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3-11-08 11:31顾玉牧潘昭文葛雪峰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支点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岗位

顾玉牧 潘昭文 葛雪峰(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教育部预估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学生就业竞争和压力也相应增加。为了继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高校有必要结合当前就业背景,分析毕业生就业心态和基本技能,携手企业和学生,共同推进毕业工作顺利开展。

较多学者对学生就业心理进行了研究。李涛等提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就业心态处于亚健康状态,对未来工作存在迷茫,思想行为都更为散漫。此外,缺乏正确的就业观,“眼高手低”的情况较为突出[1]。朱佳艺同样提出,当前学生求职心态不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逃避心理。学校有必要针对当前“慢就业”现象,进行就业心理辅导,让毕业生正视就业问题[2]。曹树春认为,学生通常对就业期许过高,但是对相应的职业和岗位没有足够的认知,从而自我能力评估严重不足[3]。

部分学者对就业面试开展了深入研究。李涛等分析了全国调查数据,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求职途径仍旧是现场招聘会,但高校应该开始关注毕业生“线上面试”并加强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4]。耿海霞鉴于线上面试的普及,学生应该重视线上面试时对应的面试氛围。同时,通过多种途径熟悉视频面试平台的操作流程,并确保设备和网络的运行正常[5]。张云涛等特别指出,尽管当前招聘方式可能采取线上或者线下方式,但是确定工作的方式仍旧是现场的面试和签约。即线下的面试技巧仍旧是就业指导的重点[6]。

目前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关心学生就业心态和企业面试方式,研究对象单一,缺乏对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面系统联动性研究。鉴于此,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重点把握就业环节,捕捉实际诉求,优化关联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从而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就业工作。

一、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及分析

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方式原本倾向于实操技能,因此学生对于岗位认真的态度和技能的运用环境必须有清晰的认识。而当前,在毕业前很多同学往往对于这些内容认识严重缺乏。此外,学生就业问题中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需要重点关注。

(一)企业招聘宣讲存在缺漏

笔者曾多次组织或参加高职院校双选会、招聘会工作,发现在宣讲会前期准备和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双选会的实际效果。

在双选会宣贯工作中,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在班级群中发布纯文字信息,部分企业会制作招聘海报。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问题:纯文字的招聘信息,形式枯燥,文字冗长,学生不愿意认真浏览甚至忽略相关信息,尤其是当多家企业信息连续发布时,该现象尤为明显;精良的招聘海报,从形式上比纯文字更加吸引学生,但同样存在弊端,如由于版面有限,海报的内容都是对于企业、岗位的简略介绍,学生较难从海报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此外,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少会关注对口行业和企业的信息。

在双选会组织方面,受到场地或者时间的限制,学校双选会一般都会选择体育场馆集中开展,相对来说招聘的氛围比较嘈杂,有效的面试较少。此外,双选会后,部分企业还会单独组织二轮面试,但受到时长限制,只能面试小部分学生。短而快的招聘过程,学生无法对企业的介绍全面的理解,宣讲会效果不佳。

(二)学校就业指导效果欠佳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关注,大部分学校开设了1-2学期就业指导课程,同时,还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加深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认知。尽管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比较努力,但仍会发现,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多是理论层面上的内容。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仍有很大比例毕业后即入职为教师,本身的企业经历有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也存在着理论化的现象,无法给出实际的就业指导。即便有企业经历的教师,对于企业招聘方面的认知也存在缺漏,也无法系统地阐明就业的相关问题。

此外,学校在毕业季会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会引入第三方公司对学校的就业情况进行评估,但往往忽略毕业后学生就业状况的反馈。学生参加完双选会后询问辅导员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企业口碑等情况。但事实上,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往届已入职学生。应届学生很希望通过与往届毕业生沟通,以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就业反馈机制的缺失,使得整个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形成闭环,无法良性循环。

表1:城市轨道专业订单班占比

(三)学生基础工作技能欠缺

高职院校专业和课程的开设与本科院校区别较大,主要突出实践性,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精专”特点,即所学内容范畴相对较窄。在毕业季,面对很多专业不对口的单位时,学生通常会表现出畏惧感,因为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软件外,没有其他的技能。以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为例,轨道公司面向高职院校,一般只录用订单班学生。而每一届的订单班学生占比仅为30%左右,非订单班的学生在不完全了解其他企业岗位要求的情况下,会认为专业不对口,自身不具有竞争力,从而会选择不参加面试或者转向专升本考试暂时性地逃避就业。事实上,双选会大部分企业都表示,只要具备基本的技能和做事能力,非专业对口的学生完全可以胜任很多岗位。

二、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策

考虑到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发凸显,有必要从企业、学校、学生三个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结合笔者的企业经验和学工管理经验,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企业招聘宣讲过程

招聘宣讲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是表现在招聘信息传达方式单一,岗位重要信息粗略。可以从两个方面优化过程。

一方面,不少企业已经有本公司成熟的公众号账号,企业文化、优秀员工、招聘海报等内容均包含在内,可以考虑招聘期间,将与招聘信息密切关联的内容整合到一篇公众号中。在企业双选会或者宣讲会前,以公众号的形式发送到学生群中,如此可以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信息和岗位资讯。

另一方面,针对不具有类似公众号等推广平台的企业,尤其是常年合作的企业,可由学校牵头,制作就业相关的公众号,企业提供素材,学校配合进行公众号制作。

(二)优化学校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学生关心的就业应聘、面试技巧、岗位晋升、技能提升等方面的问题无法真正解决。即便是曾在企业就职的教师,也无法全面了解社会需求。要提升就业指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求助企业给予专业解答。学校或者二级学院可以每年组织一次就业的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有关就业应聘和工作成长等方面的问题,然后将问题清单发送给企业的HR或者高管。笔者前期与几家长期合作的企业高管沟通,普遍都非常愿意解答学生提出的就业相关问题,同时企业也希望动态了解现在学生就业心理和关注重点。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问卷的对象不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应该包括所有年级以及入职不久的往届毕业生。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尽早地思考就业问题,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对于应届毕业生可以厘清当前就业困惑,科学合理指导其理性就业;对于往届毕业生,学校继续关心其工作成长,帮助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更好地成长。

二是学校完善就业反馈机制。学校比较重视毕业季学生的就业信息汇总,但缺乏后期的动态跟踪。后期跟踪的工作量比较大,在前期搭建反馈机制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优先选择在校期间表现较好的学生或者企业推荐优秀员工,并且在学校就业模块或者相关公众号中发表此类学生在岗位中的成长过程,也可以留存邮箱等联系方式。如此既可以让应届毕业生提前了解如何在企业中成长,同时还可以联系校友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情况,实现完整的闭环管理。

(三)提升学生基础工作技能

鉴于高职专业的“精专”特点,如果不具备其他的技能,一旦专业不对口就容易出现“毕业即失业”的可能。结合往届毕业生的感触以及笔者的工作经历,建议学生强化通用技能。如常见软件PowerPoint,大部分企业汇报工作都会涉及,如果能够在入职后在汇报方面较为突出,可作为契机更好地融入到工作环境中。

此外,对于岗位基础技能也需要提前准备。通常而言,即便是专业对口工作,学生对岗位涉及技能并不熟悉。不少学生有自己的目标岗位,但很少有渠道可以获知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笔者在前期与企业的沟通过程中,共同讨论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录制员工工作岗位1天的vlog。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策划,陆续对常见岗位进行拍摄。视频相对来说可读性较强,且可以长久使用,甚至于学生刚入校就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今后岗位需要的技能,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过完大学时光。

结束语

就业一直是高职院校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重点剖析了学校、企业、学生在毕业季阶段存在的不足,并重点提出借助新媒体手段优化各个环节,从学校、企业、学生三个方面思考,科学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