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2023-11-16 02:0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奋斗 2023年20期
关键词:全省品种科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始终关心黑龙江发展,赋予黑龙江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2023 年9 月6 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黑龙江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作为全省最大的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农业强省“五大行动”,致力于把农业科技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成果,为黑龙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

一、聚焦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服务支撑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把科技增粮作为省农科院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制定并推进实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增粮三年行动计划》,举全院之力向技术要粮、向土地要粮、向耕种制度创新要粮、向农机装备与数字化要粮,实施“百县(场)千村(社)科技增粮示范工程”,在全省60 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和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40个农场,建立百个科技增粮核心示范区,全力推进水稻、玉米、大豆等自主研发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以及配套农机装备大规模推广应用,计划年示范展示品种和技术300万亩以上,辐射带动1亿亩粮食生产,为黑龙江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提供技术支撑。牵头承担全省13个市(地)粮食和大豆油料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及推广任务,建立省级专家包联市(地)技术指导服务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坚持精准服务,组织15个直属院所、157名专家,组建13个包片指导小组,协助各市(地)实现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二是专注原始创新,凝聚协同攻关合力。组织实施省农科院高质量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承担全省种业创新发展项目、大豆种业能力提升项目累计超亿元。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南繁育种基地建设项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南繁育种基地科研基础条件得到全面升级。加快推进实施新一轮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紧密对接全省农业重大科技需求,瞄准水稻、玉米、大豆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集中发力,重点在种质创新、生物育种、黑土保育、智能农机、数字技术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获批建设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在全省范围内建设黑土保护示范基地5个、白浆土万亩改良示范区1 个、盐碱地长期定位监测点1 个。2023年省农科院审定(认定)作物新品种135个,12个品种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5 个品种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3 项技术入选国家农业主推技术,2 个品种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三是探索开源增粮,挖掘盐碱地利用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省农科院整合科技力量,加速推进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建设,向全省1535 万亩盐碱地要粮,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育种适地”同“治地适种”相结合,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目前,育成并推广耐盐碱水稻品种20个,累计推广面积超1000 万亩。其中,“绥粳18”“龙稻21”等品种在pH 值为8.5~9.0 的盐碱地上取得了每亩平均产量450 公斤以上,“松粳60”“齐粳10”分别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和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特等奖,实现了耐盐碱水稻品种既高产又优质的突破。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二、聚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支撑黑龙江实施大食物观实践行动

加强对畜牧业、草业、经济作物相关领域的科技投入,为优化全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农业支柱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一是强化畜禽育种和养殖技术创新,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重点开展生猪、肉牛、肉羊、籽鹅等畜禽品种的育种、养殖及产业化工作。培育的“龙民黑猪”配套系通过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审核,标志着我国成功培育出生猪新品种,目前已实现品种权转让收益1000 万元,是全省畜牧科技领域最大的成果转化项目。深入开展和牛、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比利时蓝牛、荷斯坦牛等国外优良肉牛品种的基因挖掘及杂交改良,与全省几十家养殖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为发展高端肉牛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开展寒区湖羊全舍饲养殖技术及生产工艺研究,设计出适合不同类型寒区湖羊全舍饲圈舍并在全省推广,筛选出适合全舍饲养殖多胎肉羊杂交方案2个,在企业建立寒区全舍饲多胎肉羊育种核心群3 个。初步建立了籽鹅活体种质资源库,培育了适于寒区生产条件的籽鹅快长品系和高产品系各1个,在湖北省十堰市建立了籽鹅南繁基地。创建了林甸鸡初级混合群体,为林甸鸡纯系群体的建立、保种和利用奠定了必要基础。二是强化草业资源开发利用,缓解粮食安全压力。大力发展饲草种质创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应用,重点培育耐盐碱品种,充分利用盐碱地、河滩地等边际土地,向草地要蛋白、要营养,不与主粮争地,缓解大豆进口压力,引进、创制耐盐碱植物资源5000余份,评价、筛选出耐盐资源30 余份,寒地苜蓿育种和羊草育种处于全国前列,龙牧系列品种累计推广应用9000 多万亩,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质饲草保障。三是强化经济作物品种培优和推广应用,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强化生物技术在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应用,建立了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基因型数据库,构建了向日葵种子的酵母文库,利用无融合亚麻种子技术快速选育高纤、高胶品种,筛选出18个与工业大麻耐盐相关的关键基因,为采用分子定向手段培育耐冷耐盐工业大麻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目前,在马铃薯、亚麻、工业大麻、北药、食用菌、高粱、食用豆、果蔬等领域,自育品种在地产经济作物中占据优势地位,扶植了如克山马铃薯、九三高粱、甘南小米、绥棱浆果、大庆甜瓜、双城蔬菜、东宁食用菌、青冈工业大麻等一批区域性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聚焦“四个农业”建设,服务支撑黑龙江现代农业振兴行动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强化科技赋能农业生产,为农业强省建设注入更多科技元素。一是加强物质装备和数字技术开发,做强科技农业。不断加大在大宗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黑土保护农业机械创制方面的突破力度,开发出双苗带气吸精量播种机、智能变量喷雾机、高速灭茬整地机等农机装备15 台(套),特别是在第二代鲜食玉米收获机创制方面,研制出我国首台重型铰接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攻克了鲜食玉米收获损耗高的难题,填补了国内高标准鲜食玉米收获机的空白。通过成果转化和技术输出,推动黑龙江德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重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省内大型农机企业实现产品升级。省农科院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功能扩容,建成寒地盐碱地改良利用监测平台和智慧育种平台。二是加强生产技术优化改良和推广应用,做大绿色农业。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力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通过优化农艺,在保障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减缓耕地退化。“寒地水稻机直播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多项技术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其中“一翻两免”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轮耕技术被遴选为国家2023 年农业主推技术,累计应用面积6000 多万亩。在全省范围内为各级政府推进轮作休耕制度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指导服务,做精质量农业。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质检机构专业技术优势,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检测能力,通过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学、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食品检验、食品营养、农药残留检测等领域构建学科体系,强化质量安全领域研究水平,为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和监督保障,仅2023 年上半年就完成省级审定作物品种样品检测近800批次、技术服务合同近400 份、项目和委托样品5400 余份。全力申报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谷物及制品质量安全),作为全省唯一入围单位通过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首轮答辩。四是加强“黑农科”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做优品牌农业。

建成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开展高价值农业知识产权培育、运用和品牌运营维护,努力将“黑农科”打造成为黑龙江农业科技第一品牌。联合大北农集团重启建设黑龙江农业高技术产品综合市场,面向社会提供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力争建设成为全省农业科技成果最大的“集散地”。在全省主要农业产区布局建设10 个成果展示示范基地,常态化展示省农科院品种资源和绿色高效集成技术,打造“金秋田间博览”宣传推介品牌,推动农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四、聚焦农业一线迫切需求,服务支撑黑龙江乡村建设和农民共富行动

坚持“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理念,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一是打造“一支队伍”。要求科技人员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既要能直面“卡脖子”技术攻坚克难,也要能服务“三农”为农民排忧解难,在各类考评中将服务“三农”作为重要指标。以500 余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为骨干,组建省农科院专家服务团,打造了一支高素质、能战斗、肯奉献的科技服务队伍。依托“三区人才”项目,共选派科技特派员3250人次,占全省选派人数的66%,服务受援地遍布全省68个县市,近600个乡镇。在国家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 周年总结会议上,省农科院作为全省唯一的优秀组织实施单位获得表彰。二是深耕“两个方向”。推动成果转化走深,充分发挥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龙科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和龙科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功能,强化新优品种和配套技术示范展示,深入开展产研协同创新、成果技术交易服务,不断强化与科技部门和市地企业联系,在全省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成果路演,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推动科技服务走深走实,与全省各市(地)保持紧密科技联系,在关键时间节点提供科技生产建议,确保“线上线下”科技培训不间断、不减弱,推出了“科技助农在线帮”“农科云”等新媒体平台账号。今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省农科院专家快速反应,及时奔赴灾区提供抗灾保粮技术支持,连续7天通过“云上智农”等平台推出“抗涝灾农技直播”,共有近23 万人次在线观看,得到了灾区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三是服务“三个层面”。不断深化院县、院企、院村共建。打造院县共建样板,作为共建单位与富锦市联合开展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工作,针对富锦市农业发展实际需求,组织114 名科技人员建立8 支科技服务队,围绕“八个一”规定动作,实施包联项目25项,建立科技服务基地10 个、直接示范点61 处,对富锦市11个乡镇进行技术包联服务全覆盖。2023 年帮助富锦市顺利实现“稳粮扩豆”任务目标,推广应用“黑农科”系列大豆品种200 余万亩,占富锦市大豆种植面积的80%,以科技帮扶助推富锦市肉牛、肉鹅产业发展,通过引进和改良品种,打开了高端市场,提振了企业信心,带动了周边养殖户致富增收。目前,省农科院与佳木斯、绥化、海伦、勃利、密山等几十个市(县)开展了院县共建。灵活院企共建机制,先后携手大北农集团、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十家行业龙头企业,将企业灵活的市场机制、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有机结合,实现了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在成果转化、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强化院村共建力度,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省农科院在51 个村庄依靠示范展示、技术指导、科技培训、线上服务、规划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示范村建设工作,累计示范展示面积11万亩。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包联专家组深入延寿县田间地头,针对大豆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近年来,省农科院累计实现成果转化8.68 亿元,自育品种年推广应用面积稳定在1.2 亿亩以上,在全国省级农科院系统中走在了前列。下一步,省农科院将围绕全省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持续聚焦农业强省建设,不断提高科技供给和服务能力,为黑龙江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

猜你喜欢
全省品种科技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品种选育彩版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种什么品种好?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科技在线
种什么品种好?
科技在线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