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重点问题

2023-11-09 05:55姜钊硕
经营者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科学性合理性预算编制

姜钊硕/文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重点问题。首先,指出预算编制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制订科学合理的财务计划,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其次,重点关注预算管理制度、编制周期、收支平衡、预算调整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探讨事业单位有效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对策,如规范预算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编制周期、有效控制收支平衡、科学调整预算和加强绩效评估等,以期为各地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助力各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必须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研究。

预算编制的意义

预算编制即事业单位等组织制订财务收支计划的过程,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预算编制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通过预算编制,能对组织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减少财务风险,保证组织财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预算编制,能合理规划组织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三是可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通过预算编制,能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明确财务目标和责任分工,促进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重点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重点问题主要在于预算管理制度、编制周期、收支平衡、预算调整和绩效评估等方面。以下对各个方面的问题作出详细阐述。

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多个方面。在预算编制方面,应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制度,明确编制程序、责任分工和审批流程,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在预算执行方面,应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跟踪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预算监督方面,应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和监督,确保预算执行符合预算编制要求,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在预算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预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

预算编制缺乏明确的流程和标准,导致预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明确的预算编制流程和标准,导致预算编制的过程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资料收集不完善,预算编制所依据的资料不准确、不全面,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流程不清,预算编制中出现重复、遗漏等问题,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效率。

预算执行监督不够严格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会导致预算执行不够规范和透明,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具体表现为: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导致预算执行不够规范和透明,资金使用不规范,预算执行效果不佳;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检查,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

编制周期

编制周期涉及预算编制的时间节点和工作流程。预算编制的周期应当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年度工作计划,通常包括年初编制、年中调整和年末总结这三个环节。在编制周期内,应注重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和数据统计工作。同时,应及时跟踪预算编制进度,调整预算编制计划,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在编制周期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编制周期不够合理

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编制周期的不合理安排会导致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下降,具体表现为: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安排,未能充分考虑预算编制所需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等资源;预算编制指标不够准确,无法反映实际情况和需求;预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编制周期过长

在编制周期过长的情况下,预算计划无法及时响应实际情况,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具体表现为:预算计划无法及时响应实际情况,导致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预算执行效率低下,无法充分满足单位的实际需求,无法及时完成预算计划。

编制周期过短

在编制周期过短的情况下,预算计划无法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情况,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表现为:预算编制时间紧迫,无法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情况,导致预算计划不够科学和合理,影响预算管理效果;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机制,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不高,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

收支平衡

收支平衡要求预算支出不得超过预算收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预算编制中,应注重做好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核算与预测工作,防止预算编制出现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同时,应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财务监督和审计,确保预算支出符合预算编制的要求。

在收支平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预算编制过于乐观

在预算编制中,有些事业单位过于乐观,这主要表现在收入预测方面。这会导致预算收入预测不够准确,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具体表现为: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预算计划无法有效实施;预算收入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异,预算收入缺口增大,预算执行出现困难;由于收入预测不够准确,因此预算编制失去实效性,预算计划无法充分体现实际情况和需求,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

预算支出管理不严格

在预算管理中,预算支出是关键的一环,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然而,有些事业单位在预算支出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导致预算支出过高,影响收支平衡的实现,具体表现为:支出超出预算,导致资金不足,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支出不合理,造成预算浪费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支出无法控制,资金流向失控。

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

预算执行监督是确保预算执行规范、透明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进而影响收支平衡的实现。具体表现为: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预算执行不规范,导致资金浪费和效率低下,影响收支平衡的实现;预算执行透明度低,难以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影响收支平衡的实现;预算执行存在较高的风险,如违规使用预算资金、挤占预算等,影响收支平衡的实现。

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涉及对预算的变更和调整。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状况,及时调整预算计划,保证预算支出和收入的平衡。同时,在预算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保证预算调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调整应遵循程序规范,进行审批备案,确保预算调整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在预算调整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调整程序不规范

在预算管理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一些事业单位存在调整程序不规范的情况,导致预算调整不够科学和规范,进而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具体表现为:缺乏明确的调整程序和流程,容易出现调整失误和不合理的情况;预算调整不够及时,无法及时响应实际情况,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预算调整不够公开透明,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和沟通,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

调整频率过高

在预算管理中,调整频率过高可能导致预算计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具体表现为:削弱了预算计划的稳定性,影响预算的执行和管理;影响了预算计划的连续性,不利于预算计划的实施和管理;增加了预算管理的难度,需要管理人员加强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预算,增加了工作量。

调整原因不充分

在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是必要的环节,但如果调整原因不充分,就可能导致预算调整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具体表现为:缺乏客观的调整原因,导致调整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缺乏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仅仅凭借一些表象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结果不够准确和科学;预算调整依据不明确,难以保证预算管理的效果。

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涉及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和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制度,采取多种评估方法,全面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优化预算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绩效评估应紧密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明确评估目标和指标,注重对关键业务领域的评估,构建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在绩效评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指标设置不合理

如果指标设置不合理,就可能导致绩效评估结果不够准确和可信。具体表现为: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和合理,难以反映工作实际情况;指标设置不全面,某些方面的工作无法得到充分评价,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指标设置不合理,可能将不合理的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和不可信。

评估方法单一

如果只采用单一的评估方法,就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单一,无法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绩效情况。具体表现为:在绩效评估中,事业单位可能只采用单一的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等,无法全面反映绩效情况;评估手段单一,如量化评估、主观评价等,无法全面反映绩效情况。

评估结果应用不足

评估结果应用不足是指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估结果出来后,没有有效地应用到预算管理和经营决策中,无法充分发挥评估结果的意义和价值。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将评估结果应用到预算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机制和体系,评估结果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应用;其次,部分事业单位对评估结果的认识不足,认为评估结果只是一个附加项,不具备实际应用的价值和作用,导致评估结果得不到有效应用;最后,对评估结果存在偏见,认为评估结果不准确或存在局限性,导致评估结果得不到有效应用。

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重要问题的对策

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预算管理制度方面

制定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制度是加强预算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事业单位应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明确编制程序、责任分工和审批流程,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例如,可以制作详细的预算编制指南和操作手册,明确预算编制的环节和流程,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构建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是保障预算执行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加强对预算支出的控制和管理,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例如,可以组建预算执行监督小组,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并制定相应的预算执行监督制度和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和监督是确保预算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必要手段。事业单位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和监督,确保预算执行符合预算编制要求,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例如,可以建立专门的预算审计部门或机构,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和监督,并制定相应的审计和监督制度及措施,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编制周期方面

确定科学合理的编制周期是预算编制中的关键环节,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科学合理的编制周期。编制周期过长会导致预算计划无法及时响应实际情况,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编制周期过短则会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安排编制周期,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编制周期中,事业单位应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和数据统计工作,为后续的预算编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充分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和资金需求、梳理和分析历史数据、准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

及时跟踪预算编制情况,调整预算编制计划。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跟踪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同时,针对预算编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应及时调整预算编制计划,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收支平衡方面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注重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和预测工作,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和收支情况统计分析模型等手段,加强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和监控,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了解预算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情况和趋势,及时修正预算编制指标,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预算支出控制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预算支出控制机制,制定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具体措施包括:建立预算支出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和分析支出情况;设立专门的预算支出管理部门,负责预算支出的核算和管理;加强对预算支出的审批和监督,严格控制预算支出的范围和金额;加强对预算支出的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预算支出过高的情况,保证预算执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预算调整方面

为解决预算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应明确预算调整程序和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细则和规定,确保预算调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调整应经过严格审批,确定调整原因和调整方案,避免随意调整预算,从而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

同时,为了控制预算调整的频率,事业单位应科学规划和管理预算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确保预算计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预算调整过程中,应注重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了解实际情况和需求,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调整预算计划,保证预算调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预算调整中,应注重预算调整与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衔接,确保预算调整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应加强对预算调整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绩效评估方面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和手段,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绩效情况,增强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应用和管理,确保评估结果能为预算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重点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优化预算编制和执行流程,注重预算调整和绩效评估,不断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科学性合理性预算编制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