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3-11-05 11:55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商科商科数字化

沈 宁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新商科”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打破传统商科之间的壁垒,运用跨界思维和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课程,同时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1]。“新商科”是在“新文科”理念下的经济管理类新概念。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商科教育弊端凸显:过于重视传统管理理论和学术研究,缺乏“新商科”思维,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轻视理论应用和实践教学;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导致无法实现多学科交叉、跨专业培养;知识和方法已经落后于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方法落伍;创业与就业指导缺位,创新意识缺乏;人才培养标准与社会用人需求脱节;等等。与传统商科相比,“新商科”在人才培养标准、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更能适应新商业时代下的社会需求。

一、“新商科”的内涵

(一)“新商科”是思维模式的创新

随着大数据、AI、新媒体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传统行业和传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2]。传统商科教育更注重学科的专业性、系统性,这样的设计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使学生的认知出现了断层。“新商科”相对于传统商科是一场思维模式的创新,是商科教育的伟大变革。

(二)“新商科”是融合式教育

伴随工业经济时代发展的传统商科,其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融合式教育已成为“新商科”的发展趋势。“新商科”的融合首先体现在内部学科的融合,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与会计等学科相互融合;其次体现在外部学科的融合,如与计算机科学、法律、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融合;再次是建立校、企、行等多方融合的平台和机制,实现产教融合。

(三)“新商科”是跨界式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市场的崛起,行业之间的技术壁垒被打破,行业之间的界线也开始模糊。传统企业逐步走向个性化、平台化,随之衍生出许多新的岗位和职业。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数字技术是改造者,而教育则是被改造的对象。因此“新商科”教育需要进行跨界优化和创新[3]。

二、“新商科”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国际视野、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

1.实践能力

传统商科教育的形式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严重缺乏实践训练[4]。而“新商科”教育则是将实践放在整体知识框架内,通过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实践能力成为人的综合素质之一。除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外,高职院校更要在个人专业素养、专业认同和综合素养等职业素养上下足功夫。

2.创新思维

“新商科”人才要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式、超越常规,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以创新思维打开工作新局面。创新思维是创新创业的前提,若思维僵化,就会阻碍创新。因此,“新商科”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国际视野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如何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胸怀、掌握经济运行和市场营销知识、善于在全球竞争中抓住机遇、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新商科”教育的重要培养方向。

4.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就是目标变现的能力,它的核心作用:一是随时为企业储备人才,为组织发展创造动力;二是推动组织变革,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员工心态和行为。商科人才往往需要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他们需要带领团队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完成商业目标,并保持领先地位。因此,“新商科”教育要注重学生的领导能力培养。

5.社会责任

商科人才在商业活动中往往会涉及到社会责任的问题。他们需要考虑商业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因此,“新商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

(二)对人才培养内容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变革。“新商科”教育是适应数字时代企业运营管理、商业模式变革的需要,目的是培养发展新经济所需要的创新型商务人才[6]。“新商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数字经济与管理变革的战略行动,培养内容与传统做法有着明显的不同。

1.知识层面

数字科技就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7]。“新商科”人才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发展模式等基本知识,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次还要具备研究新经济形态的内在逻辑知识以及运营管理、营销、公关、新媒体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考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实践,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中国相关经济政策、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创新、数字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2.技能层面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相关岗位需求不断增长,数字化人才所需要的技能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新商科”人才教育要结合实践场景,注重常见编程语言、数据库、云计算、物联网、数据分析、数字营销以及视觉设计等新兴技术能力培养;“新商科”人才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和协作能力。无论是在与团队还是与客户沟通中,一个优秀的“新商科”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并善于协调和组织独立或团队工作。

3.素养层面

传统商科教育过度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交叉型、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数字经济时代,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比较欠缺,容易使学生滋生精致利己主义思想,这将对企业或用户的安全和隐私构成直接威胁。因此,“新商科”教育应该从道德修养、实践能力、参与公益活动意识、社会问题意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对人才培养方式的影响

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新商科”教育应该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新商科”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要做好“新商科”的顶层设计,加强对数字经济本质的研究,思考应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缺失的问题,反思并重新定义组织管理。

第一,“新商科”教育需要有新思维、新经济、新规则、新理念。当高职教育的发展进入到深水区,特别是当高职教育因数字技术的标签而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要真正理顺高职教育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所谓的数字技术才不再是高职教育的避风港,而是真正有了新的内涵与意义,并且有望发挥出类似互联网技术一样的魔力,催生出“新商科”教育的全新时代,使传统的商学知识产生化学反应,注重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

第二,“新商科”教育需要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新商科”紧跟时代脉搏,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并积极与教育专家、行业精英及数字化转型前沿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实践基地。

第三,“新商科”教育需要具有新思维的教师。“新商科”教育需要招聘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跨专业背景的人才,他们拥有正确的思维模式和创新心态,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高职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三、“新商科”教学生态体系的构建

为解决“新商科”人才培养问题,高职院校亟需从知识结构体系、知识生产体系、培养模式、教学平台、教学项目开发及数字化教育环境营造等六个方面着手,构建一个完备的教学生态体系。

(一)探索商业本质,构建“新商科”知识结构体系

商业的本质是供需关系。数字经济并没有改变商业本质,只是借助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降低了成本,扩大了规模,并创新了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高职教育需要用新的商业思维来设计更好的解决方案,服务和体验来更新和迭代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构建“新商科”教育的知识框架。

(二)构建“新商科”专业知识生产体系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的专业学科已不能适应数字经济对科技知识生产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打破内外壁垒,构建由学校、企业、智库、政府等组成的多元化知识生产体系,根据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初步形成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等知识的生产能力,再逐步过渡到知识生产的模块化、项目化、系列化,形成相对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打造体验、探究式培养模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利用数字技术手段,依据实践教学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建立“情境→任务→参与→合作→解决→验证→感知”的体验、探究式培养模式(见图1)。这种教学方式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进行广泛的交流,强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完全适合“新商科”教育。

图1 体验、探究式学习模式

(四)打造“新商科”数字化教学平台

整合高职院校知识、技术、人力和资产等资源,构建集物流、制造、财务、在线销售、分析、决策支持于一体的全面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集场景、任务于一体的跨专业教学平台。全面解决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方式、组织形式、动力模式等问题。

教学生态体系的建设可从组织、资源、方法、平台等方面进行推进。在生态体系组织层面,主要考虑人才引进,选择好的专业带头人;在资源层面,要综合考虑人、财、物的对接问题;在方法层面,要构建好的合作机制、评价方式、合作氛围等;在平台建设层面,要着重做好顶层设计,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使之成为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学生态体系。

(五)开发数字化教学项目

教学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离不开数字化教学项目的开发和运作。高职院校应瞄准未来商业人才所需的核心能力与素质,综合考虑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网络、社交媒体等领域的知识,校企联合开发服务于新商业、新业态的数字化项目。如共同建设ERP 实训项目、电商实训项目及商业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建设研究智库,提升数字化教学项目的开发、运营能力[9]。

(六)营造数字化教育环境

营造教学生态体系需要提供商业氛围和物理支撑。“新商科”教育物理支撑包括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教育数据治理和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

1.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能保障数字教育资源延伸到每一个学生,让数字教育人人可及,实现数字教育的包容性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在本质上是指搭建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商业基础架构。

2.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教育数字化服务走向云端平台,参与组织教育资源的生产与分配,连接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连接教育现实与数字空间,实施教育治理,已发展成关键基础设施。

3.教育数据治理

数据是数字化的“血液”,教育数据几乎涉及每一个家庭,庞大且复杂,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提升整体数据质量,厘清权属,规范处理数据的算法,让数据在合法有序的流动中实现价值。

4.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

科学统一的数字教育标准是数字化生态融合发展的前提,是数字教育领域实现“双循环”的基础。数字技术带来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学模式的创新,随着教育新业态与新形态的不断涌现,旧有的规范与标准已不适应目前数字化要求,需要制定新的教育数字化标准,确保教育信息畅通运转和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顺利开展。

四、“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路径

“新商科”教育必须依托传统商科优势,以IT技术赋能,重构“IT 技术+管理”的知识与课程体系,培养具有数字时代特色的创新型人才。

(一)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

以“新商科”专业群为基础,构建ABC(客户、商家、消费者) 信息共享交易平台、引资融资平台、智能教学服务平台、教师服务平台、CETS(College、 Enterprise 、 Trade Association、 Student,CETS) 创新创业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等六大平台,全面涵盖“新商科”各业务环节,解决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方式、组织形式、动力模式等问题。

(二)重构“新商科”课程体系

根据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院校要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建立涵盖从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体系,再逐步开发研究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实践体系,进而形成系列化、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三)构建教学资源共同体

“新商科”教育的教学重点在实训教学,它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为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要构建教学共同体、知识信息共同体、教师资源共同体及学生学习共同体。

1.构建教学共同体

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高职学生系统化的学习能力较差,因此:课前,教师可在线上发布学习任务,包括相关的课件、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教师、学生组成线下学习互助小组,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让知识形成体系化。

2.知识信息共同体

“新商科”的知识体系建设是根据岗位群需求,打破学科限制,逐步将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在整个知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有企业专家的全程参与,确保课程设置符合“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推进“新商科”教育,还需要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数字化升级,也就需要跑通两条最基础的路径:一是商务路线,高职院校要做好商务知识的提炼、转化;二是技术路线,技术的升级能为学生带来具有革命性的“新商科”知识体系。

3.教师资源共同体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及创新方法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为提升教师的思维模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要以正确的心态,构建有益的环境,组织校企双方用各种思维方式和专业知识,建立校企联合的创新型、跨学科教师团队,创造出真正的教师资源共同体。

4.学生学习共同体

高职学生所处的环境和他们经常参与的活动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对事物的理解以及创新的能力。因而,高职院校要创建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教学生态体系,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共同参与、探究和体验,允许他们利用能够导致突破性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学习共同体,学生们能够适应变化,探索未知事物,尝试全新的思维方式并进行协作学习。

(四)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目前,社会、行业、企业等第三方机构还没有参与到高职学生的质量评价中来,造成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数字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标准,引入“1+X”课证融通模式,形成政府、学校、行业及企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五)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既分别对“新商科”相关专业形成支撑作用,同时对整个“新商科”专业群形成强力支撑。每个产业学院都对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不断加大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不仅关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而且关乎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持续获得优质劳动者[10]。可以说,高职院校在专创协同视域下培养“新商科”人才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程。因此,高职院校需不断加强对“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猜你喜欢
新商科商科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数字化制胜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