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研究

2023-11-13 12:02杨珍妮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海事强国海洋

杨珍妮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0)

我国传统海洋文化中蕴含着和平友好、和谐兼容、家国情怀等特征,当代海洋文化中又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海洋文化观。伴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海洋文化的教育亦亟待提上日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以海洋文化教育为抓手建设海洋强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普及全民海洋文化的需要。目前很多关于国民海洋意识的调查结果都显示,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国民的海洋意识仍处于非常薄弱的阶段,究其原因是中国的海洋文化教育十分薄弱。“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海洋强国的建设,归根结底需要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通过高校的海洋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海洋,树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海洋观,为未来投身国家建设和海洋开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以大学生群体的海洋文化观念的提升带动全民的海洋文化素养的增强,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布局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培育海洋强国建设人才的需要。近些年来,我国加大力度对海洋文化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不仅丰富了青年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帮助他们了解海洋相关知识。比如,海防教育成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部分,增强学生的海防意识成为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的重要一环。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对青年学生开展有序的、有层次的海洋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海洋权益的认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海洋教育相关的活动中,为海洋强国的建设不断充实后备力量。加强大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不仅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也有助于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海洋文化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海洋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对于国家的深厚情感,培养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勇于献身的精神。与此同时,高校现阶段结合当前科学技术领域的海洋时事热点开展一系列海洋文化教育活动,能有效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加强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对于青年学生建立起自身的海洋价值观和国家大局观,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意义重大。

二、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现状调查

问卷遵循目的性原则、通俗性原则和易处理性原则,严格围绕大学生海洋文化各个方面来展开问题,避免涉及专业名词以确保调查对象能够充分理解问卷内容,针对难以避免的专业名词辅以相对通俗化的解释,同时问卷形式以选择题为主,方便进行后续数据统计和分析。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海事类高校大学生海洋文化现状和非海事类高校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现状。此次问卷调查主要以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温州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调查大学生海洋文化了解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设计共计25 题,以确保调查过程具有实操性及可控性为前提,并将确保调查对象及调查数据具有真实性及代表性作为原则,以“问卷星”为技术依托,通过微信、微博及电子邮箱等形式发送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733 份,有效问卷份数为720 份,有效率为98.2%,全部数据进行了汇总统计与分析处理,分析结果具有准确性。

(一)大学生整体接受海洋文化教育的成效较强。通过相关性对比数据显示(如图1、图2),海事类与非海事类大学生尽管在了解“海洋强国”和“海洋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调查结果也显示他们对二者的认可度较高,说明海洋强国相关政策普及比较到位。

图1 海事类大学生和非海事类大学生了解海洋强国战略的对比图

图2 海事类和非海事类大学生了解“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比图

另外,即使是非海洋海事类专业大学生,在被问及“是否认为即使是非海事类专业,接受的海洋文化教育也十分充足”时,非海事类专业的大学生中,有67.65%的人认为即使是非海事类专业,也可以接受到充足的海洋文化教育,而32.35%的人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二)大学生接受海洋文化教育的方式更趋多元化(见图3)。

图3 大学生希望接受海洋文化教育的方式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在当前国家相关海洋政策的引导下,一系列海洋文化教育活动得以开展,这对于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海洋文化的培养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相关涉海院校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很多学生倾向于通过学校课程和讲座形式获取相关知识。此外,超过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都浏览过有关海洋文化的专题网站。可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自主性和多元化。因此,通过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技术赋能海洋文化知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学校教育在海洋文化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由于海事类专业与非海事类专业的客观差异,二者在海洋文化教育的接受途径和渠道方面存在差异,但是问卷反映的数据更加乐观,超六成的非海事类专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受到的海洋文化教育是充足的,这或许与各学校的海洋教育有关,亦或许是海洋文化教育已经受到相关部门重视。根据问卷分析海洋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的不足原因,如图4显示,非海事类专业学生的海洋意识不够,其中难以接触到系统的海洋知识以及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原因占比重较多。

图4 非海事类学生认为接受海洋文化教育不足的原因分析

非海事类专业的大学生不能接受到充足的海洋文化教育的大学生群体中,69.7%的人认为非海事类专业的学生难以接触到系统的海洋相关知识;同样,69.7%的人认为非海事类专业的学生缺少专业老师的指引;36.36%的人认为是由于自己兴趣缺乏导致无法获得充足的海洋文化教育;18.18%的人认为还有其他原因。可见,相比海事类专业的学生,系统的学习以及专业的引导,是非海事类专业学生最缺乏的要素。

三、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政府引导为根本,推进海洋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完善海洋文化教育的体系建设。在教育课程的设置层面,在大学生通识课程中植入海洋文化教育的内容。比如,海洋生态、海洋文化、海权知识、海运状况等方面的通识内容都应该成为大学生通识的基本组成部分,使海洋文化教育的宣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海洋文化宣传的保障方面,各部门协同运行配合高校开展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为海洋文化教育宣传提供体制、人才、资金等方面保障;在海洋文化资源的区域整合方面,打破各地方的区域壁垒,促进教育要素之间的交流互鉴。沿海地区海洋文化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可以选派优秀海洋人才弥补内陆地区海洋人才匮乏的短板,减轻沿海和内陆地区海洋文化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激励更多的内陆学生争做海洋人才。

另一方面,繁荣发展海洋文化事业。政府要聚焦大学生在海洋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海洋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保障。[2]通过构建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代表国家海洋文化形象的公共基础设施、创新海洋文化文艺作品;充分发挥传统海洋文化教育场所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展览、讲座等吸引更多大学生融入其中;加强线上海洋文化教育场所的建设,积极推出线上博物馆、海洋馆等形式,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海洋文化传播活动。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利用互联网开展云实践活动也可以成为开展海洋文化宣传的较佳途径。

(二)以学校主导为关键,提高海洋文化教育认同。一方面,引导海洋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思政课在引导学生综合认知海洋文化知识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当前的海洋生态现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海权与世界历史的关系,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分析当前海洋国际形势[3];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将海洋强国和中国梦、“海洋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相结合,深刻领会中国新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增加海权与中华民族荣辱与共的历史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增加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法规的学习。

另一方面,丰富学校海洋教育手段体系。比如,通过通识教育课、社团展开丰富的海洋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海洋文化教育的手段应该更加多元化。学校可以开发多种教育方式,比如将微课、讲座、实地参观等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鼓励大学生们积极拓展思维,激发他们探索海洋的热情。此外,海事类学校要增强海洋文化宣传的影响力,比如,与社区对接,组织一系列的航海宣讲和航海夏令营活动,又或者与兄弟院校拓展合作领域,发挥海事类院校海洋特色的资源潜力,为各方院校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以个人提升为动力,增强海洋文化素养能力。首先,提高学生对海洋文化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在观念层面要充分认识到海洋强国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海洋文化的认同度对于提升我国海域话语权的重要性,坚定海洋文化自信自强。[4]例如,对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海洋权益、海洋环境法律法规等的认知提升,进而关注国家海洋政策、国际海洋争端等各种时政新闻,从而提升自己的海洋文化素养。在广泛涉猎基础的海洋知识外,还可以结合最新的海洋科技成果,就某一领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将自己培养成符合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其次,积极投身于海洋实践活动。海洋馆、海洋科普展览馆等是国家宣传海洋文化的重要场所,可以成为大学生参与海洋实践活动的主要选择。同时,各种海事类的高等院校要积极发挥本校海洋实验室、海洋展览馆的社会功能等,吸引本校及周边大学生利用校际资源优势,拓展提升自身的海洋文化素养。此外,高校社团可以组织一些以海洋为主题的学生团体,例如大学生海洋保护协会、海洋生物科技协会等,促进大学生朋辈之间海洋文化的交流和海洋知识的增强。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海洋实践不仅局限于实地的参观访问,大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开展云实践,例如参与海洋知识网络测试、海洋相关创意视频比赛等网络活动,不仅能够扩宽知识覆盖范围,而且可以推动线上海洋文化的普及。

再次,尝试海洋文化与自身专业的融合。提升全民海洋文化观念不仅需要海事类专业的带动作用,还需要其他领域的大学生积极尝试将自身专业与海洋文化相融合,从而对海洋文化教育的宣传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如,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语言专业的优势,翻译研究国外关于海洋文化建设方面的资料,为海洋文化的建设建言献策;新闻媒体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专业技能,策划优秀的海洋文化教育宣传文案,为海洋文化的传播添砖加瓦等。总而言之,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定海洋文化自信自强,不断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结语

大学生(长三角地区高校)接受海洋文化教育的方式更趋向多元化,海洋文化教育的成效显著,特别是学校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虽然成效显著,但问题颇多,如,存在政府对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重视不够、社会对于海洋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就此,本文从政府、高校、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了应对之策,以期对培养更多的海洋文化人才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海事强国海洋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