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囊肿去顶术与切除术对卵巢储备的影响

2023-11-09 08:00冯艳利史爱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1期
关键词:顶术异位囊肿

冯艳利 史爱丽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457000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为育龄女性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月经失调、不孕、引导不规则流血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手术治疗为该病主要治疗方案,其中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为该病主要治疗方案,具创伤小、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但在手术治疗中,可能会造成其卵巢组织损失及卵巢功能损伤,出现术后雌激素水平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等情况,影响患者月经恢复效果,甚至影响其孕育需求[3]。腹腔镜囊肿去顶术属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新型治疗术式,不存在止血相关损伤,因此可减少卵巢功能损伤,但此种术式临床应用较少,且其是否可满足基本治疗需求仍有待研究。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展开分析,探究上述两种治疗方案对其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顶组和切除组,每组48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伦理标准。

表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卵巢子宫异位囊肿;②年龄≥18岁;③存在生育愿望;④囊肿直径2~10cm;⑤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完成研究;⑥对研究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②卵巢、子宫手术病史;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其他影响患者孕育、月经疾病;⑤资料不完整,术后失访。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脐上缘1cm部位做1.0cm长切口作为观察孔,两侧髂前上棘内侧4cm部位各做1个横向1.0cm长度切口作为操作孔;髂脐连线中线外1/3位置穿刺建立二氧化碳气腹[10~13mmHg(1mmHg=0.133kPa)];吸干囊肿液,以生理盐水进行囊肿多次冲洗,剥离卵巢、子宫、肠道粘连部位,检查无粘连后,实施手术治疗。切除组:利用分离钳进行囊肿两侧与卵巢组织钝性分离,检查囊肿壁组织与卵巢边界,提起并剥离囊肿组织,将剥离下的囊肿组织送至病理活检;卵巢创面以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去顶组:沿囊肿长径切开囊肿,切口长度略短于囊肿直径,清理囊肿内积液,钝性分离进入囊肿内部,使整个囊肿壁完全暴露,沿切口用剪刀剪除5mm宽囊壁与卵巢之间粘连部分,将切除后组织病理送检,以3-0可吸收线对切口周围连续锁边,形成囊肿开口后,对囊肿内部反复冲洗。

1.4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管放置率;(2)卵巢储备: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比较两组窦卵泡计数(AFC)、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以经腹部超声(迈瑞,DC-N2S)检查AFC情况;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3 000r/min)10min,取上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AMH水平;(3)雌激素水平: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3 000r/min)10min,取上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4)月经恢复率:月经周期稳定(20~40d),月经量无过少、过多情况,痛经明显缓解或消失,为月经恢复;(5)复发率:两组均随访1年,统计比较两组复发情况,以超声检查结果为准。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去顶组手术时间较切除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切除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管放置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卵巢储备 术前两组AFC、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去顶组AFC水平、AMH较切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卵巢储备比较

2.3 雌激素水平 术前两组FSH、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去顶组FSH、LH水平均较切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雌激素水平比较

2.4 月经恢复率及复发率 去顶组月经恢复率高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月经恢复率及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位置引发的疾病,该病多发生于育龄女性,主要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周围组织纤维化等,形成异位结节、盆腔痛、月经异常、不孕等症状。该病发病位置不固定,可波及所有盆腔内组织,其中卵巢为最常见发病部位,表现为卵巢邻近部位肿块,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手术治疗为该病主要治疗方案,通过切除病灶组织,以促进其卵巢及子宫功能恢复。随腔镜技术发展,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治疗中,通过应用腹腔镜技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创伤,提升其康复质量[4]。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切除术为该病传统治疗术式,此种术式主要优势为操作简单、囊肿清除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复发率。但在进行囊肿与卵巢组织分离过程中,为保证囊肿清除效果,需将囊肿壁与卵巢粘连部位钝性分离,尽管可保证卵巢完整性,但在钝性分离过程中会出现卵巢变形及功能损伤,进而会影响其术后卵巢功能,出现卵巢储备能力下降、卵巢雌激素分泌量下降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卵巢功能早衰、卵巢功能完全丧失,影响患者预后[5-6]。

囊肿开窗术、囊壁凝固术、囊肿穿刺抽吸术均属微创治疗术式,尽管可控制卵巢损伤,但其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卵巢子宫异位囊肿去顶术,主要手术方案为切除囊壁薄弱部位一段狭长囊壁组织及少量卵巢组织,后锁边方式缝合开口处,以彻底清洗囊腔,同时可避免开口闭合[7-8]。此种术式主要优势为,无须进行囊壁剥离,因此可减少囊壁剥离过程中出血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粘连发生风险。

本文中,对9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分别实施腹腔镜囊肿去顶术、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去顶组手术时间较切除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切除组少。原因为,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手术操作步骤相对较少,且手术操作对创面、囊肿周围组织血运影响小,因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本文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去顶组AFC、AMH水平及FSH、LH水平较切除组高。考虑原因为,腹腔镜囊肿切除术需钝性分离囊肿及卵巢组织,不可避免会造成卵巢结构及卵巢血管功能损伤,且在缝合过程中会进一步影响卵巢及周围组织血运,影响卵巢功能恢复,特别对于囊壁与卵巢粘连紧密、多囊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卵巢功能影响更明显,部分患者随访期间见患侧卵巢出现明显萎缩情况,严重者卵巢萎缩严重,形成肌性小结节,引发卵巢功能损伤,进而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并影响卵巢对雌激素分泌能力[9-10]。腹腔镜囊肿去顶术尽管在制作囊肿开口过程中需要剪除一部分卵巢壁,但对卵巢损伤较小,术后修复难度较小,且锐性剪切不会造成卵巢血管及周围血管功能损伤,术后不存在剥离面,因此无须缝合,可进一步减少手术对卵巢血运影响,因此尽管在术后早期出现卵巢储备能力及雌激素水平下降等情况,但随术后时间延长,随卵巢自我功能修复,其卵巢储备功能随之改善。

本文结果显示,去顶组月经恢复率为95.83%,高于切除组的83.33%。考虑原因为,雌激素分泌异常、子宫内膜损伤为患者月经异常主要影响因素,而去顶术可避免囊壁剥离,减少子宫内膜损伤,因此可促进患者月经功能恢复。本文结果显示,去顶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6.25%,与切除组的4.17%相近。考虑原因为,尽管切除组通过囊壁剥离可降低囊肿复发率,但手术创伤较大,且存在手术创面,可能会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出现新的细胞定植情况,因此其术后出现2例复发;而去顶组无手术剥离面,可避免发生继发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去顶术在囊壁顶部开口,尽管保留大部分囊壁组织,但开口部位可持续性引流,避免原位囊腔囊肿复发;本文结果显示出现3例复发,经超声显示为囊肿切口粘连闭合形成新的囊腔,因此出现复发情况;但在整体复发率比较中,两种术式并未见显著差异,说明去顶术可有效控制复发率。

综上所述,与卵巢囊肿切除术相比,应用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促进其雌激素水平及月经恢复,且未增加复发率。

猜你喜欢
顶术异位囊肿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与经腰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效果对比评价
后腹腔镜与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对比研究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措施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