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小班幼儿“竹资源”游戏

2023-11-08 02:13邵烨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玉竹小班创设

邵烨

中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竹最早的国家,也是与竹有着最密切关系的国家。竹与诗歌、文学、艺术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充分挖掘竹文化资源,筛选出竹文化中可供幼儿游戏的内容,并用多元化的方式去表现,是幼儿从另一个角度深入了解和认识本土文化的途径。

创设环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丰富优美的环境能让幼儿得到启发与支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环境也是幼儿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创设一个竹文化专项游戏环境尤为重要。

专项游戏环境

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议,利用“竹”这个资源创设出小班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专项场域。在创设时教师参考了《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环境创设的指导原则,充分体现出“竹”元素,让幼儿能置身其中,充分地体验、创造与表现。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竹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认识竹子上。于是,教师将真竹子搬进幼儿园,用一根根真竹子装饰墙面,并用竹帘、竹条、竹片等进行区域间隔,使整体环境以绿色和浅黄色交错呈现,既灵动又美观,让幼儿有亲临竹海的感觉。

整个游戏区按表现领域的不同设置成“竹之韵”“竹之趣”“竹之创”“玉竹扇”四个区。“竹之韵”侧重幼儿表演和歌唱游戏,“竹之趣”侧重幼儿建构游戏,“竹之创”侧重幼儿美术领域游戏,“玉竹扇”侧重综合表现,这些都是适合小班幼儿表现的游戏。教师提供合适的材料,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主表现。

人文环境

除了专项游戏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也处处展现竹文化。如在晨间谈话中,我们把社会活动“家乡的竹”融入其中;在户外种植竹子,供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教师、家长作为传承的主要力量,有能力也有必要将竹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质、神韵等根植到幼儿的精神血脉中。

挖掘资源,梳理可提升关键经验

在古代,竹可制作毛笔,撰写历史;可做竹简,载史成册;竹还可做乐器、雕刻、诗文题材,也可成为绘画素材。竹是中华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元素之一。游戏之前,教师应筛选出竹文化中具有教育价值且适合幼儿游戏的资源,并梳理小班幼儿表现性游戏的关键经验。

竹文化资源素材库

多方策略,实践竹文化表现性游戏

在实践中,教师始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游戏精神为引领,以竹文化资源为背景,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游戏网络图,多途径开展幼儿表现性游戏,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基于幼儿关键经验,确立游戏目標

围绕竹文化关键经验,教师通过主题审议,共同确立游戏目标。目标的确立是游戏过程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所在,是促进幼儿表现能力提升的前提。在适宜的游戏目标下,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对于游戏开展的内容有了具体的参考路径,对在游戏中如何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游戏更具理论依据。

基于幼儿游戏目标,开展多元活动

游戏目标设立后,教师依据其中一个目标,制订相对应的游戏指导要点,并组织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开展游戏。设置指导要点的目的是让教师把握游戏内容,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这样幼儿才能更为直接地感受竹文化,感悟家乡文化的内涵。如根据玉竹扇游戏中的目标4“愿意借助毛线用绕、粘的方式表现扇面,大胆创作”,教师设计出相对应的游戏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观察扇骨,发现扇骨间的间隔,指导幼儿将各色毛线缠绕在大小不一的扇骨上。”在一日活动中,教师通过集体教学,带幼儿认识玉竹扇;在专项游戏区,教师提供毛线和扇骨,幼儿利用材料进行绕、粘的游戏,从而创造表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玉竹扇”,大大提升自身的成就感、满足感、表现力。

基于幼儿游戏现场,有效观察指导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的观察指导始终伴随着幼儿游戏。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来说,不管是游戏常规还是游戏表现都处于初级阶段,教师更应做好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游戏现场,使用不同观察方法多次观察,既可全面观察,也可个别观察或重点观察。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产生矛盾时,教师及时指导,给予幼儿支持,促进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

基于幼儿游戏内容,呈现多元作品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表征、作品等,教师利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孩子的表征和作品,不光美化了环境,更满足了幼儿自身的成就感,也能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教师可根据游戏类型的不同进行多形式的呈现。如美术作品可以化静为动,以平面、立体、悬挂、半立体等特有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幼儿的作品活起来;歌唱游戏中,教师把拍摄的视频转化成二维码展示在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上。多维度的呈现方式也能有意识地推动幼儿之间的竞争意识。

基于幼儿经验提升,回顾反思后续

不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材料的兴趣、敏感度与参与方式都有所不同。游戏后,教师提供幼儿个别化交流的机会,在幼儿分享自己游戏经验的过程中,别的幼儿会产生“我也想试试”“他这样对不对”“我可以吗”等意愿,这也是激发同伴游戏兴趣的催化剂。幼儿交流的时候会有意识地计划着下一次的游戏,间接地推动游戏的发展。

同时,教师应依据幼儿关键经验和游戏目标及时地回顾和反思游戏的后续,如材料是否需要及时调整,幼儿经验是否需要整体提升等。分析幼儿近阶段的游戏有助于游戏深度的延伸,这样教师才能在后续游戏中更好地把握游戏内容、回应幼儿需求。

在竹文化背景下,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有意识地创设游戏环境和提供游戏材料,在不同的表现性游戏中,稳步提升了幼儿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也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坚持、创造等学习品质。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了家乡的竹,逐渐认同家乡的竹文化,并且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猜你喜欢
玉竹小班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养阴润燥话玉竹
编竹篓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玉竹的化学成分研究
玉竹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