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发展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

2023-11-17 16:52曹国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辅料炮制中医药

卢 山 曹国胜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结晶,是在长期医药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制药经验。在历代医药学家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中药炮制体系[1]。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才后继缺乏等因素使得我国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面临着衰退甚至是失传的情况。基于此,为保护中药炮制这一传统制药技术,我国已在2006 年5 月将其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这项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3]。由此可见,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开展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十分重要,因此,回顾中药炮制技术形成过程,分析其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在传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建议与措施,这对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发展、传统特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源与形成

1.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源中药炮制技术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最早起源于人类的用药实践。早期人类为了方便服用药物,需要对药物进行简单但必要的处理,如洗净、碾碎、削开或用牙齿咬碎等,这样就出现了中药炮制技术中的净制、切制等具体操作,这是中药炮制技术早期的萌芽阶段。可以说中药炮制技术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使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的炮制[4]。

另外,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医药技术的进步,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这些药物的治病效果,又对这些来自自然界的天然药物进行一定的采收加工处理,并进行清洗、擘成小块或捣为粗末等简单操作。这些简单操作经过不断实践积累和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出现了早期中药饮片常用的炮制方法,比如捣法、洗净法、切法等。这便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源过程。

1.2 中药炮制技术的形成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火的发现和应用,人类的饮食逐渐由生食过渡到熟食。同时,随着人们对药物认知水平的提高,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也被应用于制备药物,使药物也出现了生、熟之分,就这样形成了中药炮制技术中“火制”的雏形[5]。因此,可以说火的发现和应用是中药炮制技术形成的关键。炮制在古代书籍中称作“炮炙”,比如《雷公炮炙论》。这里的“炮炙”就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而“炮”“炙”二字均源于食物加工,因此,早期的炮制技术主要是用火对药物进行加工处理。这种利用火来炮生为熟的方法,逐渐形成了处理加工药物的火制技术。

另外,我国数千年前就有了酒的发明与应用。先民们发现自然界中的食物和水果可以发酵成酒,并逐步发现酒可以用于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秦汉时期,人们直接用酒来医病或者制作药酒。到了唐宋时期,酒成为炮制中药的重要辅料和制药溶媒之一。酒制法广泛应用,日臻完善,极大地丰富了用酒炮制药物的经验,从而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中药炮制技术的辅料理论。

2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与传承

2.1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在南北朝刘宋时期,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雷敩通过总结前人炮制方面的技术与经验,撰写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共三卷[6]。该书记载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对后世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其中许多炮制方法沿用至今。比如:对挥发性的药物茵陈,指出“勿令犯火”,即炮制过程避免用高温处理。再比如:莨菪、吴茱萸等含有生物碱的中药饮片,采用醋制法,醋可以与生物碱发生化学反应成盐,从而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提高它们的药效。

《炮炙大法》是明代缪希雍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撰写的第二部炮制专著。该书共收载了439 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并用简明的文字叙述各药的出处、采集时间、炮制辅料、操作步骤及药物贮藏等,这些内容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清代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中国第三部炮制专著。全书共收录药物232 种,并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药物的炮制方法,提出很重要的炮制观点:“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证无验也”。因此,可以说中药炮制技术是在历代医药学家不断地进行医疗实践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三部炮制专著的问世对于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2 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常见的用药方法趋于常规化,过去传统的“一方一法”的用药习惯已被改变,许多特殊而又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也因此逐渐失传,炮制技术面临衰退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为了挽救濒临失传的传统炮制技术,2006 年5 月20 日,中药炮制技术经我国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07 年6月5 日,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王孝涛和中国中药协会的金世元两位炮制领域的老专家被列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至此,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开始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为了促进中药炮制事业的创新发展,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 年)》等重要文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这些文件所确定的重点任务,从2015 年起在全国16 个省市共设立22 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单位”。这些基地将成为传承中药炮制技术领域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与思想的主阵地,为中药炮制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智慧源泉,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传统技术人才提供平台。可以说,这些基地的建设对于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和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中药炮制技术的内容与方法

3.1 中药炮制技术的内容中药炮制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药炮制技术的有关概念与专业术语;二是中药炮制技术的传统理论。中药炮制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专有的炮制术语,这些术语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炮制专著里面,表述不同。“炮炙”“修治”“修事”“炮制”“中药炮制”以及“饮片”等术语,都是中药炮制所独有的。还有些炮制操作术语,如水处理的“抢水洗”“少泡多润”“伤水”“看水性”,以及炮制方法术语“逢子必炒”“圆气”“扣锅煅”“炒炭存性”等,都是中药炮制技术常用的专业术语。这些炮制专业术语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充实了中药炮制技术的内容。

中药炮制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药学家对药物的炮制程度、辅料对炮制的作用以及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等进行系统总结后所形成的智慧结晶[8]。比如“酒制提升,姜制温散,入盐走肾,用醋止痛,乳制润枯生血,蜜制润燥益元”,这些理论多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得到的,有些理论沿用至今。再比如,中药炮制原则理论是清代徐灵胎通过不断总结提出的,概括为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恶为制、相畏为制、相喜为制五个方面,制法主要包括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四个方面。这些炮制理论的提出极大丰富了中药炮制技术的内容。

3.2 中药炮制技术的方法炮制方法是中药炮制技术的集中体现及核心。传统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炒、煮、浸、炮、焙、煅、水飞等。将蒸法进一步细分又可以分为清蒸、酒浸蒸、药汁蒸。煮又可以分为盐水煮、甘草水煮、黑豆汁煮等。炙法根据加辅料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蜜炙、酥蜜炙、猪脂炙、药汁涂炙等。

现代炮制方法在传统的炮制方法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比如,炒法可分为清炒法和加固体辅料炒法两大类。清炒法又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类,而加固体辅料炒法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炙法根据所加入的辅料不同,细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等。再比如煅法,又可分为明煅法、煅淬法、扣锅煅法三类。其他炮制方法还有复制法、发酵、发芽、制霜法、水飞及干馏等。这些炮制分类方法也是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学教材中所采用的主流分类法。

4 中药炮制技术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传承教育中的实践

目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的中药炮制技术教学方式,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发展的效果令人并不满意。研究[9]发现,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授中药炮制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然后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对这些操作方法进行简单模仿。这种教学比较死板乏味,学生无法真正做到对知识的掌握和融会贯通,对炮制技术的传承发展徒劳无功。但是,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发展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具有极大的特殊性。高等中医药院校常以专业或者班级作为划分单位,学生人数较多,传承发展中医药炮制技术可以有效覆盖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满足现有情况对中药炮制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这是高校中医药教育的独特优势。

中药炮制技术作为传统制药技术,在开展传承发展教育的同时,也应注重对现代炮制技术的研究,及时了解学科前沿技术,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此外,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相应地开展地方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实践教学,并增加考核环节,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不断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与地方传承教学相互结合,使部分濒临失传的炮制技术得以重新应用,从而推动中医药教育的整体发展。另外,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有效提升中药炮制技术人才的传承和培养,其中,师承式的中药炮制技术教育模式,需要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大力推广,有些散落在民间的老药工,他们所掌握的传统炮制技术未能引入课堂进行教学,这将严重影响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发展的效果,进而影响中医药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因此,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聘用双师型教师,提高他们参与中药炮制技术实践教学的热情,使传统炮制技术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5 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也应顺应历史潮流。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到今天,在深度融合现代学科前沿技术的同时,更应强调传承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可以晓古人炮制之理论,阐释现代炮制之原理,不断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应重视中药炮制技术等传统特色人才的培养,加大资源配置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为主、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辅料炮制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热销面料及辅料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流行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