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雷火灸为基础的中医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3-11-15 11:00王利青张永杰丁宗励丁颖杨素花席从林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雷火总分肺癌

王利青,张永杰,丁宗励,丁颖,杨素花,席从林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较高,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数据显示[1],2019 年全球肺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27.7/10 万,其中我国肺癌发病率为58.56/10 万[2],位列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对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临床多采取肺癌根治术配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方式为其治疗[3],效果尚可,但受药物毒性影响,患者化疗期间常伴多种不良反应,加之疾病负担、精神压力等负性情绪影响,常导致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 CRF)、睡眠障碍,从而对疾病治疗进展和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以往临床应对肺癌化疗患者的CRF 和睡眠障碍,主要通过行为健康指导和适量有氧运动,减轻患者精神心理负担,促进垂体腺分泌β-内啡肽,强化患者心理与生理应激能力,以缓解疲乏、改善睡眠质量[5],但部分患者受化疗不良作用影响,身体机能减弱,运动耐受性较差,导致干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研究指出[6],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简单、不良作用小、安全性高,基于中医辨证予以患者相应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疲乏症状。雷火灸是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该法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采用纯中药配方,通过悬灸的方法对穴位产生刺激,凭借热效应激发经气,促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症状[7]。目前,国内已有多项研究将中医护理运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但有关雷火灸运用于癌症化疗护理的报道却相对较少[8]。为寻求一种能有效改善肺癌化疗患者CRF 和睡眠质量的干预模式,本研究为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以雷火灸为基础的中医护理模式,并分析其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 年3 月至2022 年5 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共收治肺癌患者158 例,根据公式:

计算样本量,其中概率值P=0.5,误差值α=0.05,统计量Z=1.96,总量E=158,得出样本量为112,故本研究选择112 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予以肺癌根治术+术后辅助化疗(化疗为期4 周)。

纳入标准:(1)检查结果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 版)》[9]中肺癌相关诊断标准;(2)TNM[T(tumor)为肿瘤原发灶的情况,N(node)为区域淋巴结,M(metastasis)为远处转移]分期Ⅰ~Ⅲ期,无远处转移;(3)Karnofsky 评分≥60 分,体能状态评分≤2 分;(4)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5)家属知情,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血液系统疾病;(2)伴有冠心病、慢性梗阻性肺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或伴神经功能衰弱;(3)伴有精神心理疾病;(4)伴有肝肾功能异常,实验室指标超过正常值上限2 倍;(5)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或伴感染、发热、出血等严重并发症;(6)伴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溃。剔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2)中途病情恶化;(3)未按照计划完成研究;(4)未按照要求完成问卷填写,或问卷填写信息不全。

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 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研究开始后,成立研究小组:护士长1 名(任组长),主治医师(拥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1 名,责任护士4 名。小组成立后,组织小组全员参加为期3 周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肺癌化疗基础护理、中医辨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雷火灸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与技巧等,要求小组全员熟悉掌握以上内容,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未通过者继续进行1 周培训,再进行考核,直至考核通过为止。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连续4 周。(1)病情监控:入院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化疗期间对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常规进行检查;(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水平,采取合适方式向其讲解肺癌、化疗有关知识,并指导患者添加微信群,于群中定期分享肺癌、化疗有关研究进展、日常自护措施等内容;(3)心理指导:入院后全面观察患者情绪状况,并使用专用心理评估工具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对于存在负性情绪或有不良行为者,查明影响其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根本问题,据此实施心理疏导;(4)饮食指导:坚持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原则,每日保证摄入充足能量,适量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增加饮水,3 000 ml/d 为宜;(5)并发症预防:加强并发症评估与预防,叮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每日定时用漱口水漱口;对于出现腹泻等消化症状者,根据症状进行相应药物调理,改善胃肠道功能;加强静脉管理,对于血管耐受性差者,采取中央静脉置管,并于化疗给药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另于化疗期间定期按摩四肢末梢血管,改善血管循环状态;(6)运动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户内外运动,以散步、太极拳、上下楼梯等低氧耗运动为宜,20~30 min/次,3~5 次/周。

1.2.2 观察组 实施以雷火灸为基础的中医护理模式[10],连续4 周,内容包括3 个方面。(1)雷火灸干预:选择中脘、关元、气海、神阙、肺俞、脾俞及双足三里。对于中脘、关元、气海、神阙等腹部穴位的雷火灸,采取拉辣式灸法,点燃雷火灸条一端,护士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平压患者躯干软组织,向中心线外侧移动,雷火灸条点燃一端距患者皮肤2 cm 左右(具体距离以患者耐受舒适为度),保持红热,随着护士的手在患者皮肤上熏烤,拉动次数3~5 次为宜。对于肺俞和脾俞等背部穴位的雷火灸,通采取拉辣式灸法,操作步骤同上。对于双足三里的雷火灸,采取雀啄式灸法,点燃雷火灸条一端,护士手持雷火灸条,距离皮肤2 cm 左右,像鸡啄米、雀啄食似的对准灸处上下高频率移动,每移动5 下(5 下记为1 次),提起雷火灸条,间隔5 s 再恢复原位行上下高频率移动,移动次数10~15 次为宜。雷火灸整个过程控制在20~25 min 为宜,雷火灸次数3~5 次/周。(2)五音情志干预:对于伴消极情绪者,为其播放“商”调为主音的乐曲,20~30 min/次,每日上下午各1 次。(3)辨证施护:①气阴两虚者,以益气养阴、清肺解毒为护理原则,保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衣被过暖而引起出汗;伴胸闷、气喘等症状者,予以少量多次服用梨汁,改变体位为半卧位;②脾胃虚弱者,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为护理原则,保证室内阳光充足,增加衣被避免患者受寒;伴腹泻症状者,予以服用薏苡仁粥,禁食肥甘厚味及凉性果蔬,多食鸡蛋、瘦猪肉、牛奶等具有补中健胃的食物;腹泻严重者,餐后予以服用中药汤剂,定期观察患者大便次数、性状等;③肝肾阴虚者,以养血疏肝、滋补肾阴为护理原则,保证室内凉爽、安静、舒适,饮食以清凉多津的食物为主;伴腹胀症状者,予以热服松节油;伴大便干结症状者,适量予以缓泻剂,并指导其每日睡前用手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关元、大肠腧、气海、足三里等穴,5~10 min/次,1 次/d;伴口干舌燥症状者,予以服用地骨皮煎汤。

1.2.3 质量控制 患者运动时,全程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对于心率>70%最大心率、面色苍白或冒虚汗者,立即停止运动,患者休息3 min 后如果症状依然未得到缓解,则应立即到院接受进一步检查。护士长全程监督护理任务执行情况。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记录2 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及进展4 个等级。(2)CRF:选用姬艳博等[11]于2016 年编制癌因性疲乏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for cancer related fatigue, SRS-CRF)评价患者疲乏程度,该量表涉及躯体疲乏(3 个条目)、心理疲乏(4 个条目)、认知疲乏(4 个条目)、疲乏对生活的影响(4 个条目)4 个领域,每个领域设置5 个选项(0=无,1=较少,2=适中,3=较多,4=非常多),总分0~60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疲乏程度越高,该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0.793~0.907。(3)睡眠质量:选用李建明[12]于2012 年编制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价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10 个条目,每个条目设置5 个选项(1=非常好,2=较好,3=一般,4=差,5=非常差),总分10~50 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睡眠质量越好,该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0.641。(4)生存质量:选用万崇华等[13]于2007 年编制均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肺癌量表(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lung cancer, QLICP-LU)评价患者生存质量,该量表涉及躯体功能(7 个条目)、心理功能(12 个条目)、社会功能(6 个条目)、共性症状和不良作用(7 个条目)、特异模块(8 个条目)5 个领域,每个条目设置5 个选项(1=一点也不,2=偶尔,3=有时,4=经常,5=几乎总是),总分40~200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存质量越高,该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0.530~0.810。

1.4 资料收集

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4 周后,由护士指导患者在独立房间内完成问卷(内含SRS-CRF、SRSS 及QLICP-LU)填写,填写时要求患者家属回避,不理解的条目由护士给予专业指导,填写完成后由护士将纸质问卷收回。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2 份,对照组中1 例患者中途病情恶化,观察组中1 例患者问卷填写信息不全,均予以剔除,回收有效问卷110 份,有效回收率为98.21%。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比较

入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RS-CRF 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RS-CRF 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较入组时降低(P<0.05),且观察组SRSCRF 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4 周后SRS-CRF 评分比较(分,±s)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4 周后SRS-CRF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入组时比较aP<0.05。SRS-CRF 为癌因性疲乏自评量表

项目躯体疲乏心理疲乏认知疲乏疲乏对生活的影响总分P 值0.179 0.002 0.663 0.042 0.927 0.011 0.784 0.038 0.571 0.003时间入组时干预4 周后入组时干预4 周后入组时干预4 周后入组时干预4 周后入组时干预4 周后对照组(n=55)7.16 ± 1.00 6.29 ± 0.94a 9.96 ± 1.54 9.24 ± 2.01a 10.25 ± 1.11 9.27 ± 1.42a 10.09 ± 1.11 8.76 ± 1.49a 37.55 ± 3.79 33.56 ± 4.79a观察组(n=55)6.89 ± 1.12 5.76 ± 0.77a 9.84 ± 1.51 8.53 ± 1.57a 10.27 ± 0.97 8.56 ± 1.46a 10.15 ± 0.97 8.16 ± 1.50a 37.15 ± 3.59 31.02 ± 3.85a t 值1.352 0.323 0.437 2.061-0.092 2.579-0.274 2.104 0.598 3.072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入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R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RSS 评分均较入组时降低(P<0.05),且观察组SR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4 周后SRSS 评分比较(分,±s)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4 周后SRSS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入组时比较aP<0.05。SRSS 为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干预4 周后30.45 ± 4.22a 27.80 ± 4.54a 3.179 0.002例数55 55入组时33.69 ± 3.87 33.56 ± 4.33 0.163 0.871

2.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入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QLICP-LU 总分及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和不良作用、特异模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对照组QLICP-LU 总分及各维度评分较入组时降低(P<0.05),且观察组QLICP-LU 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4 周后QLICP-LU 评分比较(分,±s)

表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4 周后QLICP-LU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入组时比较aP<0.05。QLICP-LU 为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肺癌量表

项目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和不良作用特异模块总分时间入组时干预4 周后入组时干预4 周后入组时干预4 周后入组时干预4 周后入组时干预4 周后入组时干预4 周后对照组(n=55)19.22 ± 2.78 17.47 ± 2.49a 30.13 ± 4.05 28.51 ± 4.26a 17.38 ± 3.19 16.87 ± 2.45a 19.18 ± 1.74 18.24 ± 2.15a 22.69 ± 2.88 21.11 ± 3.40a 108.60 ± 14.43 102.20 ± 14.61a观察组(n=55)19.18 ± 2.99 19.00 ± 3.36 30.71 ± 4.20 30.45 ± 3.54 18.09 ± 2.91 17.98 ± 3.23 19.51 ± 1.94 19.47 ± 1.68 22.91 ± 2.86 22.87 ± 2.76 110.40 ± 14.66 110.05 ± 14.53 P 值0.947 0.008 0.461 0.011 0.226 0.045 0.355 0.001 0.691 0.004 0.518 0.006 t 值0.066-2.709-0.740 2.606-1.219-2.027-0.930-3.362-0.399-2.984-0.649-2.826

3 讨论

与其他恶性肿瘤相同,肺癌也具有极为复杂的发病机制,并且至今尚未明确,但临床认为,肺癌的发生通常是空气质量、不良饮食、吸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4]。对于早期无远处转移的肺部恶性肿瘤,临床多建议肺癌根治术,通过切除病灶肺组织和淋巴结清扫等操作,实现肺癌根治,加之术后辅助化疗,可进一步巩固疗效,降低复发风险。但由于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对肺癌及相关治疗的了解过于片面,加之知识来源渠道单一,愿意听信他人对疾病的错误解读,导致患者治疗期间常伴多种负性情绪,甚至发生行为改变,有研究指出[15],负性情绪和异常行为的长期存在,会过度消耗患者精力,使其处于高度疲乏状态,即CRF,导致患者身心状态持续下降,加之癌痛和化疗不良作用对其造成的生理影响,进而引起睡眠障碍,生存质量下降。

以往临床针对肺癌患者的CRF 和睡眠障碍,通常从心理和行为层面入手,通过一系列心理支持与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纠正不良行为,以缓解疲乏,联合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可促进机体内β-内啡肽的分泌,提高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能力和机体耐受力,从而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睡眠[16]。但临床实践中,常规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的开展效果往往取决于患者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且大部分患者化疗之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即便是低强度的运动,患者也很难参与其中,导致CRF 和睡眠障碍难以有效改善[17]。近年来,传统中医护理在癌症化疗患者的并发症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18-19],且已有研究证实了中医护理改善肺癌化疗患者CRF 和睡眠质量的积极效果[20-21]。雷火灸作为中医传统灸法之一,其可通过对机体局部组织进行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进而改善局部症状,该法虽然已在临床得到应用,但有关雷火灸改善CRF 的研究临床还少有涉及。因此,本研究为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以雷火灸为基础的中医护理,以期进一步缓解其CRF,并促进其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4 周后SRSCRF 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与赵玉玲等[22]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以雷火灸为基础的中医护理可缓解肺癌化疗患者CRF。中医上CRF 属“虚劳”范畴,以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正虚邪实是发病关键,考虑该证以气短懒言、神疲倦怠、心悸自汗等虚证表现为主,因此,对于该证应以补气养血为主要原则。予以患者雷火灸,可通过其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促进机体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扶正抗邪的效果。此外,本研究取穴中脘、关元、气海、神阙、足三里,均为补虚要穴,其中中脘、关元、气海、神阙均属任脉,雷火灸以上穴位可分别达到调和脾胃、培补正气、补气温阳、调节气血阴阳平衡的功效,足三里属胃经合穴,雷火灸该穴可健脾和胃、扶正祛邪,并能促进新陈代谢,而肺俞、脾俞则为脏腑经脉之气传输、输注之处,雷火灸该穴可达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益气养血、消食化滞之功。此外,雷火灸以沉香、穿山甲、干姜等中药为主要成分,通过雷火灸使药物进入机体后,可以起到调和气血、活血散瘀、消炎镇痛的作用[23]。加之中医情志干预和辨证施护,即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疲乏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4 周后SR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杨恒等[24]研究结果一致。中医认为,睡眠障碍属“不寐”范畴,《诸病源候论》中提到:“虚劳及大病后阴阳俱虚,荣卫不和,故不得眠”,另有研究指出[25],CRF 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因此在患者CRF 逐渐缓解的同时,其睡眠质量也可不断提高。随患者CRF 和睡眠障碍得以改善,症状对其生活的影响逐渐减少,进而改善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2 组患者QLICP-LU 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较入组时有所降低,但仅对照组患者各项评分较同组入组时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干预4 周后QLICP-LU 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与范发才等[26]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以雷火灸为基础的中医护理能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但与范发才等[26]研究的差异在于,本研究以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正接受化疗,此时患者生存质量持续下降,中医护理作用下,仅能尽量避免或减缓患者生存质量的下降,因此本研究2 组患者干预4 周后的生存质量低于入组时,而范发才等[26]以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虽处于急性加重期,但其肺功能损伤尚未达到不可逆状态,因而干预后的生存质量会较干预前有所升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以雷火灸为基础的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其CRF,改善睡眠质量,避免其生存质量的持续下降。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患者例数有限,且受限于地域因素,导致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颇,因此,今后还应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明确雷火灸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雷火总分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