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训练辅助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观察

2023-10-31 06:36羊元菊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肌电值漏尿肌纤维

羊元菊

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指患者在体力消耗、打喷嚏或咳嗽时腹部压力增加导致的小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高达49.0%,尤其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组织弹性降低、泌尿道及生殖器肌肉萎缩。压力性尿失禁会增加患者应激、焦虑和抑郁的风险,从而对女性的总体健康、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1]。本文采用盆底肌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130例。纳入标准:均因劳累、打喷嚏或咳嗽而出现不自主漏尿症状,无体育锻炼禁忌证。排除标准:接受激素替代疗法或参加其他尿失禁康复计划,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或其他类型尿失禁,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等。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补中益气口服液(浙江爱诺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 mL/支),每次10 mL,每日两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训练:① 开始进行盆底肌训练前,由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盆底肌肉的位置、结构、功能,以及进行盆底肌训练的原因、机制、临床表现。② 护士通过指检判断患者耻尾肌是否收缩,置于阴道后壁中部的指尖可向前和向上抬起,引导患者体验耻骨肌肉收缩的感觉。患者可在排尿过程中尝试中断排尿,放松,然后继续排尿,使患者体验到耻尾肌的收缩感,达到主动控制排尿的目的。③ 引导患者正确收缩盆底肌肉,盆底肌肉收缩时避免腹部肌肉和肱肌的收缩。盆底肌肉收缩1~2 s后放松,逐渐增加到收缩10 s后放松,收缩与放松的频率逐渐调整为1 ∶ 1或1 ∶ 2。症状好转后继续训练,直至当腹压升高时,患者可主动收缩盆底肌肉,以防腹压突然升高引起的尿失禁。每天至少交替进行三组快速收缩练习和一组慢收缩练习,运动过程中注意确保骨盆底肌肉不疲劳。两组均干预8周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 漏尿情况:记录干预前后1 h尿垫测试漏尿重量及平均24 h漏尿频率。② 盆底肌表面肌电值:使用MLD B4S生物刺激反馈仪采集肌纤维收缩时产生的肌电信号,收集患者盆底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收缩时产生的最大肌电值。③ 生活质量: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该量表包括社会尴尬、行为受限、心理影响三方面,共有22个条目,采用1~5分计分法,分值范围22~11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病程、产次、BMI等)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年龄49~59岁,平均(53.7±5.5)岁;病程平均(3.6±1.4)年;产次平均(1.1±0.4)次;BMI平均(23.5±3.8)kg/m2。观察组:年龄47~59岁,平均(54.3±5.2)岁;病程平均(3.5±1.3)年;产次平均(1.1±0.4)次;BMI平均(24.2±4.2)kg/m2。两组年龄、病程、产次、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64、0.42、0.00、1.00,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漏尿情况比较

由表1可见,干预前两组1 h尿垫测试漏尿重量及平均24 h漏尿频率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漏尿情况比较 ()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漏尿情况比较 ()

组 别例数1 h尿垫测试漏尿重量(g)平均24 h漏尿频率(次)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6513.6±3.68.8±2.28.8±2.26.7±1.7观察组6514.1±3.73.5±1.88.7±2.13.4±0.4 t,P0.78,>0.0515.03,<0.010.27,>0.0515.23,<0.01

2.3 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纤维最大肌电值及I-QOL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干预前两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最大肌电值及I-QOL评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纤维最大肌电值及I-QOL评分比较 ()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纤维最大肌电值及I-QOL评分比较 ()

组 别例数Ⅰ类肌纤维最大肌电值( μV)Ⅱ类肌纤维最大肌电值( μV)I-QOL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653.1±0.24.9±0.54.2±0.75.1±0.656.7±4.283.7±4.6观察组653.1±0.35.7±0.74.2±0.85.8±0.757.6±4.290.7±5.9 t,P0.00,>0.057.50,<0.010.00,>0.056.12,<0.011.22,>0.057.54,<0.01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被称为危害女性健康的5种慢性病之一,身体逐渐衰老、盆底肌肉支撑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膀胱括约肌松弛均会导致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还会引起焦虑等负面情绪[2]。目前,对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缺点在于见效慢、治疗周期长,患者常因依从性不高导致疗效不佳,仍需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盆底肌指封闭骨盆底部的一组肌肉,主要是由Ⅰ型肌纤维和Ⅱ型肌纤维组成的肛提肌,它以交错的方式附着在骨盆底部,并与韧带和其他组织一起将膀胱、子宫和直肠固定在盆腔内,盆底组织在支撑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以及维持女性排泄、生殖、性行为和其他功能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盆底肌训练的科学基础是由美国妇科医师凯格尔首次提出,他发现有系统的肌肉活动大大减少了肌肉的损失,因此盆底肌训练是改善肌肉功能损伤的最佳方法。运动过程中当腹内压力增加时,受损肌肉收缩片段的系统活动有助于更好地压缩尿道,正确进行盆底训练还可恢复肛提肌的本体感觉[4]。

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神经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躯体神经相互作用的影响。盆底肌训练通过对肌肉及周围神经产生刺激,缩短电位神经作用持续时间,增加神经纤维数量,提高神经兴奋度及肌肉收缩力[5]。而尿失禁患者常无法控制排尿,若尿失禁常发生在性生活中,可能会导致女性较低性活动频率、影响夫妻关系和谐;另一方面,长期尿失禁还可能引起会阴、下腹、大腿根部皮疹、皮肤感染、溃疡等多种疾病,进而造成患者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盆底肌训练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可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康复信心。

综上所述,盆底肌训练辅助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满意,可提高盆底肌肉肌力,有效改善患者漏尿情况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电值漏尿肌纤维
早期磁—电联合刺激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中药督脉熏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电生理评估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阴道产钳助产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分析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你被漏尿困扰了吗?
缘何会出现产后“漏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