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奇遇记

2023-11-08 02:13杨怡萍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领养葬礼蜗牛

杨怡萍

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带着幼儿去发现、探索。生命教育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幼儿只有真正认清生命的真相,才能感悟到自然界中每一种生命存在的意义,才会更加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故事一:“咦,一只小蜗牛!”

三月底,一个雨过天晴的早晨,空气清新,宸宸和乐乐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小蜗牛,他们试着去触摸蜗牛的触角,还试着去抓蜗牛硬硬的壳。这时来了更多的孩子,他们都情不自禁地瞪大眼睛,观察着蜗牛,谈论着有关蜗牛的趣事。“我们把蜗牛带回教室吧!”宸宸提议,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意。

在晨间谈话时,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关于蜗牛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他们把问题记录了下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有的孩子提议可以从书中去寻找答案,有的孩子说要回家问爸爸妈妈,有的孩子说可以上网查资料。在第二天的蜗牛分享会上,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关于蜗牛的小知识。

分析与反思:

一只蜗牛的出现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和兴趣。当幼儿对蜗牛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我及时抓住这一学习契机,成为幼儿的支持者。我充分鼓励和支持幼儿在对小蜗牛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让幼儿进行了记录表征。通过交流分享、查询资料等方式,丰富了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这个常见而不了解的生物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为我们后期对蜗牛进行饲养提供了很多经验支持。

故事二:“小蜗牛不见了!”

第二天,峻峻在自然角突然喊道:“不好啦!蜗牛不见了!”大家纷纷开始找寻蜗牛的踪迹。过了一会儿,屹城说:“我找到了!看,原来它在这里!”“看来我们得给它安个新家了!”熙熙说。“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家呢?”有了前期的调查经验,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蜗牛的家需要有盖子而且需要是透明的!”“蜗牛喜欢潮湿的地方!”“里面放一些菜叶吧,它应该喜欢!”

于是,孩子们开始为小蜗牛设计漂亮的“家”。他们制订了安家材料清单,根据清单,孩子们通过分工合作收集了泥土、枯树叶、菜叶、小石子等。蜗牛的新家在大家的合作下终于布置好啦!

分析与反思:

“蜗牛不见了”让幼儿意识到新问题的产生,“给小蜗牛安家”的提议让幼儿开始关注到蜗牛的生活习性,有了前期的经验,孩子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给蜗牛安了一个适合居住的家。我充分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及可互动的环境,支持幼儿自发地给蜗牛设计、布置“蜗牛之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顺利,但幼儿表现出了不懈的探究精神和思考能力,从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故事三:“小蜗牛,跟我回家吧!”

周五的放学时间,睿睿问道:“老师,我可以把蜗牛带回家吗?周末就没人照顾它了呀!”“好啊,你真细心!”我说。其他小朋友听见后,也纷纷表示想领养小蜗牛回家。于是,孩子们踊跃报名,一起制订了蜗牛领养安排表。周末晚上,睿睿和爸爸妈妈在家一起观察、探索蜗牛的秘密,把蜗牛晚上的趣事记录成“蜗牛的日记”,带到班级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蜗牛晚上和白天的区别。

分析与反思:

与小蜗牛的朝夕相处让幼儿对蜗牛产生了感情,他们逐渐学会关心和爱护这个小生命。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亲身经历获取经验的需要,我鼓励他们制订领养计划安排表,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到领养蜗牛的活动中来。孩子们通过观察、对比蜗牛晚上和白天生活习性的不同,发现蜗牛晚上比白天更加活跃,是昼伏夜出的,从而获得了关于蜗牛生活习性的新经验。

故事四:“再见了,小蜗牛!”

四周后的一天早上,宸宸着急地说:“老师,小蜗牛不动了。”话音刚落,其他孩子“呼啦啦”一下子都围了过去。“它好像死了,流黑色的水。”“它一定是生病了!”大家露出了伤心的表情,为死去的这只蜗牛表示惋惜。“蜗牛死掉了,怎么办呢?”孩子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说:“扔掉好了!”有的小朋友提出要为它办一场葬礼。经过一番讨论,大家都同意给蜗牛办一场葬礼。

“可蜗牛的葬礼怎么办呢?”孩子们热烈地讨论了起来。“人死了,是要埋到土里去的。我们也把蜗牛埋起来吧!”大家表示很赞同,有孩子还提议为蜗牛做一块墓碑,说:“这样我们想它的时候可以找到它。”墓碑制作好后,熙熙和潼潼用手挖了个小土坑,把蜗牛放入土中,摘了一片叶子给它轻轻地盖上。大家一起围着小蜗牛,默哀着,和小蜗牛做最后一次告别。睿睿说:“每一个小生命都很重要,我们都要保护好!”

分析与反思:

“蜗牛死了”,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脆弱。通过这一事件,我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帮助幼儿感知生命的意义。我及时通过问题启发幼儿继续去思考、探索。“葬礼怎么办?”,问题提出后,孩子们将自己生活中葬礼的相关经验迁移到了蜗牛的葬礼中。他们感受到蜗牛和人一样是珍贵的生命体,需要尊重和敬畏。通过这件事,孩子们明白了每一个生命都有开始和终结的时候,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实施感悟

创设互动环境,支持幼儿主动探索

幼兒探索蜗牛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教师创设宽松互动的环境,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交流与分享,支持幼儿自发观察和主动探索。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游戏过程中一步步深入学习和思考,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开展家园联动,共育幼儿关爱生命

通过“蜗牛亲子调查表”“找找蜗牛在哪里”“领养蜗牛”等活动的开展,家长积极参与到蜗牛探究活动中,了解了活动动向,建立了积极有效的家园合作。幼儿和爸爸妈妈在家一同寻找蜗牛、探秘蜗牛,主动交流,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调查的结果以及发现的趣事。这一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更加强了家园共同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的联动性,提供了亲子互动机会。

拓展丰富的游戏,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基于探究蜗牛的兴趣和需要,课程不断生发,生成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蜗牛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多元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幼儿用积木拼搭蜗牛的各种形象;在阅读区阅读关于蜗牛的绘本,如《蜗牛日记》《蜗牛的长腿》等;幼儿还制作了蜗牛故事小书,和同伴一起分享与蜗牛的快乐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丰富了相关经验,对蜗牛产生了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蜗牛的话题看似已经结束,但幼儿真正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他们在园内户外活动时又发现了蜘蛛、西瓜虫、蚯蚓、七星瓢虫以及许多不知名的昆虫,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光彩和延续。在与蜗牛的奇遇中,幼儿学会了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在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也丰富了视野。当幼儿再次与各类昆虫相遇时,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探索和发现。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静心守护!

猜你喜欢
领养葬礼蜗牛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
为啥呀?
大家族de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