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并修,彰显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课堂活力

2023-11-15 01:17刘瑞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教育家 2023年40期
关键词:零件图育人思政

刘瑞 |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课程思政既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也是课程实施和学科育人所强调的新的课程观。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将价值引领寓于知识建构与技能培养中,从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优良的思想品格。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既具有教育关于“育人”的本质属性,又因特殊的人才培养需求而在课程思政中具有独特属性,集中体现在实施主体的多元性、课程内容的职业性与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因此,职业学校在落实课程思政时,要深入理解课程中蕴含的技艺传承和文化意蕴,以课堂为载体,将课程中的职业意识、工作思维和实践本质融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精神,彰显职业教育的价值属性。

制造业是以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类专业也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与其他专业相比,制造类专业课程更突出对技术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因此,要想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教师须深刻理解课程内容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挖掘学科自身的目标要求和内容特色,提炼出课程的思政元素,与知识建构、技能实践相结合,并通过课堂实践将素养目标细化到学习活动中,落实专业课程在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育人功能。下面以《典型零件图的识读》一课为例,具体呈现课程思政理念下职业教育课堂实践的新探索。

思政目标的设计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让思政目标在课堂活动中得以落实。思政目标的达成主要发生在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在设计思政目标之前,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身心发展现状以及课程的整体育人目标,精准把握学生的学情和学习动机,从而确定相应的素养目标。针对职校学生缺乏信心、知识基础较差、交流合作能力不足等问题,教师可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对学生未来从业的职业素养的要求,确定《典型零件图的识读》课程思政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个人竞答等方式,提高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态度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强调图样在加工、检测中的重要性,强化质量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以上思政目标指向清晰,在目标制定中阐述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为思政目标的落实提供了指引。

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机械制图是机械加工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完成机械加工任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是加工制造从业人员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在许多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中,将名言警句、先进人物事迹介绍穿插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师们普遍使用的策略,但往往出现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先进事迹的选择、名言警句的摘录是否与教学内容有关?相关性有多少?怎样将之与教学内容合理融合才能避免生搬硬套?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典型零件图的识读》的学习围绕“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展开,教学任务包括:了解零件图在加工制造中的作用、知晓零件图包含的内容、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教师可从相关教学内容中提取思政元素,例如:通过对零件图纸作用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标准”对于制造行业的重要性,明白依据标准生产和加工产品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在学习视图和尺寸分析时,列举生产加工不合格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让学生深刻感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职业责任感,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职业作风;结合识读技术的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加工精度、产品表面质量的重要性,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教育融于教学之中;借助技术和技术符号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拓展,强调技术是从科学和个人经验两方面建立起来的,拥有技术的人才不可替代,帮助学生树立作为技术工人的职业自信。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将知识技能学习与工作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树立正确的认识,从而达成课程思政的目的。

课程思政在学习活动中的落实

学科育人、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教育应探索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点”,优化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格局。在组织《典型零件图的识读》教学时,教师可选择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做学一体的教学方式,改变职校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和畏难情绪,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为使学生认识到读图的重要性,笔者为学生播放了毕业生在企业上岗实习的视频,以真实情境启发和感染学生,拉近学生与工作岗位、生产现场的距离,增强学习动机。视频中,在加工、装配、气密检测各工作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人都要按图加工、凭图检测,学生得以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理解“读图”在机械加工行业的重要性;从员工的安全防护到工位的清洁、工件的摆放,均展现真实的企业文化和工作场景,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未来所需的工作素养。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亲和力。

思政目标落实情况的评价与反馈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的途径十分广泛,不仅有在传统教室的教学,还有实训中心的技能实践、社团活动、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职业教育课堂评价的内容更为丰富,过程也更为复杂。与指向知识技能目标达成度的结果性评价相比,思政目标评价更多指向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面对难以量化的过程性评价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实践成果和心理状态变化的数据进行采集和量化,为评价的客观性和反馈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以《典型零件图的识读》教学评价为例,在智慧学习平台的辅助下,教师可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尝试识读零件图的结果进行统计和问题反馈,对学情进行初步判断;正式授课时,教师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同时将结果性评价分解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避免“填鸭式”讲授,可采用抢答积分的形式强化教学重点内容,并将个人抢答的成绩记入小组成绩,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评价环节,评价内容应向学生思想品德和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素养倾斜,将企业制度和岗位要求纳入评价指标,既有对学生空间概念建构和识图关键能力的反馈,也有对实践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职业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多元评价要求教师不以结果作为唯一导向,而是要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通过评价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和人格发展提供指引。

职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是基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总目标的关于工作价值和职业伦理的课程观,具有独特的职业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等特征。弘扬和推进职业道德与技术理性是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其所追求的不仅是过硬的技术,还包括在能力支撑下的技术精神。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应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将课程蕴含的知识价值、情感态度、文化传承等转化为可落实的行动目标,在课堂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猜你喜欢
零件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轴承的配合制选用”的教学心得
浅谈机修钳工实训中的零件测绘
《机械制图》中装配图的识读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