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医外科学思政元素的挖掘 *

2023-11-17 16:52林文霞樊文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外科学中医药育人

林文霞 江 琼 杨 成 马 翔 樊文彬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中医外科学经过几千年的经验积累与理论发展,建立起了完善的学科体系,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外科学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好中医外科学自己的故事,挖掘思政元素,提升中医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中医药文化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中医基因在中医人的身上得以传承,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中医外科学引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本,通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并行教学,实现多元化教育结构的科学统一[1]。课程思政提倡传授知识与价值观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包含正确处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要求统筹育才与育德的关系[2]。中医院校教师应当积极运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课程内容相融合,挖掘课程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塑造医学生的大医品格[3]。因此,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对于构建良好的课程教学体系非常重要。

1.1 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旨在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4]。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中医药学专业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要素,全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医思维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内在相通的[5]。充分挖掘中医外科学思政元素,从学科自身独特的体系出发,运用中医外科学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形成具有中医外科学特色的育人模式,有助于健全中医药课堂教学管理,有助于丰富“三全育人”工作的内涵建设。

1.2 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坚持知识和价值的统一,遵循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要求,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6]。中医药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教育事业,办好中医药教育、培育中医药人才,就是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新时代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中医药深厚文化底蕴的浇灌。中医外科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中医临床专业课程;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医外科学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够深入体现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将中医经典与中医精神传承下去,有利于中医药人才文化自信及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

2 挖掘中医外科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自信

明清时期以陈实功、王维德、高秉钧为代表的外科三大学术流派将中医外科学的发展推向了黄金时期[7],其中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是中医外科学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该书所述“医家五戒十要”[8],是我国古代医家对医德医风的高度概括。中医外科学授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知悉“五戒十要”的精神内涵,并结合2021 年8 月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宗旨:“医师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规范,提高执业水平,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9],让学生深刻理解古往今来医生所肩负的神圣使命。现对“医家五戒十要”的内涵总结如下:

2.1 对患者平等相待“一戒: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视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五戒: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已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儿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8]。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地位高低而区别对待;不可歧视患者的职业,所有的患者均应得到平等的诊疗机会;为医者,应敬畏生命,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这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所在。

2.2 注重保护患者隐私“二戒:凡视妇人及孀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后入房诊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视,虽对内人,亦不可谈,此因闺阃故也”[8]。《医师法》[9]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要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依法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在临床诊疗护理活动中,医疗行为与患者隐私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是患者隐私权的主要保护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既是对患者人格的尊重,也是医护人员应尽的义务。而明代医家在当时就已经意识到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性,体现出作为医者的高尚修养。

2.3 仁心仁术“七要:贫窘之家及游食僧道衙门差役人等,凡来看病,不可要他药钱,只当奉药;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8]。医乃仁术,医生不仅要用所学医术救治患者,还应怀有仁慈之心,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有需要的患者,这也是作为一名医生的崇高职业精神所在。

2.4 对待同道谦逊礼让“三要: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轻侮傲慢,与人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8]。同行之间,应分享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不应诋毁、轻视对方,尊敬前辈,向优秀的同行虚心请教,对资历尚浅的同道不吝赐教,共建和谐的医疗环境。

2.5 严于律己 精勤不倦“一要: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业。或内或外,勤读先古明医确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慧之于目;凡临症时,自无差谬矣”“九要:又古今前贤书籍,及近时名公新刊医理词说,必购备参阅,以进学问,此诚为医之本务也”[8]。医生应博览群书,努力钻研业务,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更好地救治患者。

3 结合时代背景 树立正确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10]。新时代,立德修身依然是行医的根本和前提。因此,在医学生建立职业价值观的过程中,更应强调从医道路上,任何时候都要把立德修身放在首位,并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特点,将其与时代主旋律相融合,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升华。

讲解中医外治法章节时,为学生介绍清代吴尚先所著《理瀹骈文》,尤其是其中所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而不穷”[11],带领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医家对于中医外治法的自信与豪迈,进而对中医外治法进行详细讲解。结合临床对中医外治法的广泛应用,激励学生掌握丰富的中医外治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同时引入国家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激发学生对中医外治法的兴趣,和学生一同树立传承发扬中医外治技术的信心,造福更多的患者。

讲解皮肤病章节时,根据皮肤的生理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皮肤作为外在的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走向衰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生命规律,每个人终将老去,所以我们对于美的追求不应停留于外表,而要看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中,为社会留下了什么,创造了什么价值。并为学生介绍青年时期与老年时期的钱学森、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学家,讲述老一辈科学家坚定理想信念,一生致力于各自研究领域的伟大奋斗精神。这种美和魅力不仅不会因为身体的衰老而弱化,反而能够影响一代代后人不断拼搏奋进,由此启迪学生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 坚持守正创新 传承中医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2-14],这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中医药事业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守正创新包括守正与创新两个方面。守正,就是坚守正道,坚持按规律办事;创新即改变旧的、创造新的;守正创新即把握事物规律,根据一定的目的改变现存事物,创造新事物[15]。对于中医外科学而言,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医药学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璀璨的明星,也是我们迈向新时代的有力后盾。其次,充分发扬“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16]的大医精神,将中医药事业与人民健康紧密相连。怀揣对中医药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引领学生树立致力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从《黄帝内经》为中医药学建立起理论基础,到《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再到金元四大家对中医药学理论的突出贡献,中医药学理论的每一次伟大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新思想的推动。新时代中医药的发展,依然离不开新理念的推动。

5 结语

通过对中医外科学思政元素的挖掘,并将其与时代脉搏相融合,对中医药教育事业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德才兼备、充满自信中医药文化、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以及构建中医药专业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工程具有伟大意义。

猜你喜欢
外科学中医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浅谈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