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11-08 15:05李俭
成功密码 2023年3期
关键词:河南红色校园

李俭

站在“抓好历史、基于现实、放眼未来”的高度,应以红色资源引领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铸牢新时代青年“理想信仰”的“钢铁长城”,弘扬好红色革命基因的赓续传承,引领好奉献担当情怀的报国精忠,激励时代新人励精图治的复兴逐梦。通过红色资源的有机融入,实现当代大学生对红色资源从敬仰向信仰的升华,由“理想”向“思想”的凝练,激发其以革命先烈为榜样,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精神世界的升华汇聚主体自觉行动的“时代洪流”。

一、河南红色资源概述

河南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河南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各种物质、精神和信息形态的资源。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河南红色资源有先进性、地域性、多样性、民族性、育人性特点,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产品、革命纪实文学、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资源以多样化的形式向人们展示“铁骨铮铮、赤胆忠诚”的革命精神丰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深耕細作”,整理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在利用好红色资源的同时总结好红色资源的教育经验,用红色资源系列成果全力搭建河南省各高校“信息联通、资源共享”的平台,使红色精神在各高校新时代发展中更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二、河南红色资源融入本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将河南红色资源融人本地大学,对于高校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党的红色优良传统具有重大意义。

(一)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否定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歪曲近现代中国史,提出“全盘西化”。对这些言论,高校大学生如不加以辨别,就容易误入歧途、迷失人生坐标方向。高校大学生主动接受红色教育,了解历史的真相,才能拨开思想迷雾,正确认知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树立中华民族复兴的自信心。

(二)抵御西方腐朽价值观的冲击

以红色资源作为当代大学生“精神引领”“精神塑造”的“培根强基”工程基石,营造红色精神浸润的大学校园,师生共勉、共历红色精神洗礼的“无限荣光心境”,建设好红色教育资源库,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进教室、进头脑,缔造红色教育资源经典课堂,研发红色资源精彩卓越课程,让红色资源教育成为大学生乐享大学生活、思政课堂“精致育人”的主渠道,增强他们对西方各种腐朽价值观的免疫力,引领好当代大学生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

三、河南红色资源融入本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主体对河南红色资源价值认识有待提高

要加强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设,挖掘红色历史人物、红色文物、红色优秀剧目、红色经典歌曲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充实到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内容之中,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课堂时效性有待增强,育人的手段、方法有待创新

第一,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是高校中河南红色资源的主要运用者,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原因,或者被传统的研究思路所困扰,对河南红色资源的价值以及内涵的挖掘不够到位,思考不够深刻。

第二,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过于单一化。目前主要是教师灌输讲解和播放红色主题相关视频。这种单一教育手段,无法凸显红色资源本身的特点,无法实现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升华,也难以在观点的交流碰撞中汲取红色力量。

第三,红色主题教学内容缺少创新,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相脱节,忽视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引导和教育。很多学生认为红色理论知识内容枯燥,理论性太强,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点晦涩难懂,教师在讲解中对与区域红色资源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缺乏整体研究,缺少在系统的理论框架和体系下出色高效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机制。

(三)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不到位,学生对河南红色资源的重视有待提高

第一,一些高校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上,比较注重面子工程。如在营造红色氛围时,会做些展板,贴在教学楼、宿舍楼及办公楼等地方,看起来氛围营造很好,可驻足观看展板的学生不多,成了摆设,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浪费了许多红色教育资源,作用甚微。

第二,高校的红色社团和红色文化活动情况不理想。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们根据“一时兴起、一时着迷、一时喜好”加入社团,而一些高校的社团活动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导致社团质量不理想。

(四)网络宣传效果差,红色文化资源未能充分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鲜活资源

新时代网络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生们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所想要的知识和技能。主流媒体在宣传红色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方面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主流媒体上,多介绍河南红色文化资源。当前高校红色网站建设,在数量、内容、思想深度上都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的地方。这可能会使部分大学生从根本上降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实效。

(五)红色实践活动效果不佳,促进红色资源融人高校课堂的机制有待完善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课堂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一些高校缺乏对本地红色资源的了解,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也不够密切。实践活动中,高校大都采用参观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博览馆、名人故居、各种展览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由于多方面原因,一般不带队去,而是由班干部组织,这就造成了以教育者引领的以河南红色资源为主题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少之又少。教师不参与,学生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自由散漫甚至缺席实践活动,忽视参观学习内在的教育价值,导致红色实践活动效果不佳。

四、河南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

将河南红色资源融入本地大学思政课理论教学课堂,发挥河南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就需要把河南红色资源融人思政教材体系,建设具有扎实红色理论基础的教师队伍,创新教学的方式,实现河南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有效应用。

1.河南红色资源融入教材体系

普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用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教材里面包括许多红色资源和素材,但河南红色资源内容还远远不够。河南高校要以“百花齐放、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方式把河南省红色资源以精彩视频、影视精品、舞台剧等多种形式有机融入思政课、团课、班会,使高校大学生在心灵震撼、觉悟升华的沁润洗礼中,增强其革命精神养成的自觉。

2.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是传授红色教育资源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十分重要。

3.利用河南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开展体验式教学。创造条件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实地感受红色文化氛围,比如通过播放红色电影、纪录片,鼓励学生撰写红色历史剧本,演绎情景剧,亲身体验历史人物角色,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各种革命遗迹遗址、革命烈士纪念馆,让学生真正投入实践教学情景感悟的环节中去,真正激发学生身临其境的思想认知,调动学生体验红色革命历史的积极主动性。

第二,丰富教学形式。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精心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红色主题的模板,深入挖掘教材中所涉及的红色资源相关内容,加入多媒体课件中。

(二)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润心铸魂”氛围

1.河南红色资源融进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学校结合当地的红色资源和校园实际情况,将区域红色资源从多个渠道以多个方式的融进来,让学生能够在校园里就可以看到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如在校园中竖立当地著名的革命历史人物雕像,在雕像背后刻上该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或者刻上二維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自动播放历史人物事迹。让大学生在参观的时候能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和优秀事迹,打造独特的校园地标。学校还可以建设具有特色的红色校史馆,使学生了解校史文化。此外,可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把历史伟人和先进人物的事迹融入校园建筑文化设施以及公共设施上,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第二,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河南红色资源蕴含着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共产主义信仰信念,与高校的校训、校风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提供内在动力,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引领。高校通过校园文化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方式来加强红色资源的宣传,融入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高校可以进行校园道德好人的评选活动,邀请一些地方道德模范来为大学生宣讲,用英雄模范典型事迹引领全校学生崇德向善。

2.加强河南红色资源校园宣传力度

学校红色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广泛的宣传。

第一,举办校园红色文化活动。通过定期开展以区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主渠道的思政育人功能,以递进实效方式对学生进行革命精神的培养,有效实现红色教育的“双高”目标,即学生的“参与率”高,“兴趣度”高,实现高校大学生从“精神凝练”到“精神境界”、从“自我发展”到“自我完善”的超越,提升其革命。隋怀素养,让其拥有“红色经典回味无穷”的获得感。

第二,扩大红色社团品牌的影响力。如红色理论宣讲团要走出去,走到革命纪念馆中,走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对于河南革命历史的看法,从而不断完善宣讲体系,加深对于红色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辟红色实践教育“新阵地”

建设AVR思政课程和虚拟实训教学系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爱党、爱国、爱校、文明、法制等真理精神,通过思政VR实践,把四史、四个自信、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河南优秀红色资源等内容有效融入思政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其“三维实景在线、思想升华震撼”的教育价值,深化思政教育效果。学生通过AVR智能一体机,让学习者以“时光穿越者”姿态感悟历史、感知现在、探索未来,遵循初心与使命,沉浸式、互动式学习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中华民族复兴历程。行走在红色河南,沿着先辈的足迹探寻新中国红色基因,感触四个自信的温度,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新者、奋斗者、建设者学习,书写新时代红色实践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知识、生活与生命价值深刻共鸣的华章。

(四)整合资源,实现河南红色资源有效应用

1.政府层面:重视红色资源

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河南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政府要挖掘整合当地现有红色资源,坚持“开发+保护”原则,利用网络、地方电视台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宣传。此外,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使河南红色革命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常开放。

2.社会层面:协调资源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好的社会氛围是保证河南红色资源有效开发并且合理运用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应明确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避免将红色革命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变得商业化、市场化。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社科组织、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来推动区域红色资源的宣传作用,促进红色精神的传播。

3.家庭层面: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培育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河南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与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共通的。

第一,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起到重要的辅助教育功能。父母要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学生的精神发展,在成长过程中始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家庭文化氛围。

第二,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体验、感悟“家训、家风、家教”的文化传承魅力,从小处入手,从细微环节入手,开启“立魂、启智、求真”的精神养育。

猜你喜欢
河南红色校园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追忆红色浪漫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