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好进餐习惯我们一起努力

2023-11-08 02:13孙曼莉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用餐共育膳食

孙曼莉

幼儿园对幼儿的食物营养搭配十分重视,通常会根据幼儿的日常营养需求,采用营养配餐理念,合理调配幼儿的膳食。但是,幼儿的营养状况依然不平衡,营养不良等问题主要与儿童的家庭膳食习惯有关。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作为教师,我们要更好地普及合理膳食结构和健康膳食结构,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家园共育,培养良好进餐习惯

家园同步,定时、定点、限时进餐。在幼儿园中,幼儿吃饭的时间和地点都是相对固定的,可在有的幼儿里就不同了,一日三餐都没有规律,幼儿吃饭的时候到处乱跑,吃的零食也多。因此,父母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日三餐要安排在固定的时间段,并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餐具,提供专用的用餐位置。

言传身教,榜样示范不挑食

3—6周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膳食习惯的最佳年龄。此时,儿童可以在舒适的用餐氛围里,通过观察、学习家长和老师展现出来的用餐方式、膳食习惯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也可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养成好习惯。老师在安排孩子用餐时,也要进行正面的引导,让孩子们自觉接受正确的膳食知识。同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减少不健康食物的摄入,这样可以有效地矫正孩子的挑食、偏食行为。

进餐活动的组织培养

餐前安静活动。用餐之前进行一些静坐活动,有利于幼儿调整心情,让幼儿在用餐时保持愉快。用餐之前,注意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只适当地做一些安静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心情慢慢平缓下来。

吃饭之前要洗手。老师可以通过儿歌,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双手的作用,并学会如何洗手。在教孩子洗手的时候,老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学习,并把这些动作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方便幼儿记忆。通过反复实践,让幼儿逐渐养成正确的洗手顺序和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矫正幼儿偏食、挑食的情况。餐前诱导法。在用餐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解科学膳食的益处和意义,让幼儿对科学膳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讲故事和自我保护等教学,让孩子们认识到胃里的食物是如何变化的,通过观察和提问来激发孩子的食欲。比如:“小孩子是怎么长大的?有些孩子脸蛋为什么长得像红苹果一样好看?爸爸怎么那么高?人们为什么总是生病?”在用餐时,老师还要按照各种菜肴及菜式,给孩子们讲解其中的营养,如儿童多吃蔬菜会变得更加漂亮、多吃饭能让你的身高超过父亲等等。

少盛多加,逐步加量。教师在给幼儿盛饭时,不能盛得太多、太满,要在幼儿碗里的食物吃完后,再加一点菜或饭。一次盛过多的食物会让孩子们有一种害怕的感觉,当他们面对太多的食物时,他们的压力就会增加,从而导致他们的恐惧。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盛饭、添饭,每次添饭都很自豪。因此,教师在为孩子们裝食物时,可以故意不把食物装得太满,让孩子在吃饭时变得自信,不会感到害怕。

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养成不良的习惯,终身受苦。”教育孩子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吃得开心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如果能多动脑筋,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一些有趣、直观、生动、能让孩子看得懂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幼儿饮食进餐习惯的培养,再配合家庭实施共育,一定会收获很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用餐共育膳食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秋天膳食九字诀
用餐时间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