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吉美博物馆馆藏何朝宗蒲团观音像研究

2023-11-09 18:52叶志向
东方收藏 2023年9期
关键词:蒲团瓷器法国

叶志向

“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作品被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但很多作品的收藏经历还是谜,它们原来的出处在哪里,又是如何传播到国外的?为此,2011年3月1日至4月15日,受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荷兰普林西霍夫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邀请,笔者和黄忠杰、许回成两位先生前往欧洲考察德化古陶瓷,游历了德国、意大利、梵蒂冈、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荷兰、比利时和英国。通过参观著名博物馆、访问知名收藏家和古董商人、寻找拍卖行和古董市场,对欧洲的德化古陶瓷有了一定的了解。2019年10月,笔者前往法国尼斯参加中法文化论坛活动,又到法国吉美博物馆参观,瞻仰了何朝宗蒲团观音像。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何朝宗蒲团观音像的收藏经历以及“中国白”名称的来历,进而证实中法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交流。

法国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又名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 Guimet),其位于巴黎伊艾娜广场,是由法国里昂工业家爱米尔·吉美(Emile Guimet,1836—1918)于1889年正式建立的(图1)。它的展品多数来源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东南亚各国等,其中主要以克美(KHMER)艺术(6—13世纪)、阿富汗犍陀罗文化(2—7世纪)、敦煌艺术(8—10世纪)、中国陶瓷器、东南亚吴哥文化以及经书(15—18世纪)等最为著称。而在5万多件的馆藏品中,中国文物达2万件。

法国里昂以纺织工业闻名,爱米尔·吉美虽然是一名工业家,但对考古、哲学和宗教文化具有浓厚兴趣。1865年,他到埃及收集木乃伊、宗教神像等。1876年,其受政府教育部门委派,到东方考察和研究宗教历史,在旅途中收藏了许多与宗教有关的神像雕刻、法器、手稿等。1879年,他在里昂建立起一个宗教博物馆,展品主要以日本佛像为主,并配有印度、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国家的神像。1889年,其又在巴黎建立起一家博物馆,以他的名字命名,并担任第一任终身馆长 。

1927年,吉美博物馆正式归属法国国立博物馆。随后,其藏品不断丰富。特别是二战后的1944年到1945年,吉美博物馆和卢浮宫互换藏品。卢浮宫内的大多数亚洲收藏品和吉美博物馆的埃及文物等相互交换,丰富各自的馆藏,包括中国古代的瓷器(约1万件)、玉器、青铜器、雕刻、绘画、屏风,以及日本的漆器、印度的书画等,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带回的中国敦煌文物也从卢浮宫一并转入该馆。从此,吉美博物馆的亚洲艺术藏品具备完整的规模。

一、何朝宗蒲团观音像是吉美博物馆的重要藏品

明代德化窑“何朝宗印”款白釉蒲团观音像(以下简称何朝宗蒲团观音像),高31、宽18厘米,编号为G535,长期陈列在吉美博物馆中国部展厅(图2)。只见其头戴风帽,发梳高髻,顶有化佛;面庞丰腴,广额弓眉,双目微启,鼻梁挺直,小口微抿;身着广袖长衣,袒胸饰莲花璎珞;腹部中间衣带交结,双手隐于袖中于右腹作拱手状;盘膝坐于蒲团之上。其胎质细腻、釉质温润,背面“何朝宗印”篆书方形印章清晰明显。

2008年4月11日至6月15日,香港艺术馆举办“华彩巴黎——1730—1930:中国精神·法国品位”展览,展示了170多件18至20世纪初期法国皇室及民间收藏的中国艺术珍品,并介绍该时期中国艺术对巴黎文化及生活的影响。展品中的中国艺术精品,包括瓷器、漆器、青铜器、家具、绘画、版画及油画,主要来自吉美博物馆,另有部分珍藏由卢浮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巴黎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等13所国际知名的博物馆及收藏机构借出。

该展览重现了当时巴黎文化界的不同生活场景,展品融入其中,何朝宗蒲团观音正是重要的展品之一。展览的副标题“中国精神·法国品位”正好道出18至20世纪初期中法两国频繁的贸易带动了法国人对于中国艺术文化的兴趣,这种新的艺术品位在当时的文化界及艺术界掀起一阵风潮,形成风靡欧洲的“中国风”。

展览举办同时,还出版了图录《华彩巴黎——1730—1930中国精神·法国品位》(图3)。此外,何朝宗蒲团观音像还作为法国明信片的封面,由法国邮政公开发行。

二、对何朝宗蒲团观音像来历的考证

17至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和追求,形成“中国风”,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不断模仿中国,法国人也不例外,他们还不惜花费重金购买中国文物。此外,欧洲人重视个人、家族以及商业的原始记录。目前在欧洲有关何朝宗蒲团观音像的最早记录出自法国的西薛兄弟,他们在当时以250法郎出售给法国艺术品收藏家、实业家恩斯特·格兰迪迪耶(Ernest  Grandidier,1833—1912);之后格兰迪迪耶捐赠给卢浮宫,后来再转移到吉美博物馆。

西薛兄弟于19世纪70年代崛起于亚洲艺术市场,他们在巴黎开设文玩商店,为法国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中国和日本的文物。

1874年,菲利普·西薛赴日本购买文物,并于1883年出版个人游记《一位在日本的杂玩商笔记》。在結尾,菲利普·西薛提到他曾进入广东、香港购买中国艺术品。根据该书1875年7月1日的记载,西薛兄弟也从北京进口文物,“我们因此在皮卡尔街检视来自北京成堆的物品,在仓库的各个角落观看瓷器、玉器、青铜器,以及经过挑选保留给侯许德、卡蒙多等人而不对大众公开的各种珍玩。”在1880年12月11日的记载中,则提到西薛与一位驻华的法国外交官普尔塔雷斯合作,由后者在中国为其购买文物。

西薛在中国购买何朝宗蒲团观音像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来源尚没有具体资料可查,但我们相信,如此精美的陶瓷雕塑作品,原来肯定是供奉在皇家宫殿、达官贵人家中或大型寺院里面。遗憾的是,近代中国国穷民弱,此尊观音像被迫远渡重洋。

西薛兄弟的亚洲艺术品经营,在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逐渐被史格菲列德·宾、林忠正迎头赶上。而哥哥奥古斯特长期患病以及去世,迫使西薛兄弟不得不在1886年2月就出手部分存货。在德鲁奥馆的拍卖会中,共卖出598件文物,三分之二是中国与日本文物,其余主要是18世纪法国的绘画与器物。其中就包括何朝宗蒲团观音像,购买人是恩斯特·格兰迪迪耶,交易价格为250法郎。

恩斯特·格兰迪迪耶于19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收藏活动,他首先收藏珍本书籍,1875年接触中国陶瓷并逐步介入这一领域。他在30多年内至少收藏了6000件中国陶瓷作品。1894年,他决定将藏品捐赠给法国政府,并保存在卢浮宫博物馆,他也因此被任命为这批收藏品的研究员。

据了解,何朝宗蒲团观音像著录于1894年出版的《中国陶瓷图录: Grandidier藏中国瓷器》(图4),书中详细介绍了格兰迪迪耶的收藏及研究,该书曾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研究中国瓷器的古美术文献之一。书内前文后图,以大量篇幅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制作方法、历史发展及工艺演变过程,涉及古陶器、兵马俑与秦汉陶塑、三彩陶、宋瓷、明清官窑及外销瓷等,图版部分收录了历代精美瓷器124件,共计42页黑白精印图版,还有232页文字介绍,对研究中国历代瓷器极具参考价值(图5)。

1944年到1945年,经格兰迪迪耶侄子同意,该批收藏品自卢浮宫转移至吉美博物馆。

三、“中国白”名称的来历

16—17世纪,随着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等的到来,全球贸易兴盛。欧洲人开始远航到东方,购买东方商品,并寻求东方独特的文化品位,形成一股“中国风”。欧洲皇室贵族对东方物品无限好奇,但未形成细致的分类方法,因此在物品名称前面加上中国等国家以及部分地区名稱,如“中国丝绸”“中国家具”“中国壁纸”,把来自中国的青花瓷称为“中国蓝色瓷器”,把白瓷区分为“中国白瓷”“日本白瓷”等。在所有的白瓷中,产自德化的白瓷最为欧洲人所喜爱。很多人在宫殿中建造具有中国风格的房间,设立陈列瓷器的展示馆。在各类瓷器中,来自德化的白色瓷器尤其醒目突出,后来,法国人就把产自德化的白瓷称为“中国白”。

“中国白”的文字记载可见于格兰迪迪耶1894年编撰的《中国陶瓷》一书:“自古以来,中国白便一直赢得世人的赞同,它值得被我们所重视。从宋代起,它便闻名遐迩,其生产创造从未中断过,并且延续至今……它的一些器物被施予一层若隐若现的白釉,与胎体完美结合……正是它这一独有的气质,我们将其命名为中国白……这一透明的胎釉特点与神像瓷塑作品是如此相得益彰,让我们为之着迷。”

四、结语

17至18世纪,随着全球贸易的兴起,中国陶瓷成为欧洲王宫贵族的重要消费品。法国人把来自德化的白瓷称为“中国白”,见证了中国和法国之间源远流长的艺术交流历史。何朝宗蒲团观音像作为法国吉美博物馆的重要收藏,说明在19、20世纪德化瓷已经成为欧洲收藏家和博物馆的重要馆藏门类之一。

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我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珍贵文物。在此,我们为“明代瓷圣”何朝宗高超的宗教造像艺术赞叹不已,也为近代中国因国力衰微、民不聊生而迫使这尊观音远走法国而扼腕叹息。笔者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唤起全社会对流失海外文物的关注和思考。因为这些文物除了其本身的价值外,对于我们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意义更为重大。

猜你喜欢
蒲团瓷器法国
针对私小说中透视法的一则分析
蒲团
法国(三)
法国(一)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法国浪漫之旅(二)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