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纠错性反馈对英语介词搭配习得的效果研究

2023-11-15 01:42
林区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后测介词语境

李 慧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 茂名 525200)

引言

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纠错已经成为师生之间的共同默契[1]。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常常会出现“层出不穷”“屡纠不绝”的现象,但这并非意味着纠错在浪费时间,相反,我们应该反思是不是在提供反馈的方式上出了问题。迄今的研究成果还不能提供没有异议的证据来说明什么形式的纠错反馈更有效,尤其是纠错对介词搭配习得的研究并不多见,但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搭配的积累是正确、流利使用语言的重要保障[2],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一、研究背景

书面纠正性反馈(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 (CF))是针对学习者写作中的语言错误而提供的书面反馈信息。语境纠错反馈,即在丰富语境下提供反馈。长期以来,对于“反馈促学”问题的探讨如火如荼。Truscott提出的“纠错无效”的言论曾激起千层浪。Ferris(1999)认为Truscott对纠错的定义过于含糊,质量差的纠错对学生确实没有意义,但是大量研究已经证明有效的纠错至少对一部分学生是有用的。她使用三个词来定义“有效”:selective, prioritized, clear。Ferris认为Truscott前期的论述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不同研究中的受试各不相同,无从比较;(2)各项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教学策略差别极大;(3)Truscott过分强调对自己立场有用的负面证据而忽略违背其观点的其他证据。除此之外,Ferris进一步强调教师的语法纠错可以针对最严重的一些问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评自改能力,也不要因为学生重复出错而摒弃语法纠错,不同学生对教师反馈的接受能力不同[3]。

长期以来,纠错研究主要聚焦于规则的、独立的语法结构错误(如冠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主谓一致错误等)(如Bitchener &Knoch 2010; Bitchener et al. 2005; Sheen 2007; Shintani &Ellis 2013),而对于非规则型错误(如介词搭配错误等)关注较少,反馈效果是否受错误类型的影响,至今尚无定论。这也恰好成为某些学者批判“纠错有效”的理据之一。Truscott(1996)认为,单一形式的反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错误,因为句法、形态、词汇习得不仅涉及对相关形式和意义的理解,还涉及与其他成分在一起配合使用的问题,甚至还包括非语言的认知系统[4]。

纠错对词汇学习是否有效,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证上均存在分歧。理论上,Truscott(2001)一改往日反对语法纠错的立场,反而认为纠错可能会对词汇错误有帮助,因为词汇错误是不受规则制约、相对独立简单的问题[5]。但是Ferris(2006)却认为,恰恰是因为词汇用法在很大程度上无规律可循,所以此类错误难以纠正。Ferris指出,非规则型语言特征在使用时不受规则制约、相对独立,其用法常常约定俗成,属于特质型知识,故此类错误对于纠错不敏感。实证方面,仅有少数几个研究考察纠错对词汇搭配的作用,结论也不一致。Bitchener等(2005)同时考察了纠错对冠词、一般过去式和介词习得的影响,发现纠错可以有效减少冠词错误和规则动词的过去式错误(即规则型错误),但对于介词错误(即非规则型错误)效果不明显[6]。王婷和姜琳(2015)考察语境在书面纠错中的作用,指出纠错能有效促进中国学生习得英语搭配,且利用图片建构语境可以进一步提高纠错效果。此外,该研究还发现语境纠错对形名搭配的促学功效(与动名搭配相比) 相对有限[7]。肖平飞、刘欣婷(2021)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直接聚焦和直接非聚焦书面纠错性反馈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反馈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中介词运用的准确性,但实验设计有缺陷,前测为改错题,两次后测为写作题,缺乏横向的可比性。元语言反馈形式多样,该实验设计中并未说明使用哪种元语言反馈[8]。

鉴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语境在书面纠错性反馈中的作用,以及纠错对非规则型错误——英语介词搭配是否有效,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语境纠错和直接纠错性反馈能否促进低水平学生习得英语介词搭配?(2)语境纠错和直接纠错性反馈对英语介词搭配习得效果长短有无差异?

二、研究设计

1.受试

本研究对象为广东省某专科学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60名,来自三个平行班,其中女生45人,男生15人。实验前,研究对象参与Oxford Placement Test,测试结果表明所有被试的成绩均在30分以下,说明研究对象属于低水平语言学习者。

2.目标结构

选择介词搭配为目标搭配的原因有三:(1)介词搭配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复杂,不容易掌握。据语料库统计,介词搭配是语言学习者最易出现的错误之一。(2)介词常与其他词形成依附关系,构成大量介词搭配,对低水平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有难度,特别是有些搭配中的介词很难找到确切的中文解释,如in case, in response,这些搭配中的in的含义很难用中文直观地解释出来,这无形更加大了学生习得搭配的难度。(3)研究对象之前没有在课堂上接受过介词搭配的教学(明示教学),这样可以排除课堂上的明示教学对实验造成影响。本研究从《英语介词使用研究》一书中,抽样选取30个受试犯错率较高的介词搭配作为目标搭配。

3.研究设计

本研究流程为前测—干预—后测1—后测2。受试分为三组:语境纠错组、直接纠错组、对照组。实验为期12周,干预过程持续3周,每次实验介入时间为60分钟:前15分钟实验组学生自主阅读前一次反馈内容,后45分钟完成新任务。具体形式参照Sheen(2007),Ellis et al(2008)和Wang(2015)等研究作法(见表1)。

表1 研究设计

4.干预措施

本研究设计两次干预过程,每次干预过程需完成一份试题,由30道单选题和30道汉译英翻译题组成,用来考查被试对目标结构的接受性和产出性的掌握情况。现有词汇研究大多将接受性和产出性视为词汇研究的二分变量。干预每次间隔7天。语境纠错组的反馈是在被试原错误处提供正确的答案并配有彩色图片,对于被试其他正确选项不提供反馈;直接纠错组的反馈方式为在被试原错误处提供正确的答案并提供目标搭配中文释义;对照组受试只看到上一次干预测试的分数,无任何反馈信息(实验结束后,对照组被提供两次正确答案和反馈)。为尽量保证客观性,整个教学实验中告知受试不可查阅目标搭配。

5.测试工具与评分

前测、后测1与后测2题型为作文,此设计的目的是考查受试在新作文中目标结构的使用情况,目标结构的自由产出可以更好地检验纠错反馈的促学作用。作文题选择三套看图作文(大学英语四级真题),提示词引导学生使用目标搭配,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作文,字数不限。语法项目限定为介词搭配,目标结构形式正确得1分,其他语言错误忽略不计,作文满分30分。

三、研究结果

表2呈现出三组受试三次测试的正确率。从前测到后测1,实验组(语境纠错组和直接纠错组)受试的正确率有大幅度提高,语境纠错组提高幅度最大;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相当。从后测1到后测2,实验组的正确率都有回落,语境纠错组两次后测(后测1与后测2)的平均值差为3.65,直接纠错组的差为3.45,语境纠错组的回落幅度略大于直接纠错组;但语境纠错组后测2的成绩离散程度更大(4.987),直接纠错组和对照组在后测2中的离散程度差别不大。三次测试中,对照组的成绩无明显变化。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对三组三次测试成绩进行单因素组间组内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在前测中,三组受试成绩差异不显著(F(2,57)=2.43,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受试水平相当,具有可比性。针对后测1,使用不同纠错策略后学生成绩有显著差异(F(2,57)=119.68,p<0.05):语境纠错组成绩显著高于直接纠错组和对照组,直接纠错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的平均值分别为MD语境=25,MD直接=21.75,MD对照=9.05。后测2中,三组学生成绩呈显著差异(F(2,57)=57.19,p<0.05):语境纠错组成绩显著高于直接纠错组和对照组,直接纠错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的平均值分别为MD语境=21.35,MD直接=18.3,MD对照=10.2。

表3 不同组别被试成绩的比较

表4是事后检验(LSD)结果,进一步显示组间差异:后测1中,语境纠错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值差值为15.950,直接纠错组与对照组差值为12.700,语境纠错组与直接纠错组的差值为3.250,其正确率都呈现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后测2中,语境纠错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值差值为11.150,直接纠错组与对照组差值为8.100,这两组间差异极其显著(p<0.001),语境纠错组与直接纠错组的差值为3.050,两组正确率之间呈显著性(p<0.05)。

表4 事后检验(LSD)

四、讨论

1.语境纠错和直接纠错性反馈能否促进低水平学生习得英语介词搭配

本研究发现语境纠错和直接纠错性反馈能有效促进低水平学生习得英语介词搭配。后测1、后测2中,实验组的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两种纠错方法都有效。这两种纠错方式都提供了显性的纠错信息,其纠错的方法易于学习者摄取与内化,对于不知道如何改正错误的低水平语言学习者非常有帮助。根据注意力假说,学习者的注意资源和加工能力有限,显性的纠错有利于学习者注意到错误的语言形式,而对于语言形式的注意(attention to form)是语言习得的第一步,随着量的积累与认知的加工,语言学习者会逐步将其内化。该研究结果与此前Ferris与Robert(2001)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对于低水平学习者,直接纠错性反馈的效果优于其他反馈方式。本研究也验证了以Long(1996)为代表的认知—互动派的观点:纠错所提供的负面证据有促学功效。本研究也验证了书面纠错性反馈对非规则型语言错误有效。

2.语境纠错和直接纠错性反馈对英语介词搭配习得效果长短有无差异

实验组中后测1的成绩优于后测2的成绩,说明这两种纠错方式的即时性效果优于延时性效果。根据记忆衰减理论,信息留存会随时间而消退。本实验中,两次后测间隔7周,目标搭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语境纠错组对目标搭配的记忆留存明显优于直接纠错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两种纠错方式存在差异的机理。

首先,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认为“形成心像有助于学习”。Paivio(1971)提出视觉资讯(visual information)与语文资讯(verbal information)皆为人们拓展所学的两种渠道,两种方式处理、存储信息方式不同。后续使用时,与仅接受一种编码的资讯相比,以两种不同方式来编码的能力提高了记住该项目的机会,在之后的测试中则更有可能回忆起这些资讯。对比直接纠错性反馈提供正确的语言形式外,语境纠错性反馈利用彩色图片,提供了与语境相符的图片,正确的语言形式和彩色图片为学习者提供了双渠道,提高了目标搭配被摄取的机会,进而提高其促学作用。

其次,认知心理学从多角度解释记忆信息的留存与消退,记忆的信息通常以各种关联形式存在,如组块、图式和捆绑。如果所记忆的信息仅停留在表层阶段,那么仅靠在记忆系统中的闪现难以实现信息的长久留存。语境纠错性反馈利用记忆的关联性,借助图片辅助学生发挥想象力,既有助于短时记忆,又增加了信息记忆的组块、图式和捆绑,便于长期留存。该实验中,目标搭配已定,学习内容的内部认知负荷已确定,对于低水平语言学习者,彩色图片可以帮助其建立图式,捆绑分散信息,整合认知过程,减少记忆消退。

再次,语言固化理论认为词汇在重复使用中得到巩固,并通过学习相应的组合、聚合、语用联想等形成内在的联想网络,当这种联想网络达到阈值时,便形成固化的联想模式。这种模式在未来语言使用过程中会被优先激活。介词搭配中的介词抽象易混,通过具象的语境图片,有助于低水平学习者建立联想网络,通过多次强化与重复,将目标搭配由被动识别转化为主动识别,由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记忆,由控制产出转化为自有产出。图片搭建语境是通过词汇外部的联想(语用联想)作用于词汇内部的联想(组合、聚合联想)以及词汇层面(符号)的联想,介词搭配从被动识记到自由产出的过程就是固化联想模式,本实验中彩色图片选取的适切性是关键:图片与语境、图片与介词搭配越适切,越有利于主动回忆。

结语

本研究结果显示,直接纠错性反馈和语境纠错性反馈能有效促进低水平学生习得英语介词搭配,两种纠错方式的即时性效果优于延时性效果,且语境纠错反馈更具促学优势。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目标搭配选取的数量有限。英语介词搭配习得的发展具有复杂动态系统的特征,未来可以从接受—产出连续视角出发,研究介词搭配的纠错机理,以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猜你喜欢
后测介词语境
介词和介词短语
介词不能这样用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基于前后测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