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与“双创”人才培养耦合研究

2023-11-12 23:58刘芷含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创业双创

摘  要:要培育新时代公共管理复合型人才,思政品质塑造是基础,“双创”能力培育是核心。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具有相同的教育目标、一致的教育理念、互补的教育内涵,可从以下五条路径探索推动二者的耦合:发挥课程思政引领作用,为“思政+课程+双创”的融合奠定思想基础;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新文科”理念下的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为目标,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教学导向,探索公共管理专业“思政+课程+科创”育人模式;依托多元化实践平台,丰富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的耦合形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121-04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所谓“新文科”建设,是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传统文科诸多专业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方案。在此理念指导下,本身即兼具多学科特点的公共管理专业,面临着从高度分化向多元融合的发展态势[1]。对于公共管理类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品质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根本,行政职业能力是特色,创新创业能力是核心[2]。因此,着力锤炼兼具“天下为公”的精神和“双创”复合型能力的新时代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是“新文科”理念下公共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必然要求。

围绕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国内外一些公共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其中,国外学界多从课程教学方面介绍了公共管理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经验,还有一些学者开展了实证研究,主要涉及导师领导力与研究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等主题[3-4]。国内学界的工作大致集中于“双创”教育视域下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体系、方法的改革[5-7],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8-10],课程和实践项目的开设[11]等方面。

由于国情原因,课程思政建设与“双创”教育的结合研究目前仅见于我国,且在2019年后才开始集中涌现。2019—2021年,以“课程思政+创新创业”为主题发表的中文文献共457篇,其中,2019年72篇,2020年137篇,2021年248篇,较为典型的有李春玲、鲁云鹏提出的“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12]。但是,以“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为主题的中文文献尚未出现。事实上,思政与“双创”关系尚未理顺所导致的学生在“双创”过程中服务社会意识淡薄的问题已经日益凸现。

综上可知,我国关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果数量不多,且大多聚焦于实践研究,对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的回答比较笼统,更未突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目前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探讨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耦合的可行性,并提出实践路径,以期丰富相关研究。

二、目前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理论层面:研究思路与方法局限,“思政”元素欠缺

在“新文科”这个大前提下,目前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双创”研究和“思政”研究均存在明显不足,亟须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就高校而言,一方面,部分从事相关教学研究的教师尚未打破学科界限、实现有效的跨学科交叉融合,还是按传统的文科思路进行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另一方面,“重业务育人、轻思政育人”的倾向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就企事业单位而言,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建设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下,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合作建立了一些产学研合作平台,但对于到底如何落实平台主体(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方面的互动和协同问题仍普遍感到困惑,难以对“双创”人才培养予以持续有力支撑。纵观国内有关“双创”人才培养的研究,鲜少有探讨有效解决路径的典型案例,“思政”元素在公共管理学生“双创”培养研究未见身影。这说明“新文科”理念下在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研究中融入“思政”元素已成当务之急。

(二)实践层面: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当前,在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实践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渗透不够,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与理念有待提升;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还比较模糊,且缺乏和思政教育建设的有机融合;研究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对服务社会的认识不足,对创新创业的政治和社会价值等关注较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新形势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均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有关。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训练,都是以为国家培养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政治思想教育无疑是第一位的,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总纲。课程思政是整体性的课程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因此,为加速新形势下公共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在课程思政建设引领下推进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工作。

三、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耦合的可行性

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以课程思政为目标进行课堂优化,实现课程思政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指出,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管理,实施教育教学创新计划,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13]。

从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不难看出,国家对加強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耦合的政策导向是非常明显的。从高等教育的本质出发,在人才培养这个大框架下,二者实现耦合具有理论可行性。

(一)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具有相同的教育目标

公共管理“双创”型人才不仅要有创新创业的志向,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立德”,目的是让公共管理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培养在社会拼搏中始终不忘初心的“双创”人才。可见,二者的教育目标相同。

(二)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具备一致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以及理论基础等方面,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均强调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准则,以培育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培养过程中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观念及社会责任感,注重学生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可见,二者的教育理念一致。

(三)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具有互补的教育内涵

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站位,使他们在创新创业的拼搏中不迷失自我,以稳健的步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双创”教育可以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对抗竞争的不确定性,并将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在不确定中探索成功的可能性,并在行动实践中积累经验,二者的教育内涵存在互补性。

四、课程思政建设和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耦合的实现路径

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新文科”理念下的公共管理专业更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与“双创”人才培养耦合的研究和实践。研究以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为主体,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始终,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二者耦合方向的探索。

(一)发挥课程思政引领作用,为“思政+课程+ 双创”的融合奠定思想基础

尽管公共管理类课程各有特点,但课程思政在其中应起到核心引领作用。通过课程思政的渗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从而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的相互促进与提高[14]。推动“思政+课程+双创”融合,应使课程思政教育贯通于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之中:在课堂上,强化课堂思政教育,挖掘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双创精神;在课堂外,不仅关心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更要注重其思想品德锤炼和政治上的进步,为其进一步的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奠定思想基础。

(二)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

从课程建设着手,完善包括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在内的课程结构:其一,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意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创新创业奋斗精神等内容的自然切入,形成思政与“双创”耦合的大学生课程教学模块;其二,在课程内容上,要紧跟时政、及时更新,还要结合学科知识、创新创业知识和课程思政三者之间的关系,打造互补性和信息化的教学内容,为思政与“双创”有机融合提供有力支撑[15]。以卫生政策与管理方向课程为例,可组织学生对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等热点领域展开调研,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凸显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培养学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仆精神和“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气魄。

(三)以“新文科”理念下的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为目标,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首先,要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实施启发式教学模式。公共管理类课程涉及大量政策制定相关理论、方法,可以将一些国家和区域政策作为研究型教学的案例,从中挖掘思政元素、凝练课堂研讨问题、形成通过课堂研討而步步深入的各个层次要点。学生通过研讨,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从中领会党和国家出台这些政策的导向和意义。

其次,在教学组织上,采取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PBL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设定复杂而有意义问题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6]。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努力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实现学科交叉、文理渗透;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补充随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大数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新文科”理念下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要求。

(四)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教学导向,探索公共管理专业“思政+课程+科创”育人模式

在课程思政引领下,以课程为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载体,改革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架构为平台,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教学导向,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成果置于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积极申报各类“双创”,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创新。在操作上,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索创新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教师在政治上成熟稳健和在专业上术有专攻的双重优势,在开展科研和实习过程中带领学生体验党和国家为提高人民生活的各种举措,构筑公共管理专业“思政+ 课程+科创”育人模式[17]。

(五)依托多元化实践平台,丰富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的耦合形式

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政府下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建立科研教学联系,通过在校内建设模拟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园、在校外联合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习基地等形式,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平台集教学、科学、创新为一体的载体作用,将课程理论与管理实际相联系,结合公共管理专业属性选择研究主题,完成文献阅读、收集数据、建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工作,为企事业基层单位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为其发展和决策提供依据,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技能,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更能让学生在深入基层单位的实践过程中,感受文化魅力、部门内部的团结合作精神,丰富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的耦合形式。

五、结语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的耦合研究,对于推动“新文科”理念下公共管理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课程思政建设可为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养指引方向,扭转过去重专业技能训练、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衡局面,在“双创”专业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实现育人价值的回归[12]。依托“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公共管理“双创”人才培育模式,可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会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升华思想品德、提升综合素质,有效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使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颜冰,郑克岭,史春媛.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J]. 经济研究导刊,2019(17):92-94.

[2] 霍建国. 新文科理念下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问题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1):33-34.

[3] Meng Y,Zhao C J. Academic supervisor leadership and its influencing mechanism on postgraduate creativity in China[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8(29):32-44.

[4] Bright L,Graham B. Predictors of graduate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grams[J].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Education,2016,22(01):17-34.

[5] 周畢芬. 创新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以福建N大学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03):21-25.

[6] 孟艳春,任皓臻. “双创”教育视域下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2):143-144.

[7] 高丹. 融合“创新创业”理念的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20(03):77-82.

[8] 曹丽媛,梁锌桐. 基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5):35-36+39.

[9] 贾海彦,周慧,韩祎祎. 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的协同培养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20(08):56-61.

[10] 罗依平,凌常月. 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2):40-43.

[11] 张小刚. 创新创业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54-55.

[12] 李春玲,鲁云鹏. 课程思政嵌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与机制研究[J]. 教学研究,2021,44(03):53-59.

[13] 宋洋.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0):188-190+194.

[14] 沈丽巍.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4):205-207.

[15] 范娜娜,陈少烽.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阶梯平台”式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高教学刊,2021,7(28):59-62.

[16] 刘小亮,于姗姗,龚爱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J]. 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1):146-147.

[17] 李青,李博,陈红梅. “思政+课程+科创”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计量经济学”为例[J]. 林区教学,2021(07):19-23.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 21JGB099);中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YJKS003);中南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课程思政建设引领下公共管理专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项目编号:2022KCSZ057)。

作者简介:刘芷含(1983—),女,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创业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职院校广告创意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浅析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思政建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