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不易察觉的情绪黑洞

2023-11-11 03:55林斯琪光光
关键词:感力钻牛角尖内耗

林斯琪 光光

你的心灵能量足够吗?你有没有过这些心理:遇到了好的机会,却十分犹豫,怀疑自己能力不足,甚至预设好了很多种可能搞砸的情形。

因为他人的一个眼神或无意的一句话,忍不住“脑补”

他的弦外之音,内心十分纠结。

一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却时常从回忆中翻找出来,从中寻找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感到后悔和自责。

如果你常常陷入来回拉扯的情绪中,感觉自己“心好累、好疲惫”,那么你很有可能正处于“内耗”当中。

内耗是怎么回事

内耗原本是个物理学名词,指机器或其他装置本身所消耗的没有对外做功的能量。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内耗指的是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心理资源不足时,人就会觉得疲惫不堪。

也就是说,内耗是一种情绪的内循环。尽管你在行动上还什么都没做,但你的大脑在每一次做选择时产生的纠结情绪和思考问题时分散的精力,会慢慢消耗你的心理能量。随着能量减少,你对自己的评价会逐渐降低,行动的积极性也会降低,严重影响你做事的效率。好比一辆汽车打开了引擎,却一直不驱动上路,慢慢地,汽油也会燃烧殆尽。

内耗是怎么产生的

一般来说,人总是倾向于合理化自己的行为,逃避对自己不利的想法,那么精神内耗为什么会发生呢?来看看,你有没有这些表现吧。

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他人对你的评价,他人对你的态度,会让你非常在意,在心中反复揣测。但真实的原因,是你过度关注自己,不愿意别人看到你不够好的一面。

容易沉浸在过去。对于过去的经历不容易释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越想越焦虑,越想越后悔,更加无法专注当下的生活。

对自己要求太高,目标脱离实际。你事事都忍不住与别人对比,无法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你的目标定得越高,行动之前越是容易打退堂鼓。因为对结果没有信心,造成你反复纠结的畏难心理,甚至陷入贬低自己的情绪中。

心大一点,轻松很多

内耗的人通常倾向于让自己在一件事情中反复纠结,耗尽精力,有点儿像钻牛角尖。与此相反,人们把没心没肺、粗枝大叶的性格,称为“心大”。原本心大并不是什么褒奖的形容,但对减轻内耗却十分有用。适当“心大”一点儿,也就是培养一点“钝感力”。

“钝感力”,意为“迟钝的力量”,但它并不是指一个人头脑木讷、反应迟钝,而是指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拥有坚韧的力量,在面对负面事件时能扛住压力,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弹性。

心大一点,轻松很多有了这一点点钝感,能让我们在思考一件事时,不那么敏锐地感知到它的消极影响,而是情绪平和,行为反应适度,既不欣喜如狂也不悲痛欲绝。举个例子,当遇到别人对自己模棱两可的话语时,钝感力差的人可能会陷入内耗,思考自己是不是哪里不足,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而钝感力强的人可能一笑置之,并不执著于弄清他人的潜台词,而是专注于自己的行动。可见,钝感力能让我们变得更加从容,让我们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钝感力培养指南

Step1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

我们对一件事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并不是由事件本身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我们对该事件的想法。因此,改变自己的消极的心理暗示,多从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许能帮助我们从内耗的泥潭中挣脱出来。比如与其提前焦虑失败了会怎样,不如多想想还有哪些准备可以做得更充分。

Step2学会接纳自己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因此,学会接纳自己至关重要。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评价,不要活在他人的眼光中耗盡心力。

Step3降低过高的心理预期

正视自己的能力,避免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打击自己的积极性。可以把一个大目标,细分成几个更具体的小目标,更容易付诸行动。同时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

Step4勇敢挥别过去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就应该“断舍离”,给精神世界清理出新的空间。把握好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才能避免将来陷入更多后悔的情绪。

Step5不冲动,有耐心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钝感力中所谓的“钝”是指有意义的钝。因此,在遇到事情时不要第一时间让情绪控制大脑,而是给自己一些冷静的时间,可以通过与他人沟通,或转移注意力,暂时脱离钻牛角尖的环境,之后再思考问题的最优解。

猜你喜欢
感力钻牛角尖内耗
如何拯救陷入“精神内耗”的自己
编辑部内耗研究室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我们的人生需要钝感力
破绽百出的叙述
人需要有一定的钝感力
发挥钝感力
潇洒才年轻
潇洒才年轻
迟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