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护理对微创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分析

2023-11-09 08:00杨卓文王晓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1期
关键词:固定装置侧卧位体位

杨卓文 王晓青 宋 潇

1 商丘市立医院手术室,河南省商丘市 476000; 2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体位摆放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环节,与手术视野暴露、手术成功有重要关系[1]。微创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术由于吻合方式和手术方式的特殊性,对体位摆放有更高要求[2]。侧卧位是食管癌根治术的传统体位,但摆放难度大,常出现影响手术医师站立和手术操作,手术视野暴露不充分等问题,且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长,长期保持不适体位极易引起体位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舒适性[3-4]。因此,体位改良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纳入我院105例行微创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探讨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应用体位护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5例行微创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体位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常规体位组(n=52)和改良体位组(n=53)。常规体位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1.32±6.01)岁;病理分期:Ⅰ期26例、Ⅱ期20例、Ⅲ期6例;体质量42~87kg,平均体质量(64.72±11.02)kg。改良体位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27±6.39)岁;病理分期:Ⅰ期25例、Ⅱ期21例、Ⅲ期7例;体质量43~85kg,平均体质量(64.31±10.69)kg。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1)经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镜等检查确诊为食管癌;(2)具备微创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指征,择期进行手术;(3)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上肢活动正常;(5)无麻醉禁忌证。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偏瘫、神经系统疾病;(3)存在皮肤病,影响皮肤观察;(4)免疫系统严重疾病。

1.2 方法 常规体位组:采取常规侧卧位固定装置进行体位护理。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取左侧卧位,核准手术部位,使用常规侧卧位固定装置,如胸垫、软垫、托手板、上下肢约束带、头枕、固定挡板等,在患者下胸壁处放置胸垫,双手前伸固定于托手板上,双臂和躯干呈90°,头部放置头枕,臀部前后用固定挡板支撑,左侧下肢伸直,右侧下肢屈曲,双腿间放置软垫,采用上下肢约束带固定双下肢。改良体位组:采取改良的侧卧位固定装置进行体位护理。(1)制作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以有机塑料复合板为底板,规格为长50m,宽40cm,在底板上每间隔1cm打1个立柱固定孔,立柱固定孔在底板上成排排列,孔径约3cm。另外制作木头固定柱状杆,插口直径约3cm,确保固定柱能契合底板上的立柱固定孔,同时在固定柱上包裹2cm厚度的海绵。(2)改良体位摆放护理。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将手术床上背板床垫撤离,将底板四个角以绳子固定在手术床上,随后在底板上铺垫软垫、凝胶垫、床单等,确保手术床柔软舒适。全麻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转变为侧卧位,核准手术部位后依据患者体型选择固定柱并插入底板中,固定柱位置为侧肩胛部后方、髋部前方和后方等,可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固定柱位置,确保体位稳定。在不影响手术暴露视野的前提下,在固定柱和患者身体之间放入胸垫,术侧上肢呈抱球状放置于托手架上,健侧上肢与躯干呈90°放置于托手架上,托手架均以海绵垫包裹,患者上肢放置于托手架上后以约束带固定,调整托手架使远端关节稍高于近端关节。在患者头部放置凝胶头圈,保证耳郭位于凝胶头圈的中空部位。在双下肢部位放置长方形软垫,左腿伸直,右腿自然屈曲放置于软垫上,双腿间放置软垫,最后在髋关节和膝关节部位以约束带固定。体位摆放过程中注意保护男性阴囊和女性的乳房,防止受压。体位摆放结束后,调整手术床角度,使床头低于床尾10°~15°。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流动力学指标:体位摆放前、体位摆放后,采用麻醉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

1.3.2 手术指标:记录患者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手术医师评估患者手术视野暴露程度,总分0~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手术视野暴露程度越好。

1.3.3 舒适度:术后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舒适度越好。

1.3.4 体位相关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压疮、桡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等体位并发症发生率。

1.3.5 手术医师满意度:术后,手术医师从操作舒适性、体位稳定性、视野暴露度、体位摆放时间4个方面评价本次体位摆放的满意度,每个方面分值为25分,总分为100分。按照分值划分为3个不同等级,非常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50~79分),不满意(0~49分)。手术医师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体位摆放前,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摆放后,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体位摆放前,但改良体位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常规体位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理应激指标比较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改良体位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常规体位组,手术视野暴露评分高于常规体位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术后24h、48h,改良体位组VAS评分高于常规体位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分)

2.4 两组体位相关并发症比较 改良体位组体位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6%,低于常规体位组的21.15%(χ2=5.453,P=0.020<0.05),见表4。

表4 两组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5 两组手术医师满意度比较 改良体位组手术医师满意度为96.23%,高于常规体位组的80.77%(χ2=6.195,P=0.013<0.05),见表5。

表5 两组手术医师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食管癌根治术是需要联合颈、胸、腹三个手术视野实施手术操作的复杂手术,胸部手术时需在侧卧位下进行,该手术时间长,体位摆放的合理性和舒适性至关重要[6-7],而传统侧卧位已无法满足手术需求。体位固定装置是体位摆放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帮助患者摆放出手术需要的体位,增加体位稳定性和舒适性[8],因此,研发更合适的固定装置对体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侧卧位固定装置受多种限制,组装麻烦,操作不灵活,不能达到快速牢靠固定的效果,且体位摆放的体位稳定性较差,不仅浪费医护人员的体力和人力,且术中多次调整体位也影响手术的安全性[9-10]。基于此,本文采用我院自制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应用于微创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体位护理中。结果显示,改良体位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常规体位组,手术视野暴露评分高于常规体位组,说明采用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进行体位护理可协助手术医师快速、高质量完成手术。本文以自制布满孔位的底板代替手术床板,手术时可依据患者体型和手术需求采用固定柱灵活固定患者身体各部位,体位安置一次性完成率高,可有效节省体位摆放时间。此外,固定杆固定结束后,护理人员还合理安置患者双上肢,使上肢保持更舒适科学的屈曲角度,且微微抬高远端关节,能改善上肢部位血液循环。体位稳定性提高后,术中体位加固的次数减少,以及良好的术野均能促使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11-12]。

本文结果还指出,改良体位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常规体位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常规体位组,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体位组,证实,采用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进行体位护理可更好地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患者术中舒适度,且减少体位相关并发症。可能是因为,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长,患者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且姿势不够舒适,可引起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波动,且患者压疮、神经损伤多发,极大影响手术效果[13-14]。本文中自制的底板有一定硬度,护理人员在底板上放置了凝胶垫、海绵垫等各种体位垫,头部放置凝胶枕圈,可降低压疮发生率。另外,患者上肢、下肢在体位摆放时均保持了舒适的角度,可降低因长时间肢体拉伸造成的神经损伤,患者体位舒适度提升后,其手术中的各种生理指标也随之改善,可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另外,本文中,手术医师满意度高于常规体位组,是因为采用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进行体位护理,缩短了体位摆放和手术时间,且手术中视野暴露程度好,手术医师能够快速、高质量完成手术,因此,大大提高了手术医师对体位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微创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进行体位护理,不仅能缩短体位摆放时间和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视野暴露程度,还能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强患者舒适度,减少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医师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固定装置侧卧位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旋转滑动式全程监控摄像机固定装置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