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思政

2023-11-10 12:44周烨赵歆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思政

周烨 赵歆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901)

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就是充分利用专业课程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地位,挖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寓于课程教学。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

本文对高职金融类专业核心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并以“个人贷款业务”为例说明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为高职金融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一、“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是高职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管理方法,并能运用于金融实务中。

(一)梳理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学要素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内容围绕“一条主线,三个重点”展开,“一条主线”即“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三个重点”即“家国情怀、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陶冶学生家国情怀。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关乎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年一代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国际事务上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二是树立学生法律意识。明确在不正当利益面前如何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

三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商业银行的特殊定位,需要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流程意识、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职业素养。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中以每一项学习任务为中心归纳教学要求,同时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育人要素(见表1)。

表1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思政教学要点

(二)设计教学案例,丰富思政育人元素

针对“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每一教学单元,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构建六大主题思政专题库。

1.激发民族自豪感专题

数字人民币的使用、“空付”的构想、线下体验银行智慧网点、智能机器人服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感受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

南京爱立信“倒戈”投奔花旗银行,启发学生对行业的业务创新进行深度思考;《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修订,启发学生与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等问题,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3.风险意识专题

“海南发展银行关停”事件;美国新英格兰银行倒闭记事,启发了学生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重要作用的思考;浙江泰隆银行贷前调查,判断客户信用风险……上述案例,启发学生遵守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原则,培养学生风险意识。

4.责任意识专题

“房住不炒”比较各地控制房价的政策,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中国建设银行服务建设六十年……”启发了学生关注“普惠金融”,引导学生关注商业银行在现代信用社会中的地位,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5.服务意识专题

线上体验金融产品精准营销、招商银行“一体化服务”“数字化服务体系”、摩根银行的客户定位……通过体验商业银行个性化、完善的服务,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品牌定位,营造服务氛围,提升学生服务意识。

6.诚实守信专题

“邮储银行部分支行存款变保单,业务员代客操作涉嫌违规”“深陷校园贷困扰的大学生……”通过失信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个人信用的重视,同时注重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合规操作,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学效率

对目前高职院校00 后大学生学情进行分析,一是相较于理论教学,学生更偏好实践教学;二是相较于传统课堂,学生更倾向于创新课堂;三是相较于传统手段,学生更喜爱智能场景。通过翻转课堂将低阶目标任务在课前完成,即上述思政专题库中的案例可以通过“雨课堂”等在线方式课前完成,达成教学的识记、理解的低阶目标。课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探究、小组参与等方式达到教学应用和创造的高阶目标。课后,学生巩固复习,创造性学习。这样能有效提高思政教学的效率。

(四)改进教学评价,全面体现教学成效

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完成每一项具体任务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进行全方位测评,其中“雨课堂”的在线相关数据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二是在教学实践环节,引入商业银行工作标准来对学生具体操作进行评价;三是在期末考核过程中,以理论和实践项目作为重要考核点。

二、“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案例

以“个人贷款业务”为例,展示理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个人贷款业务种类,掌握个人贷款业务特点,掌握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流程。

2.技能目标:掌握个人贷款业务与工商企业贷款业务的区别;掌握个人贷款业务种类,可以向客户说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流程。

3.思政目标:启发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启发学生防范金融风险;倡导恪尽职守、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牢记金融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学堂在线”课前发布相关资料,学生在“雨课堂”手机移动端阅读。通过图片所示与个人贷款相关的背景资料,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超过40%的利润来自个人金融业务。在占我国商业银行利润70%的信贷业务中,个人贷款的贡献接近一半。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消费金融在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个人贷款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导入课程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2.讲授新课:一是讲授个人贷款的含义及分类。通过展示个人征信报告,启发学生防范金融风险。征信源于《左传》中的“君子之言,信而征,故怨远于其身”。个人征信的应用,使学生树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理念。二是列举光大银行信用卡说明消费信贷的特点。引入反面案例,学生小李为购买苹果手机及其他高消费品,通过借贷平台申请网上贷款。随后,经过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其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 余万元的债务,而原始金额仅为3 万元。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消费价值观导致的严重后果,倡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及时纠正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健康理性的价值观。三是与工商企业贷款业务特点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贷款业务特点。四是讲授个人贷款的业务特点,提示学生关注信贷杠杆,牢记金融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讲授住房按揭贷款的业务要点,通过历年房贷数据对比,启发学生关注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

3.情景模拟:班级同学分小组,各组选出两名学生,一名同学扮演银行信贷员,一名同学扮演客户,完成住房按揭贷款的贷前调查。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实际工作氛围。注重在工作过程中遵守财经纪律、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4.内容拓展:让学生了解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个人住房组合贷款的业务特点。通过探究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熟悉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种类,重点掌握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流程,并能对相关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6.课后练习:学生通过手机移动端完成“雨课堂”个人贷款业务习题。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关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思政成效评价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注重多元主体,以产出为导向,以期准确获得教学育人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多元主体思政成效评价

一是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内容的认可程度,以课后反馈,如“定期评教”量化认可程度,再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对教学方法的喜欢程度、对思政融合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二是增加社会评价主体,反馈教学思政内容与理论知识的契合度、内容和方法创新发展的深度等。社会评价主体包括职教专家、行业专家等,评价方式包括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

三是就业单位对毕业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以实地调研、访谈为主。

(二)产出导向思政评价体系

一是以教学过程为主体评价课程思政成效。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对思政和知识融合的共鸣,以及在各项教学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

二是以课堂成果为依据评价课程思政成果。如,学生考试考核的综合成绩,参加教育部门、行业企业组织的竞赛获奖情况等。

三是以就业及职业迁移能力为课程思政评价发展指标。对学生就业单位的专业对口程度、自主创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特别关注三至五年后毕业生的综合发展、职业迁移能力等,通过数据分析,评价课程和专业培养成效。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贷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