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评价体系推进劳动教育

2023-11-08 02:13陶燕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体系

陶燕

劳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基于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等实施原则,各园结合本土特色,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前行,在理论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大量的以劳动为主题的课程、案例、生成性活动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盛样态。那么,如何找寻新时代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的新的生长点?如何建构有效的评价体系来推动幼儿园劳动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我园回归实践困境找寻突破点,以“价值点”为三方坐标,从“五化”视角健全幼儿园劳动课程评价体系,不断推进幼儿园劳动课程的高质量开展。

幼儿园劳动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动因

困境驱动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各大幼儿园所实施的劳动教育的课程、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自主权不断增大。如何不断推进幼儿园课程的高质量发展?课程评价是关键。而幼儿园劳动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甚少,缺乏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各大幼儿园在茫然之际,有些会盲目将科学、体育等领域的评价指标进行简单嫁接或重组拼凑,因此出现评价体系缺乏逻辑性、有效性,评价内容单一,评价结果片面、浅显等问题。如何才能制订出有效、科学的评价体系,并高效发挥出评价在课程实施中的“发展性”与“生长性”价值呢?鉴于此,我们重新审视评价的价值,梳理逻辑思路,并探寻建构评价体系的路径。

政策推動

一直以来,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下始终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将“爱劳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再次强调劳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强调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秉持着“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劳动课程始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真实地发生着,各大幼儿园需正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在政策的引领下,紧盯劳动课程目标,通过构建有意义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幼儿园劳动课程。

构建幼儿园劳动课程评价体系的应然取向

幼儿、教师、课程作为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彼此间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影响。在劳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应围绕“判断价值、发现价值、提升价值”循环往复。

判断价值: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依据一定的准则对劳动课程活动和现象进行好坏优劣及其程度的判断。幼儿园劳动课程应站在儿童立场,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与周边人、事、物进行有效互动,从而增强劳动认识,提高劳动技能,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因此,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事事围绕劳动课程目标,判断活动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价值。

发现价值:课程评价不仅要实现已有的价值,还要通过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交往不断发现课程活动中蕴含的新价值,从而实现价值的不断创新。幼儿在劳动实践中,真实体验“工作”时,内心的精神世界也在与周边场域进行浸润交互。因此,在整个劳动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外在行为的表现,又要关注幼儿内心深处的生动经历,关注幼儿内在劳动品质的提升。

提升价值:对于课程活动来说,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而课程评价在判断、发现价值的过程中,不断赋能课程、教师与幼儿本身的价值。劳动课程在不断反馈评价中,不断融入新的资源,焕发“新源泉”;教师在不断反思评价中,不断增添新的策略,焕发“新路径”;幼儿在不断体验评价中,不断获得新的经验,焕发“新力量”。

构建幼儿园劳动课程评价体系的策略探析

在劳动课程实施推进过程中,既要对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理论体系,寻找课程中真正的价值诉求,又要倾听幼儿真实的声音,适时做好补充、调整。对此,我认为应分三阶段逐层推进:

阶段一:明晰评价框架,打造“基地群”

策略一:问题驱动,明晰价值愿景。各园教师应基于当下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现状进行调查,梳理当下劳动课程实施评价中所存在的真实问题,并围绕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环节梳理与要素界定,形成一个个单一独立的评价“基地”,彼此推进结合成评价“基地群”。由此,幼儿园劳动课程评价体系逐渐从日常化的零散、粗浅、单一经验走向更科学、系统、全面化的体系。

策略二:规范先行,梳理评价框架。课程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的顶层设计框架之下,并结合各园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而成的。那么,建立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评价体系,需要通过文献搜索、梳理国内外常见的幼儿园劳动课程评价模板、量表,并与本园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对比,选择出适合本园劳动课程开展实际情况的课程评价框架。

阶段二:丰盈劳动意蕴,搭建“生态圈”

策略三:多主体参与,动态式建构。在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评价需要不断适应课程的动态属性,基于不同的平台选择不同的评价载体。同时持续关注劳动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兴趣需要、外部环境等。另外,劳动课程实施成果及评价主体的参与情况,都应动态化地收集,进而创造性地建构出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信息系统。

策略四:多维度互动,意义化整合。幼儿园的劳动课程绝不单单指体力劳动,而应是通过劳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有效统一。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游戏化的劳动情境,给予幼儿真实的劳动内容,引导幼儿将内隐的认知结构、经验能力、情感态度等具化为师生在课程参与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并进行意义化整合。

阶段三:品味劳动味道,呈现“样态场”

策略五:聚焦关键点,数据化分析。幼儿一切经验的学习都需依附在真实任务的建构之中,并都在过程中有所显现,因此,教师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就决定了要重视课程评价的过程。在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聚焦“课程前、课程中、课程后”三个关键点,以数据调查、统计的形式收集过程数据,并在数据对比中捕捉行为的变化,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寻内在关联。

策略六:品味“成长点”,表现性评价。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已然成为幼儿身心与教育情境全方位交互的全过程,那么留存在幼儿生命中的真实体验应成为最为珍贵的资源。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家长应基于幼儿真实体验过的经历,捕捉发生在课程与幼儿生命碰撞之时的“成长事件”,共同还原、品味事件中的每一处细节,观察幼儿的成长与变化,用故事、案例等记录下来,作为对课程质量及幼儿成长价值的考量。

一直以来,幼儿园的劳动教育都应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而不该成为儿童任务的“附加”,教师应时刻关注真实生活,唤起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劳动教育实施评价,以幼儿劳动精神、习惯品质为价值内涵,不断推动劳动课程的高质量发展,引导幼儿的生活走向有序、稳定、美好,为幼儿增添独特而生动的生命体验。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体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热爱劳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