆放、卫生清洁等无法进行练习。在软件方面,由于仿真虚拟实验系统成本昂贵,在很多高校,学院层面有心购买,但难以获得学校层面的支持,导致很多高校仅有少数几套甚至没有酒店管理仿真虚拟实验系统。

2.4 使用效率低下,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使用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严重是目前部分高校存在的共性问题[10],其原因主要在于:其一,某些高校因为专业评估需求盲目建设实验室,未能进行系统规划,导致大量设备引进后无法投入使用或使用次数极为有限;其二,实验室开放程度较低。为了减少管理、维护等成本,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仅在上课时对任课教师和学生开放,其他时候则处于关闭状态,而高校除了实验室,更多的是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因而,大多数课程被安排在了多媒体教室,仅有少数实验课程被安排在实验室,导致实验室使用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2.5 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专业人才

相较于理工类学科,文科实验室建设起步较晚,因而,许多高校的文科实验室管理制度主要从理工类学科实验室移植过来,导致出现“水土不服”等现象。文科实验室建设方面与理工类学科实验室存在较大的差异,完全的照搬套用会致使各项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不能真正满足文科实验室管理的需要。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安全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开放制度、实验管理人员聘用与考核制度等都不够规范与健全,影响了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另外,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的来源主要是旅游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员和酒店行业工作人员[11],前者缺乏足够的行业实践经验,后者理论储备知识不足,二者都难以有效开展酒店实验课程教学。一些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员由专任教师兼任,其忙于教学和科研,疏于管理实验室,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2.6 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突出,校外实训练习作用有限

高校实验室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12]。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教学在我国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较为欠缺。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主要用于少数几门实验课程教学,多数情况下处于闲置状态,与之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科研项目十分缺乏,其与社会及酒店企业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未能很好地服务社会。在许多高校与酒店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中,其培养模式往往无法达到实训教学要求。一方面,由于酒店部分岗位稀缺,学生通常被安排在前厅、餐饮、客房等基层部门,难以有效满足全部学生的实践实习需求;另一方面,出于方便管理的需要,学生往往长期被安排在同一个岗位,无法实现轮岗,实训结束后,学生通常只掌握了某一专业领域的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有限。

3 促进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3.1 深化认识,科学系统建设实验室

在现代教学实施过程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作用。酒店管理专业应用性强的特性决定了实验室在其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之于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的重要作用,切实地将其打造成为酒店行业专业人才的孵化基地。在此基础上,高校应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专业发展定位,准确预判未来的实验室类型和功能,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和日程表,科学、系统地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群。

3.2 加大投入,不断丰富实验室功能用途

高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需要兼顾硬件和软件。首先,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和实验设备正常运转。一方面,对于空间有限的实验室,要进一步扩建,保证能够容纳班级大部分学生,且每一位学生都有足够的实验器具可操作。另一方面,对于陈旧实验室及其内部设施设备,要及时更新改造,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并且对于迫切需要的大型或精密设施设备,要及时引进,以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其次,为实验室配备适量的有利于推动教学、科研、竞赛等发展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不断丰富实验室的功能和用途。

3.3 与时俱进,全面培养酒店管理高质量人才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酒店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职业和新岗位出现,智慧化、数字化人才需求量持续增加。数字技术与酒店行业的融合促进酒店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营销模式等产生了深刻变革,出现了越来越多与数字化运营、管理及营销等密切相关的岗位群。这对还在按照传统岗位、流程、技能等进行人才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酒店管理专业要与时俱进,用“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而作为其转型升级重要支撑的实验室也应当积极融入数字化建设和教学理念,装配适应酒店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各类软件操作系统,按科学方式将当前新技术理念融入传统课程,培养高质量人才。

3.4 适时开放,切实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首先,高校应改变以往实验室除了上课时长期处于关闭状态的现状,将实验室定性为开放型实验室。高校应采用与图书馆类似的管理模式,教师和学生使用实验室前需要在线上进行预约,对于专业性较强或危险性较大的实验项目,须在专门时间进行,且必须有专业指导教师陪同。其次,高校应尝试推行“双证制”教育(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后者如调酒师证书、经济师证书等),将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纳入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与考核[13]。通常情况下,多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校内和校外实验室培训,能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实行“双证制”教育,高校能够拓展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用途,有效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

3.5 规范管理,大力培养实验室专业人员

高校应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探索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管理和人员发展的模式。其一,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转化传统实验室管理观念,确保实验室能为创新课程教学提供支撑和保障;其二,规范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其三,完善实验室财产管理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其四,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组建安全管理工作队伍,强化师生安全管理教育;其五,优化实验管理人员聘用与考核制度,实行以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实验室人事制度,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定期考核,加强培训,鼓励人员流动,同时保持相对稳定;其六,引进和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14]。

3.6 共建共享,着力增强实验室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高校应充分考虑内部院系之间以及与其他单位共建共享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第一,整合高校隶属院系之间的实验室资源,在内部实现共建共享;第二,与邻近高校加强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功能互补型实验室,强化以实验室为依托的科研合作,协同提升实验室科研服务能力,孵化出更具有价值及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第三,积极寻求与酒店企业合作,形成以实验室为纽带、长期稳定的校企战略联盟,并努力将战略联盟扩展到“政产学研”协同[15]。一方面,校方不断为酒店企业培养输送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人才,并将依托实验室取得的科研成果与酒店企业共享,提升酒店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酒店企业为高校提供真实的教学场景和丰富的实践岗位,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高校寻求与政府部门的合作,通过政府部门搭建与社会进行资源共享的桥梁,增强实验室的社会服务能力,扩大高校和酒店企业的知名度。

4 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是高校学生了解酒店行业、锻炼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如何建设好、发展好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已成为业内人士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老旧、使用效率低下、管理制度不规范、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突出等问题,提出从深化认识、加大投入、与时俱进、适时开放、规范管理、共建共享等方面改进和完善。总之,高校应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推动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迈上新的台阶,使学生掌握更完整、更系统、更实用的专业实践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实验室专业建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