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外源性ARDS通气治疗对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3-11-09 07:59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1期
关键词:外源性间歇血气

曹 亮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ICU 423000

作为常见、严重的临床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机制复杂,与肺内源、外源性疾病所致有关,具有发病严重、进展快、并发症多、发病率高、死亡风险高等特点,调查显示我国ARDS年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0.13%~0.23%、30%~40%[1-2]。因此,积极救治ARDS具有重要意义。机械通气作为治疗ARDS的常用辅助方法之一,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存活率[3]。俯卧位是ARDS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常用体位,利于纠正患者肺通气,提高氧合功能[4]。为此,本文选取我院100例ARDS患者为观察对象,探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外源性通气治疗对其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47.51±3.29)岁,合并症:高血压20例、高血脂17例、糖尿病13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48.25±4.15)岁,合并症:高血压21例、高血脂15例、糖尿病1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按医嘱治疗;神志清楚,可与他人交谈,依从性良好;符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5],知晓研究,并积极加入。排除标准:认知、沟通障碍及心理疾患;合并占位性病变、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循环严重不稳、多发创伤伴骨折等;既往有吸毒史、药物滥用史、胸部手术史;妊娠/哺乳女性。

1.2 方法 入院后,患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卧床休息、补液、机械通气、抗感染以及降压、降糖、调脂等。对照组进行同步间歇指令模式下肺内源性通气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辅以肢体约束、镇静,再改为俯卧位,予以同步间歇指令模式下通气治疗,吸氧浓度40%、低潮气量6~8ml/kg、呼吸12~16次/min、呼气末正压通气6~14cmH2O(1cmH2O=0.098kPa)。观察组进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外源性通气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辅以肢体约束、镇静,再改为俯卧位,予以同步间歇指令模式下通气治疗,吸氧浓度40%、低潮气量6~8ml/kg、呼吸12~16次/min、呼气末正压通气6~14cmH2O。在两组机械通气过程中辅以减压设备(减压贴、透明贴)、营养支持,并做好患者的皮肤防御保护,重点监测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如心率增高、血流动力波动明显,且皮肤压红,则暂停通气,并辅以相应的干预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气指标:采用Compact 3型血气分析仪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

1.3.2 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于治疗前后,采用心动图检查仪测定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Bene View T6型多功能组合监护仪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

1.3.3 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压力性损伤、肺不张、气胸等。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PaO2、PaCO2、PO2/FiO2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

2.2 两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LVEF及MAP明显增高,HR降低(P<0.05),但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MAP、HR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与对照组的1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36,P=0.712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ARDS在临床上较常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风险高等特点,是目前危及患者机体健康安全的重要病因之一[6]。机械通气作为呼吸功能的替代,可借助机械装置帮助患者改善自主呼吸运动,促进通气通常,改善氧合功能,避免CO2的蓄积,最大程度上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7-8]。俯卧位通气提出于2018年,是患者在俯卧位情况下进行的机械通气,作为治疗ARDS的重要辅助手段,可借助重力作用,改善前胸部、背部的血流量、通气量,促进气体交换。部分研究针对俯卧位通气情况进行了研究。殷文超等人[9]以ARDS患者为例,探究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其影响,发现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效果更理想,利于纠正患者氧合指数,改善血气分析,促进机体恢复。高鸿燕[10]亦发现俯卧位通气对ARDS患者的作用效果更理想,利于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可见,俯卧位通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明确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外源性ARDS通气治疗的整体效果,本文就ADRS患者为例进行分析。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PaO2、PaCO2、PaO2/FiO2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示肺外源性ARDS患者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中获益更多,预后恢复良好,原因如下:肺内、外源性ARDS的发生,可导致肺组织出现大量的渗出,并逐渐形成透明膜,尤其是肺外源性ARDS患者,肺间质水肿尤为严重,较肺内源性患者的肺内通气重新分布速度、局部跨肺压变化显著。经俯卧位通气治疗后,肺外源性ARDS患者的PaO2、PaCO2、PO2/FiO2明显改善,与提高肺复张、肺功能残气量、降低肺内分流程度存在联系。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高,提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外源性通气的作用较理想,利于纠正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现象,进而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左心顺应性,增高LVEF。另外,观察组MAP、HR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小,说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外源性通气对患者的HR、MAP影响较小,可使患者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肺不张、压力性损伤、气胸等均是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尤其是压力性损伤,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生理痛苦及医疗负担,延长住院天数,甚至继发感染,引发脓毒血症,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提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外源性通气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的安全性,为患者治疗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外源性通气治疗的安全性相当,但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外源性通气治疗对ARDS患者血气分析、心功能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进行大力宣传、推广。

猜你喜欢
外源性间歇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外源性防御肽(佰润)对胸腔镜术后气道黏膜修复的影响
麦冬中外源性有害物质的分析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外源性表达VEGF165b对人膀胱癌T24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