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危急值在心内科中的应用价值

2023-11-02 23:20李爱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7期
关键词:心内科医护人员心电图

李爱珍

(明溪县总医院,福建 三明 365200)

危急值也被称为警告值,其主要是指在某项检验之中,其结果出现明显的异常。如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检验的结果与正常检验结果数据差异较大的情况,则可认为患者现阶段正处于病情危急的状态中,此时如果相关医师能够及时掌握此类方面的信息,则可获得最为及时的救治时机,及时予以患者高质量的治疗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1-2]。否则会存在较大的概率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失去最佳的救治时机,威胁患者的生命。而心电图危急值则能够对患者的生命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应,通过现阶段所获取的相关信息明确患者的生命状态,并予以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保障救治有效率的提升[3-4]。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危急值报告制度,结合医院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患者准确的检查,为医师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保障院内管理水平的提升。危急值的概念最早由George D.Lundberg[5]提出,之后引入国内,并形成了心电图危急值中国专家共识。其最早主要在检验科室开展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其已经被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科室。本文将探究分析心电图危急值在心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电图危急值患者共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7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为26~81岁,平均年龄为(68.33±2.61)岁,其中门诊患者40例,住院患者36例。

1.2 方法 患者在送入抢救室10 min内落实患者的心电图检测,采用心电图机进行普通心电图的采集,采用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落实动态心电图的采集。由2名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所采集的数据以及信息进行全面的整理以及分析,将符合心电图危急值标准的相关患者以及信息及时告知医师,由医师结合数据信息以及患者的实际病情,予以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救治措施。

1.3 观察指标 心电图危急值判定标准:由相关医护人员共同整理院内心内科以往的病例资料,收集整理相关文献,明确院内心电图危急值的判定标准。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坏死的判定标准:患者心电图显示存在病理性Q波、缺血型T波以及损伤型ST段抬高改变。②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判定:患者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P波常出现不清晰,心律规则,其频率表现为150~250次/分,QRS波形态与时限均正常。③快速型心房颤动的判定:患者心电图出现纤颤波,频率在350~600次/分,不存在正常的P波,心室律呈现为绝对不规则的状态。④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判定:患者心电图存在≥3个的室性异位搏动,心房独立活动与QRS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且QRS的时限超过0.11 s,心室的频率在150~200次/分,其中ST-T波的改变频率较高。⑤多形性室速的判定:患者心室率超过200次/分,主波呈现为正负方向的变化,心室扑动,不存在正常的QRS-T波群存在。⑥心室颤动的判定:患者QRS-T波完全消失,而出现连续、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250~500次/分。⑦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判定:患者存在窦性组织,且出现一漏博间歇。⑧窦性静止的判定:患者不存在P波以及P-QRS波,过长时间的窦性心脏停搏R-R间期超过3.0 s。⑨高钾血症的判定:患者心电图表现T波峰值高,严重出现窦室传导等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⑩低钾血症的判定:患者S-T段出现下移,Q-T间期出现延长,且U波出现。

2 结果

2.1 心电图危急值资料来源 在76例患者中,31例患者危急值资料来源于普通心电图,45例患者危急值资料来源于动态心电图。在患者类型方面:以老年群体居多,年龄越大出现心电图危急值的数量越多,具体结果如下。在20~30岁的患者中:普通心电图共9例,动态心电图共12例,患者共21例。在31~50岁的患者中:普通心电图共10例,动态心电图共15例,患者共25例。在51~81岁的患者中:普通心电图共12例,动态心电图共18例,患者共30例。

2.2 患者心电图危急值实际情况 在76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共20例,窦性心脏停搏患者共8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共13例,高钾血症患者共6例,低钾血症患者共8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共5例,高侧壁心肌梗死患者共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共4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4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共4例,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共1例。

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共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9例,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共3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共2例,心室扑动患者共2例,心室颤动患者共4例。

2.3 心电图危机报告分析结果 通过落实院内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时明确了患者的实际病情,均予以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其中60例患者均立即接受治疗,16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3 讨论

危急值报告制度最早于检验科室开始实行,在国内至今已经具有超过40年的应用经验,现阶段危急值报告制度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科室工作之中,对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管理同样呈现出越发重视的趋势[6]。通过危急值报告对患者的实际病情状态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时明确患者病情的改变情况进而予以其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7-8]。其中心电图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有着多方面的意义,现阶段国内医院基本将危急值列入了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的范围中,随着对于危急值相关制度的监管力度的提升,确保相关科室之间的沟通,使得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在保障危重患者救治有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医院自身的医疗实力[9-10]。心电图危急值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干预,能够提升相关医师对于患者的重视程度,确保当患者病情出现明显波动时得到有效措施进行救治,最大降低不良事件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因而及时明确心电图危急值在心内科中的应用价值,制定出心电图危急值的相关规章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院内心内科76例心电图危急值患者开展研究,分析了患者心电图的相关资料以及干预措施,明确了心电图危急值的应用价值。此次研究存在31例患者危急值资料来源于普通心电图,45例患者危急值资料来源于动态心电图,其中可以发现,20~30岁患者的心电图危急值出现频率最少,随着患者年龄的提升,心电图危急值的出现频率同样出现了相应的提升,认为心电图危急值的出现具有年龄的差异性,且老年群体属于高发群体,因而在实际开展医疗工作的过程中,可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将此类群体作为重点的监测对象,保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在心电图危急值实际情况方面,存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共20例,窦性心脏停搏患者共8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共13例,高钾血症患者共6例,低钾血症患者共8例。发现不同位置比例存在一定比例差异,认为危急值报告在心电图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反映了患者的病情进展以及面临的危急感,由此进行判定患者的状态和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通过对于心电图的检查以及分析,能够实现临床的早发现、早治疗,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优良的价值。但是通过总结以往经验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心电图危急值的报告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院内的设备状况、相关医护人员的意识状态以及诊断的水平等。如果存在相关医护人员危机意识薄弱、危急值范围设定不合理、报告机制存在缺陷或是紧急处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将会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认为需要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心电图危急值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工作的高质量性。

在制定心电图危急值的相关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需要明确合适于院内的心电图危急值范围。在《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中指出:需要结合院内患者接受医疗干预的实际情况以及医院自身的条件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的危急值报告制度。以心内科为例,在分析心电图结果的过程中,可出现同一心电图由不同的专家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的结论,同时所得结论的严重程度以及准确度同样需要结合临床进行评定,因此认为在制定心电图危急值范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年轻群体出现心电图危急值的频率相对较低,而老年群体出现危急值的频率则明显提升。其原因是中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许多患者本身就患有冠心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病窦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等心脏疾病,故心电图检查中较易出现危急值。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患有上述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如果出现心悸、胸闷、胸痛、血压大幅波动,甚至晕厥、意识散失等症状时,要及时行心电图及其他相应检查。若确认为危急值患者,应给予及时的干预和治疗。②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多数情况下,院内的医护人员对于心电图危急值的处理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部分医护人员对于危急值的某些项目存在着认知方面的局限性,使其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心内科与非心内科的相关医护人员对于同一心电图危急值界限会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便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需要结合人员综合能力的因素开展心电图危急值范围的制定工作。③完善心内科心电图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院内科室的心电图危急值报告主要通过院内网络系统以及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即出现心电图危急值时,心电图医师发现后立即进行确认,通过电话的形式通知对应科室。当心内科的相关医护人员接受到通知后,要求接收人立即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危急值信息、患者病例信息以及基础信息、接收人、事件、报告人员信息等,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登记内容进行最大程度的完善,且在接受到报告之后的1~2 min告知心内科相关医师,在10~15 min对患者落实相应的救治措施,并由制定的人员记录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以及处理措施,救治完成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落实。④明确接收心电图危急值后的处理模式。在接收到心电图危急值报告之后,护理人员立即检查相关急救的药品以及设施状态,确保其能力立即使用,做好患者抢救工作的准备。相关医师立即落实对于患者的查体,明确患者病情变化的实际情况,确认是否与危急值报告的信息相符,及时予以患者对症治疗,完成后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危急值的情况以及救治的情况,使其明确严重性,提升其配合度。引导患者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进行备案。在交接班的过程中,由责任医师以及相关护理人员共同对患者危急值的情况、处理方式、患者处理后的状态、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交接,由值班医师监测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直至危急值纠正,患者病情稳定。⑤组建心电图危急值处理质量监督小组。小组主要由心内科主任、病区质量控制管理负责医师、护士长以及相关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由心电图危急值处理质量监督小组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心电图危急值接收以及处理的方案,定期收集整理心内科心电图危急值的接受以及处理情况,对其进行审查,明确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制订出更为完善心电图危急值接收以及处理方案,同时不定期对心内科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考察,内容包括:心电图危急值的意义、心电图危急值对应项目的范围、心电图危急值预警后的处理方式以及上报流程等,确保心内科的相关医护人员能够有效的掌握关于心电图危急值接收以及处理的相关内容。⑥提升心内科与其他辅助科室之间的沟通以及合作,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心电图室以及网络中心等类型的辅助科室在心电图危急值报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需要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强化与此类辅助科室之间的合作,共同发现心电图危急值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最大程度的提升心电图危急值的处理效率。

综上所述,心电图危急值能够及时有效的反应患者的实际状态,确保相关医师能够掌握患者的病情,进而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患者早期的治疗提供足够的时间,降低疾病对于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对于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性的效果,同时认为,在今后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对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全方面的完善,进而保障对于心内科患者救治的效率。

猜你喜欢
心内科医护人员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