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的早产儿护理方案构建与应用

2023-11-09 08:00贺姜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1期
关键词:控制点早产儿关键

贺姜梅

江西省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343000

研究显示,早产儿护理过程中潜在危害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性、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1-2]。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难度和重要性。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最早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以确保食品安全[3]。近年来有研究将HACCP理论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实践,显示HACCP理论可以对护理过程中的潜在危害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确保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4]。本文以HACCP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早产儿的护理方案,并探讨了该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12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早产儿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诊断为早产儿(妊娠周期不足37周);住院治疗时间≥72h;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先天性畸形或遗传性疾病;出生时存在严重并发症。将所有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妊娠周期(33.4±1.8)周,出生体重(1 550.5±230.2)g,1min Apgar评分(7.1±1.2)分,5min Apgar评分为(8.2±1.1)分,母亲年龄(29.5±4.3)岁,母亲有妊娠合并症15例。干预组中男28例、女22例,妊娠周期(33.6±1.7)周,出生体重(1 523.4±218.7)g,1min Apgar评分(7.0±1.3)分,5min Apgar评分(8.1±1.0)分,母亲年龄(30.1±4.0)岁,母亲有妊娠合并症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维持恒温环境,确保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进行皮肤护理和定期翻身,按需进行光疗、输血等治疗措施,针对早产儿特点进行喂养管理,包括母乳喂养、低体重喂养和喂养量的调整,同时加强感染预防措施,如隔离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早产儿出现的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HACCP理论的早产儿护理方案。(1)危害分析:针对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各种潜在危害的来源、性质、发生概率以及严重程度。(2)确定关键控制点:识别早产儿护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如氧气供应、感染控制、喂养管理、温度控制等。(3)设定关键限值:为每个关键控制点设定临界值,以确保早产儿处于安全范围内。早产儿护理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与关键限值见表1。(4)建立监控系统:采用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实时监测关键控制点系统,如脉搏血氧仪、心电监护仪、体温计等。将传感器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数据库。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于云端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预测。(5)建立纠正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和早产儿的具体状况,护理人员应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专业团队密切协作,共同制定纠正措施,并根据早产儿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当监测到早产儿血氧饱和度降低时,可以及时调整氧气供应;当发现消毒措施不到位时,应立即改善并加强感染控制;当监测到早产儿营养状况不佳时,护理人员应与营养师共同制定合适的营养补充方案。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早产儿护理过程,提供相应的护理指导和支持。家庭成员可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协助执行纠正措施,如协助调整氧气供应、进行皮肤护理等。在实施纠正措施后,应对早产儿的状况进行持续监测,评估纠正措施的效果。若纠正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可根据需要调整关键限值;若未达到预期效果,应进一步分析原因并调整纠正措施。

表1 早产儿护理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与关键限值

1.3 评价指标

1.3.1 生存率:包括短期生存率和长期生存率。短期生存率:统计早产儿出生后28d内的生存情况,计算生存率。长期生存率:统计早产儿出生后1年内的生存情况,计算生存率。

1.3.2 并发症率:包括早产儿住院期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1.3.3 生长发育:包括早产儿出生后10d内的身高增长、体重增长、头围增长、神经发育水平情况,参考同年龄、同性别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曲线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生存率比较 干预组短期生存率和长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生存率比较[n(%)]

2.2 两组患儿并发生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呼吸系统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生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儿出生后10d生长发育比较 干预组身高增长、体重增长、头围增长、神经发育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出生后10d生长发育比较

3 讨论

过去的几十年里,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护理水平的提高,使得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5]。然而,早产儿在生长发育、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6]。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早产儿的生存和发育状况,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临床护理和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HACCP理论逐渐受到关注,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危害,有望在早产儿护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患儿,干预组短期生存率和长期生存率更高,呼吸系统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生长发育更好(P<0.05),提示基于HACCP理论的早产儿护理方案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分析认为:(1)HACCP理论关注潜在危害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为早产儿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护理策略。通过对各类潜在危害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这些危害,有效降低早产儿死亡风险。同时,还设定了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2)本文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系统性地管理潜在危害,从而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不是仅对已出现并发症的处理。这种预防性策略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早地识别和干预早产儿的问题,有效减少了病情恶化的风险。此外,基于HACCP理论的早产儿护理方案通过实施多学科合作和分工协作,提高了护理效率,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7]。(3)HACCP理论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识别和干预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从而为早产儿创造更有利的成长环境。在生长发育方面,基于HACCP理论的护理方案对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和代谢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制定了针对性的营养补充方案。这一方案确保早产儿得到适宜的营养供应,有助于促进身高、体重和头围的增长。同时,这种细致的营养管理还有助于预防早产儿出现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从而为其健康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在神经发育方面,基于HACCP理论的护理方案强调了针对早产儿特殊需求的早期干预,如早期肌肉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恢复,提高其神经发育水平[8]。

综上所述,基于HACCP理论的护理方案在提高早产儿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改善早产儿生长发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后期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验证该护理方案在不同类型的早产儿和不同医疗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猜你喜欢
控制点早产儿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项目建设内部控制点思考
相似材料模型中控制点像点坐标定位研究
SDCORS在基础地理信息控制点补测中的应用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