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学习品质养成的摇篮

2023-11-08 02:13施晓燕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幼儿园目标游戏

施晓燕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常用的活动形式,高度契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兴趣偏好,能够引导幼儿习得基本的教育内容,实现对幼儿专注、坚持、自主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为此,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探究如何将学习品质的养成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同步完成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为幼儿后续人生发展夯实基础。

在游戏中养成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可行性

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应当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主动或在潜意识中规范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因此,说教式的方法通常很难起到效果,幼儿的生活经历和思维逻辑基础不支持其理解学习品质背后的价值;同时,幼儿天性也对“说教”的教育方式较为抵触。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常用的活动形式,本身便高度匹配幼儿的学习模式,通过安排幼儿参加各类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逐步完成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教师还可通过适度改变游戏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使幼儿围绕学习品质的相关内容参与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其对游戏活动的专注度,使其主观上愿意为完成游戏任务而坚持努力。

此外,幼儿园阶段设计、实施的游戏活动,大部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关联较为紧密,幼儿在完成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日常生活能力。在运用游戏活动进行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时,幼儿对于学习品质的认知会较为深入,能够在教师与家长的合理引导下,将游戏中所接触到的良好学习品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客观地提升学习品质的养成效果。

在游戏中养成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策略

设置游戏活动目标,提高幼儿的专注力

幼儿专注力不足是游戏中的常见问题,由于天性特点,幼儿通常难以长期集中注意力于单一事项中,进而导致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并且在未来步入进阶学习阶段时,该问题会对幼儿的学习产生较多负面影响。可见,专注力应当成为幼儿园阶段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关键环节,要让幼儿能够习得持续地参与到活动之中的能力。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选择逐步设置阶段性游戏活动目标,使幼儿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指引,并且只需要稍加努力就可以取得成果。教师通过不断设置阶段性目标,可以引导幼儿长期维持较高的专注度,使幼儿在完成目标任务、短暂地放松注意力后,快速被下一目标吸引,从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长期维持专注力,养成较强的专注力品质。

例如,教师通过逐步设置阶段性任务目标,能够具体把握建构游戏的节奏。如本次建构游戏的目标是利用积木搭建“城堡”,教师可以将该目标进行细分拆解,首先引导幼儿搭建城堡的“外墙”,在幼儿们均完成这一目标后,再组织进行城堡“塔楼”的搭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游戏活动整体的节奏,使幼儿长时间处于兴致勃勃完成小目标的氛围中。当游戏活动步入尾声时,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欣赏自己或与人合作搭建的城堡,使其认识到只要保持专注力,再复杂的建筑都能搭建成功,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认识到维持专注力的重要性,从而实现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开展长期游戏活动,锻炼幼儿坚持品质

坚持是幼儿学习品质中的重要部分,大部分幼儿在面对学习内容时,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无法长期坚持,完成学习目标。若未能在幼儿阶段养成“坚持”的学习品质,则可能导致幼儿未来的抗挫折能力较差,面对相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时,常在主观上选择放弃。故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尝试组织开展历时相对较长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长时间完成该游戏的过程中,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性。由于新鲜感是维持幼儿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应用长期一成不变的活动设计形式不符合幼儿的天性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将长期活动的设计转变成统一主题目标的活动,让幼儿以统一的视角看待若干次课程活动,使其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养成坚持的学习品质。

为此,教师需要在游戏活动设计阶段,准备统一化的活动主题,并围绕该主题构建若干个阶段性的小活动,鼓励幼儿朝课程目标进行努力,为实现发展做好准备。如教师在初次音乐游戏活动教学时,可以对幼儿与家长讲明,将在数个月后组织一场由全部幼儿参与的幼儿园音乐会,在之后的音乐、美工等游戏活动中,幼儿均需为此次演唱会做好準备。教师应当尊重幼儿在活动全程的选择,在演示独唱、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各类表演形式后,允许幼儿自己选择在音乐会上的表演内容,并在后续过程中进行集中练习。由于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引,幼儿的积极性能长期维持,并且由于练习的形式仍然是游戏活动,幼儿所产生的抵触情绪相对较少。在该模式下,幼儿的游戏活动数量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但幼儿在情感上对游戏活动内容更加重视,且更好地实现了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发挥游戏趣味优势,打好未来学习基础

兴趣是驱动幼儿学习的核心动力。由于幼儿教育本身具有启蒙教育意义,导致幼儿在此阶段中形成的对学习的认知,通常会贯穿其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激发幼儿对各类学习的兴趣,同样是幼儿园阶段学习品质的培养目标,幼儿园教师需要在设计与实施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将趣味性与教学内容进行绑定,将其对玩耍本身的兴趣转化为对知识内容的兴趣,使幼儿产生相应的求知欲,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科学类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尽量将幼儿对活动形式的兴趣转化为对科学知识本身以及探究科学知识过程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小型的幼儿游泳池,在其中放入不同材质的材料,与幼儿一起来探究浮力的存在及其影响。在实际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常会对游戏活动本身的兴趣较为浓厚,乐此不疲地向游泳池中投入各类物体,此时教师需要将幼儿的这类兴趣转化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完成游戏活动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讨论,分析为什么泡沫块可以浮在水面上,而实心木块会沉入水底,让幼儿主动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思考。这样幼儿在未来进行具体的科学物理实验时,就能回想起在幼儿园中参与的科学类区域游戏活动,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并能以此为基础自主开展学习探究。又如,在进行简单的球类户外游戏活动时,教师应当升华游戏活动的教育意义,不仅要给予幼儿玩耍的空间,强化其身体素质,同时还要使幼儿熟悉后续体育教学的模式,产生对体育运动的整体性兴趣。

幼儿园教师应当在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格外注重对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设置阶段性的游戏活动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专注力;通过设置固定的游戏活动主题,锻炼幼儿的坚持品质;还应充分发掘游戏活动中的趣味性,使幼儿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幼儿园目标游戏
爱“上”幼儿园
爆笑游戏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