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院士论“做学问”

2023-11-17 13:33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2期
关键词:施一公心血做学问

人物事迹

2023年4月,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首部作品《自我突围》出版发行,引起了社会关注。书中,施一公谈到做学问的条件:必须付出时间、要有批判性思维、诚实谦逊。

“所有成功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施一公认为,无论从事哪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和心力。个别优秀科学家在回答学生或媒体的问题时,轻描淡写地说自己的成功凭借的是运气,这种客气的回答避重就轻,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实际上靠投机取巧,不全力进取,而等待所谓的运气是难以取得成功的。施一公写道:“回国前,我立下郑重誓言:以科学研究为本职,要把5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实验室的研究课题上。”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推掉了绝大多数的应酬和各种非学术会议,也限制自己每年参加国际会议的次数。无论是在清华大学工作还是去杭州创办西湖大学期间,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科研工作,并在科研上保留了40%左右的时间,平均每晚的睡眠时间只有5个小时左右。

施一公写道,要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和成功,还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整个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分析能力,让他们掌握能够进行创新科研的方法。在谈到诚实做学问时,施一公表示,一是要实事求是,尊重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二是只有自己对具体实验课题作出了相应贡献,才能在相关学术论文中署名。

关键词

耕耘与收获、批判与质疑、严谨与诚实

“人”为我用

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是科研工作者心血、汗水和時间的结晶。施一公院士有着繁忙的公务,但他还是将每天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科研,以致挤压了休息时间。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学问、搞研究,从来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全身心投入。科研领域的每一个硕果都是用心血与汗水凝成的。

没有对前人的超越,就没有科学的进步;敢于批判和质疑,是科学进步的前提。做学问必须本着严谨、谦逊、诚实的态度。求真务实之“真”本身就包含着“诚实”的意思。诚实踏实才能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向前。

猜你喜欢
施一公心血做学问
科学为梦,一心为公
南仁东 用心血铸造“天眼”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做学问与搞创作
施一公:父亲的教诲是我前进的动力
且看心血幻烟霞
施一公的舍与得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
做学问像爬山