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融合

2023-11-02 12:06方圆
成才之路 2023年30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教学效果课外阅读

方圆

摘要: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具有大语文教学观,突破狭隘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融合,不断开创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路径,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在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掌握学情,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挖掘文本逻辑,实现知识有效迁移;深入研读教材,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传授阅读技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完善教学评价,确保反馈及时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融合;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0-0097-04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吕叔湘先生说,要想将语文学好,就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一些作家在说起自己成名的经验时,都会说到自己年幼时看的书籍。有人咨询鲁迅先生怎样培养写作技能时,他回答说,没有什么方法和捷径,就是空闲的时候比别人多看了几本书。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理念的发展,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应对考试,而强调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加强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融合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教学情况以及问题入手,通过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新时期教育理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为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鑒。

1.二者关系的必然要求

语文阅读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保障教学质量,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实现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内化,熟练运用相关技能,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课内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阅读,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技巧。课外阅读是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对课堂所学阅读技巧进行运用,以此实现知识的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技巧,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1]。

2.整合教学的现实需求

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应试知识内容的重视程度远超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往往会将更多精力投放在课内,缺少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年龄小,缺乏主动阅读的积极性,用来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较少,还有完全不阅读的情况,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和效率在逐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融合的必要性逐渐突显,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特点、认知水平,展开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3.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重点逐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将终身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语文阅读教学则更加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在学校之外也能够自主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积累知识、拓展能力、形成认知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忽视学生阅读感受

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师教学之间的偏差较为明显,学生年龄小,正处于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其对故事性较强,具有趣味的阅读内容有更浓厚的兴趣[2]。然而,教师的教学内容多以识字、朗读训练、词句赏析为主,且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能力等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并未重视这种个体差异,多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确保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阅读教学质量自然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2.单元整体性不足

为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部编版语文教材强调单元式教学,并在每个单元设置了单元导语,明确了单元的主题内容和相关语文要素。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开展阅读教学,并未实现单元整体教学,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限,难以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训练。

3.教学目标不合理

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融合,在于改变学生阅读量小、缺乏主动阅读意识、阅读能力不强的现状。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合理,缺乏具体性,难以实现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

4.缺少能力教育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仍然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上,影响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和现代教育理念的落实。

5.教学评价不到位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模式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教学评价缺乏应有的重视,不仅教学评价主体、方法较为单一,还缺乏针对性,使得学生难以从教学评价中获得有益的指导[3]。

1.学情把握不准

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因为部分教师对学情把握不准,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未掌握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2.文本逻辑不清

部编版语文教材是以单元教学为基础编排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对单元整体性把握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文本逻辑不清,对阅读体系编排意图把握不准。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内阅读教学以及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融合,导致学生难以通过课外阅读完成知识迁移。

3.教材研读不深

教材研读不深是导致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的主要原因。部分教师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入研读,对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等理解得不深不透,使得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4.素养培养不足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新课标更加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培养。但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压力较大,对语文综合素养的理解相对欠缺,难以实现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落实。此外,教学目标设计模式化较为突出,素质培养浮于表面,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相对困难。

5.缺少评价意识

教学评价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少评价意识。结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展开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仍然是从自身的角度进行评价的,个人因素、价值观念等对学生阅读指导过程影响较大。此外,课外阅读始终存在教学评价反馈不及时的情况,教师与学生阅读之间无法形成完整的循环系统,难以实现对学生阅读效果的有效评价和指导,影响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4]。

1.加强学情关注,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其识字情况、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能力等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如果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就难以实现对学生层级的全覆盖,影响阅读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情的关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1)创设阅读情境。情境教学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常用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更快进入阅读状态。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以生活场景为例,创设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教师可创设“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第二,创设视觉情境。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有着更强的接受能力,对此,教师可通过图画、视频等,创设课文情境,以此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文章内容,强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景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西沙群岛的美。第三,创设表演情境。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文中角色,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这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时,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角色,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2)開展主题阅读。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充分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单元主题内容,合理组织主题阅读活动,并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联系在一起。例如,教师可借助“快乐读书吧”等活动,为学生推荐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并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内容、阅读经验以及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期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培养目标,确定阅读活动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开展读书品鉴会、制作手抄报等活动[5]。

2.挖掘文本逻辑,实现知识有效迁移

为保障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融合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避免增加学生负担,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技巧有效迁移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逻辑,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1)充分发挥教材阅读链接价值。部编版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实现深入阅读,并通过对比阅读、主题阅读的方式,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手法。基于此,教师可基于阅读主题,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并提供针对性指导。例如,在开展“可爱动物”这一主题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分析同一作者不同文章情感表达的异同,再为学生推荐相同题材的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将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在课外阅读中。

(2)以教材为基础延伸整本节阅读。在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本文章为基础,深入挖掘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配合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阅读书目,以此进行课外阅读。在引入整本课外阅读书目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3.深入研读教材,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对阅读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为保证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还要考虑学生学情以及新课标要求。

(1)单元导语。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课文在单元中的作用,形成系统性认知。因此,在对教材进行研读时,教师应加强对单元导语的重视。单元导语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系统、归纳性概括,能够让教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以及重点内容,进而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判断。

(2)助读系统。助读系统主要指的是教材中关于精读、略读等环节的设计和编排,不同阅读方式下,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类型存在一定差异,这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效思路。例如,“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为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方法提供了建议,而课后问题的设计对教学目标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6]。

4.传授阅读技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融合,是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教师应加强阅读技巧的传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将阅读技巧运用其中,以此降低学生阅读难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精读。精读过程中的阅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朗读训练。教师可通过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第二,默读训练。默读是阅读过程中的常见方法,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以培养思维能力。第三,引导学生提问。从根本上来看,阅读实际上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和渠道,对此,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并通过阅读,在注释、插图、上下文、关键词句等的帮助下,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拨,以此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2)略读。略读就是大致展开阅读,不像精读那么细致。略读的“略”指的是阅读内容和方法上的略,内容方面大致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即可,无须面面俱到,方法方面,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减少详细讲解的内容和时间,多对学生进行点拨,以实现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迁移。

(3)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主要是加强对课堂阅读方法的運用,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融合,同时要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对此,教师在实际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要点。第一,结合学生兴趣、能力特点,指导其制订阅读计划和阅读目标,促使学生有目标地开展阅读,并在完成阅读计划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第二,指导学生应用所学阅读方法,如速读、注重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等,并通过让学生写读书笔记等方式,加强对阅读技巧的运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5.完善教学评价,确保反馈及时有效

在进行阅读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要点。第一,应确保阅读评价的及时性,及时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避免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忘记自己所阅读的内容,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第二,采取多元主体评价模式,不仅要由教师评价学生,还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等,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实际情况和阅读能力,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第三,丰富评价方式,教师可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不应仅用简单的词汇或语言进行评价,应保证评价内容的针对性、客观性,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7]。

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融合,能够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在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情的关注和分析,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深入研读教材,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此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采取多主体、多方式的教学评价,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平性,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保证课内外阅读教学融合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秀春.当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小学教学参考,2015(11):1-4.

[2]文军庆.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真实水平及提升路径———基于5695名北京市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及相关因素的调研[J].中小学管理, 2018(10):49-52.

[3]吕静.以读带教———探索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2021(10):64-66.

[4]廖红雪.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J].黑河教育,2022(07):30-31.

[5]胡树元,马之先.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我爱阅读”教学方法[J].小学教学研究,2021(03):51-52.

[6]朱淑艺.小学语文阅读的几个策略[J].教育观察,2021(23): 108-110.

[7]陶南.关注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21(30): 17-18.

Discus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lassroom Reading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Fang Yuan

(Huangsh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Liche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44, China)

Abstract: Chinese language is not only an instrumental discipline, but also a comprehensive and artistic discipline that coexists.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have a broad perspective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break through the narrow teaching philosophy of "classroom centered, teacher centered, and textbook centered", organically integrate Chinese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in class with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ontinuously create new paths for Chinese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I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in class reading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eachers should comprehensively grasp the learning situation and reasonably use teaching methods; mining text logic to achieve effective knowledge transfer; thoroughly study textbooks and accurately set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to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mprove teaching evaluation to ensure timely and effective feedback.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 classreading;extracurricular reading;integration;teachingeffectiveness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教学效果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